情報概念
競爭情報是關于競爭環境、競爭對手、競爭態勢和競爭策略的信息和研究。它既是一種過程(對競爭信息的收集和分析過程),也是一種產品(包括由此形成的情報或策略)。一般簡稱為CI(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企業競爭情報系統是一個持續演化中的正式與非正式操作流程相結合的企業管理子系統,其主要功能是為企業組織和成員評估關鍵發展趨勢,跟蹤正在出現的不連續性變化,把握行業結構的進化,以及分析現有和潛在競爭對手的能力和動向,從而協助企業保持和發展競爭優勢。
競爭情報英文全稱Competitive Intelligence,簡稱CI。它最早出現于20世紀50年代,崛起于20世紀80年代,是國家競爭戰略、軍事情報體系應用到商業領域的產物,如今已經廣泛、深刻地影響著全球商界。
根據SCIP(美國競爭情報專業人員協會)的定義,競爭情報是對整體競爭環境和競爭對手的一個全面監測過程。它通過合法手段收集和分析商業競爭中有關商業行為的優勢、劣勢和機會的信息,圍繞企業競爭戰略,最終直接或間接支持決策。
系統概述
Goonie企業競爭情報系統(Goonie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System,簡稱GoonieCIS)是基于信息采集、全文檢索、文本挖掘等核心技術,對企業自身、競爭對手和企業外部環境的情報信息進行收集、存儲、處理、分析的應用管理系統,為企業提供堅實的戰略決策支持,從而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Goonie企業競爭情報系統是以人的智能為主導、以信息網絡為手段、以增強企業競爭力為目標的人機結合的企業競爭戰略決策支持與咨詢系統,是在企業原有機制的基礎上構建的一個專門的組織體系和工作體系,使整個企業利用競爭情報部門、各職能部門以及全體員工進行長期的信息搜集與積累并將其匯總至競爭情報專職部門或專職人員進行整理、分析、研究而形成競爭情報研究成果(產品)后提供給企業決策層及有關部門使用,這一系統的完整形成和順利運作是企業競爭情報工作得以有效開展的根本保證,企業競爭情報系統的有無及其運行效果好壞、效率高低、持續與否是現代企業市場競爭力強弱的重要標志之一。
競爭情報采集
企業競爭情報系統利用互聯網搜索、文本挖掘等技術手段對公眾互聯網、單位內部網、單位數據庫、電子文檔、紙張、人工錄入等信息源進行全面整合和利用,按不同技術情況對這些信息資源進行自動批量采集,從而形成原始信息庫。1、對互聯網、內部網提供動態監視工具,實現增量采集和實時更新;2、支持多語言網站信息采集;3、支持博客、論壇、貼吧的信息采集和監控; 4、支持分頁采集;5、支持采集網友中的表格、圖片等內容;6、對電子版、紙質文件等提供相應的入庫工具或者OCR模塊及接口;7、原采集到的情報(或情報素材)存入本地情報數據庫,形成本地情報資料庫,不受網站刪除內容的影響。 8、支持采集頻率的設置競爭情報加工處理
企業競爭情報系統采用文本挖掘技術對采集到的信息進行內容過濾、自動分類、自動排重、內碼轉換等智能分析處理,形成情報樹。1、自動分析有用的網頁并提取元數據,自動過濾掉不需要采集的網頁和媒體文件,有效避免垃圾信息的下載以及對帶寬的浪費; 2、可自動生成摘要信息;3、可自動提取關鍵詞;4、可以按主題、關鍵詞、來源等內容進行分類管理,也可以按統計或規則進行分類,創建專有的分類模型,可進行管理和維護;5、支持手工錄入情報;6、支持圖片、文檔等多個附件上傳; 7、支持對情報的編輯、加工和刪除。競爭情報分析與服務
