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
課程定位與課程目標
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行業與互聯網精神相結合的新興領域。互聯網"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的精神往傳統金融業態滲透,對人類金融模式產生根本影響,從廣義上講,具備互聯網精神的金融業態統稱為互聯網金融。
理論上任何涉及到了廣義金融的互聯網應用,都應該是互聯網金融,包括但是不限于為第三方支付、在線理財產品的銷售、信用評價審核、金融中介、金融電子商務等模式。當前商業銀行普遍推廣的電子銀行、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也屬于此類范疇。
狹義的金融角度來看,互聯網金融則應該定義在跟貨幣的信用化流通相關層面,也就是資金融通依托互聯網來實現的方式方法都可以稱之為互聯網金融。
互聯網金融是數據產生、數據挖掘、數據安全和搜索引擎技術,是互聯網金融的有力支撐。社交網絡、電子商務、第三方支付、搜索引擎等形成了龐大的數據量。云計算和行為分析理論使大數據挖掘成為可能。數據安全技術使隱私保護和交易支付順利進行。而搜索引擎使個體更加容易獲取信息。這些技術的發展極大減小了金融交易的成本和風險,擴大了金融服務的邊界。其中技術實現所需的數據,幾乎成為了互聯網金融的代名詞。
適用學員:從事IT、通信行業、金融行業的工程師、設計師、分析師,及對互聯網金融有興趣的廣大愛好者。
課程編號: 20140403017
授課課時: 6-12學時
授課條件: 學員必須具有基本的計算機或網絡知識
內容摘要:
第1章 互聯網金融含義
1.1 熱點聚焦
1.2 互聯網金融與金融互聯網
1.3 解析“余額寶”與“微信移動支付”
小結
第2章 互聯網金融五大模式
2.1 第三方支付
2.2 P2P網絡貸款平臺
2.3 眾籌融資平臺
2.4 新型電子貨幣
2.5 其它網絡金融服務平臺
小結
第3章 互聯網金融優缺點
3.1 推動金融體系的競爭與發展
3.2 給銀行帶來挑戰
3.3 傳統金融VS互聯網金融
小結
。。。 。。。
授課語言: 中文(或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