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衛浴起源于日本,1964年,第18屆夏季奧運會在日本東京舉辦,日本人發明了可以現場裝配的整體衛浴,用于運動員公寓。整體衛浴大約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進入中國,初期的整體衛浴,其整體主要在于其模壓底盤是整體的,防水防漏,整個衛生間(衛生間裝修效果圖)是一個獨立結構,且可以現場裝配。發展到今日,整體衛浴有了新的詮釋概念:在一個獨立衛生單元里實現沐浴、洗漱、梳妝、如廁等功能。目前整體衛浴空間里涉及的產品有:座便器、小便斗、臺盆龍頭、浴室柜(浴室柜裝修效果圖)、淋浴花灑(花灑裝修效果圖)、浴缸(浴缸裝修效果圖)、淋浴房、五金掛件等。
近年來,國內品牌衛浴企業紛紛祭起“整體衛浴”大旗,但運作方式各異。極個別企業,自身銷售規模已能勉強支撐整體衛浴項目運營。為便于質量管控,保證供貨期等等原因,逐步推進整體衛浴項目建設的確是有必要的,但是說實話,國內有如此銷售規模的企業可謂是鳳毛麟角。
一部分企業,依托自有產業,尋找優質供應商完善配套產品,整體衛浴的營銷概念已經形成,市場反應良好,假以時日,只要品牌建設跟上,這部分企業輕裝上陣定會在市場上有所斬獲。
還有一部分企業,在原有項目尚未能很好優化的情況下,以為“整體衛浴”是塊又大又香的“餡餅”,盲目跟風投產,最后不僅達不到想要的結果,反而由于投入巨大讓自己身陷泥潭,影響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我們經常聽聞到誰家柜子廠停產了,誰家電鍍廠轉手了等,正是盲目跟風的惡果。
筆者曾經撰文呼吁行業資源整合,OEM、ODM并無不可。但遺憾的是,企業間嚴重缺乏互信,特別是同一產區的合作。說白了,無非是我怕幫你做大,你怕我了解了生產、銷售秘密,有些人甚至寧可舍近求遠,去其他產區尋找合作伙伴也不愿意就地解決問題。其實既然是合作,伙伴發展了,自己自然也得到了發展。再說,目前競爭如此激烈,哪個企業有秘密可言?凡此種種,行業如何進步?如何共同發展?
筆者認為,在營銷策略上,為消費者提供一站式購物,提供衛生間“衛”與“浴”的整套解決方案,“整體衛浴”這一概念適逢其時,應繼續深化與升華。但在生產項目上,是否每個項目都要上?則應根據企業銷售規模,資金實力等綜合來考量。
對行業分析后不難發現,整體衛浴里有些項目的準入門檻極低,如淋浴房、浴室柜等。但有些項目則投入驚人且需要專業技術人才,如陶瓷、電鍍等項目。綜合分析,筆者認為,在上“整體衛浴”項目之前,以下幾點,您做好準備了嗎?
一、銷售規模
企業計劃投產一個項目前,是否認真地進行過相關評估?一個項目的盈虧平衡點大都與銷售規模掛鉤,如果銷售規模足夠,上這個項目是沒有問題的;如果銷售規模不足,剩下的產能如何消化?就算給人代工,客戶是否穩定?
二、資金預算
是否有詳盡的資金預算?一旦形成投產在中短期無法產生收益會不會影響企業的其它方面運營?比方說品牌推廣、渠道建設等。
三、技術支持
每新上一個項目,意味著需要一個新的管理團隊,對這個團隊如何進行有效管理?管理人才梯隊建設好了嗎?外行的您如何領導這些內行?
整體衛浴,到底是陷阱還是餡餅?筆者認為,生產上盲目跟風是陷阱;營銷上進一步升華,只要運作得當,應該是個大餡餅,但是這個餡餅好不好吃,個中滋味也許不盡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