企業競爭情報系統提供情報的分析與檢索服務,并實現授權檢索,提供定制的情報資訊服務;利用知識管理技術進行信息分析,生成各種規范格式的簡報和報告;能對情報進行統計分析,生成情報相關統計圖表。1、提供情報導航樹的維護功能,導航樹上的每個情報節點均可由維護人員定義維護;2、內容發布導航支持多級導航,包括支持多級分類、多級來源等導航功能;3、提供情報簡報的制作功能;4、提供情報報告的編寫功能;5、情報產品(包括情報信息、情報簡報、情報報告等)都可以提供給用戶瀏覽和查詢使用,用戶所能訪問的情報范圍受自身權限的約束,提供基于用戶/用戶組、基于操作、基于頻道等多種授權控制方式; 6、支持日、周、月多種情報簡報服務方式;7、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關注點設定個人情報夾;8、情報發布可以按最新情報、熱點情報、預警情報、內部情報等方式提供用戶瀏覽;9、用戶可對情報發表評論等評價活動; 10、可通過對發布信息情報的訪問次數統計,了解情報用戶對信息情報的關注傾向,形成對信息采集的反饋指導。編輯本段情報實戰 競爭情報既是情報信息的采集與分析,又是情報產品即競爭策略或研究報告、系統、體系的產出與提供使用,因此它實際上是一個前后有步驟、相互有聯系的實施過程。開展或完成一項競爭情報工作,一般可以分為下列8個主要階段。
?。?)調研本企業:競爭情報系統包括建立競爭力指標體系及調查有關數據、確定決定競爭力的關鍵主導產品、篩選主要競爭對手。
(2)調研競爭對手:競爭情報系統包括利用各種合法途徑檢索、收集各種資料或出版物、數據庫,參加展覽(銷)會、發布會、交流會等,及時了解并全面掌握競爭對手的動態信息。
(3)調研競爭環境:競爭情報系統包括國內外市場、技術發展水平、國家、地區、行業政策和相關法律法規,了解企業發展的機遇和受到的威脅。
?。?)量化對比分析:競爭情報系統包括本企業與競爭對手在各項指標上的定性對比和定量對比,涉及數據的統計、歸納、甄別、處理、計算、排序和優勢、劣勢、機遇、威脅綜合分析等。
?。?)制定競爭策略:競爭情報系統包括在對比分析基礎上制定本企業的發展戰略、產品與價格定位、營銷策略、管理改進方案、結構調整建議等,并完成相應的研究報告及附件。
?。?)建立組織體系:競爭情報系統包括在企業內部建立相應的競爭情報體系,該體系保證企業今后能獨立開展持續不斷的競爭情報工作,而成為企業戰略管理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建在規劃、研發、營銷部門,應有信息部門人員參加。而且最好由企業主要領導牽頭。
?。?)建立計算機系統:競爭情報系統包括在企業信息管理系統(MIS)基礎上或獨立建立競爭情報計算機網絡系統,進行信息采集、傳遞、處理和提供,使競爭情報信息化、現代化,真正做到跟蹤和預警。
(8)進行驗收改進:競爭情報系統包括建立情報檔案、征求用戶反饋意見、組織專家驗收、提出改進意見、制定與實施改進措施等,以保證成果的質量和發揮更佳的作用。
競爭情報系統作用于企業的各個層面、不同深度,歸納有三:
1、決策支持 經營管理中風險最大環節的就是決策,競爭情報系統能為科學決策提供一個強大的支持平臺 a.戰略性決策(新產品、新市場、一體化、多元化、資本運作等) b.功能性決策(技術革新、生產革新、管理革新、營銷革新、財務革新等) c.戰術性決策(目標市場、定位、4P、營銷協作等)
2、預警避險 企業最無法控制的因素就是經營環境,競爭情報系統能為環境監測提供提前的預警機制 a.宏觀環境預警(政法環境、經濟環境、技術環境、社會環境的異動) b.行業環境預警(供應、客戶、現有競爭者、新進入者、替代者的異動) c.競爭行為預警(競爭者績效指標、能力指標的異動)
3、學習比較 企業必須建立“學習”導向,競爭情報系統能為知識管理提供一個強有力的數據庫 a.學習借鑒(競爭者的優長、有效的成功模式、誤區陷阱、新觀念方法) b.標桿比較(機會、威脅、優勢、劣勢)。編輯本段應用對象 原則上競爭情報系統適用于所有的企業,每個企業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都應建立自己的競爭情報系統,但是在下述情況競爭情報系統將有更出色和立竿見影的成效 a、處于經營環境變化快、不確定性強的行業中的企業 b、處于市場化程度高、競爭劇烈的行業中的企業 c、新產品推出比較頻繁的企業 d、新市場拓展比較頻繁的企業 e、產品比較復雜、管理比較復雜的企業 f、追求超常規增長的企業 g、處于經營困惑中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