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診治癔病?
? ?一、什么是癔病?引起癔病的病因有哪些?
? ?現在的家庭里面大多是獨生子女,這些獨生子女基本上是由父母和老人呵護。如果平時對獨生子女太過嬌慣,讓孩子過分追求享受等,都會使其心理太過脆弱而出現心理問題。專家提示說:“現在患兒童青少年心因性疾病(兒童青少年癔病)的孩子,是越來越多了。
? ?癔癥,又稱歇斯底里,人們常稱一些瘋瘋癲癲、喜怒無常的人為歇斯底里,常表現為神經過敏,易激動,言語錯亂,哭笑無常.情緒激動,舉止失常,狂喊亂叫,是一種常見的精神障礙,其臨床表現多種多樣,故有人稱其為“疾病模仿家”。是神經官能癥的一種類型,其發病年齡多在16-30歲之間,以青年女姓多見。其特殊的性格特點(即癔病性格特點)是發病的重要基礎,而急劇的或持久的精神緊張刺激常是發病的重要原因,如驚恐、悔恨、憂慮等,尤其是憤怒和悲哀等不能表達時更容易發生。 各種精神因素,如家庭不和、人格受辱等使患者感到氣憤、委屈、恐懼等,都可直接引起癔病發作,
? ?二、癔病如何診斷
? ?癔癥的疹斷必須具有排除性與支持性兩種依據。因此,診斷本癥必須詳詢病史、癥狀演變進程,與疾病發生發展有關因素;認真分析癥狀的起因,性質和特征;詳細查體和必要的輔助檢查,以排除其它疾病;尤其是兒童和中老年首次出現發作者,或與某些軀體器質性疾病并存時,更應慎重。不能僅根據病前有精神因素與暗示治療有效而作出診斷。
? ?診斷依據:
? ?1、多見于青年女性。
? ?2、起病急,常有強烈的精神因素或痛苦情感體驗等誘因。
? ?3、具有精神癥狀、運動障礙、感覺障礙及植物神經功能障礙等臨床癥狀多,體征少特征。
? ?4、癥狀的產生和消失與暗示,自我暗示密切聯系。
? ?5、體格檢查和化驗檢查常無異常發現。
? ?6、排除腦及軀體器質性疾病,反應性精神病,情感性障礙和精神分裂癥。
? ?鑒別診斷
? ?1、癲癇大發作:一般無精神因素,發作時,突然意識喪失,發出癇叫,隨處倒地,先強直、后陣攣,分期明確。瞳孔散大,對光反應消失,病理反射陽性,持續時間僅1~數分鐘,發作后入睡,清醒后完全遺忘。癔癥性發作時,意識不完全喪失,發作后可部分回憶,緩慢倒地,抽搐不規律,持續時間長,無瞳孔散大及病理反射陽性等可鑒別。
? ?2、反應性精神病:病程較久,常有強烈精神創傷史,癥狀不呈陣發性,動作雜亂而無目的,軀體癥狀少,反復發作者少。暗示治療一般無效等可助鑒別。
? ?3、精神分裂癥:精神分裂癥的附體妄想內容荒謬,持續時間長。癔癥的附體妄想為陣發性,且表情生動、情感外露,而精神分裂癥則傾向于隱蔽不談。
? ?4、腦器質性疾病:疾病的動態觀察,詳細的軀體和神經系統檢查及腦電圖、頭顱CT等輔助檢查結果可資鑒別。
? ?癔癥個性具有高度情感性,他們的情感反應強烈且極不穩定,變化多端,如片刻前還是滿面春風,轉眼間已陰云密布,情緒時高時低,變化常只在瞬息之間。
? ?四、癔癥有那些臨床表現?
? ?在人類的各種疾病中,幾乎可以說癔癥的癥狀最為繁多。它可以表現出人體各系統和各部位的癥狀,其發作形式五花八門、包羅萬象,癔癥的發生與心理因素、社會文化因素、個體性格特征有密切關系,故表現多是功能性的。情感爆發常在精神刺激后急驟起病,如嚎啕痛哭或時而大笑,大吵大鬧或聲嘶力竭吐露憤懣,甚至抓頭發、撕衣服、捶胸蹬足、以頭撞墻、地上打滾等,發作時間長短可受
周圍的勸慰而變化。
? ?癔病的表現形式之一是抽風:突然兩手緊握、口眼緊閉、人往后挺、呼叫不應,但沒有大小便失禁和舌尖咬傷的現象,這與真正的抽風不同。這種抽風可以持續幾十分鐘甚至幾小時。
? ?表現形式之二是興奮激越:突然叫喊哭笑、歌唱狂呼、亂罵亂跑,有的還打人毀物,甚至打自己或咬人。
? ?表現形式之三是神經異常:不能下地,但能在床上活動,自己感覺身體麻木,兩眼看不見東西(失明),雙耳聽不清聲音(失聽),甚至不會說話(失聲)。
? ?癔病的臨床表現極為復雜多樣,可類似多種疾病的癥狀,幾乎占據了醫學臨床各科的所有疾病的癥狀表現。有人說“癔病的癥狀包括整個醫學的內容”。有人稱本病患者為“偉大的模仿者”,也有人稱患者是“不好的演員,各種角色都可扮演”、“調皮孩子,惡作劇”等,這都說明癔病的表現千奇百怪,無奇不有,哪一位醫生也無法完全的描述癔病的全部癥狀。
? ?“老牛大憋氣”是癔病的一種表現形式,占農村中癔病患者的半數,占住院癔病患者的1/5。多見于易激動、感情用事、自以為是的女青年,一旦違背了自己的愿望,達不到自己的目的或爭吵失利時感到委屈而發病。表現為在有人注意的地點和場合突然倒在地上、沙發上或有依靠處,以求得同情,同時四肢無規律的亂動或呈四肢僵直不動,嘴里喊叫、罵人或做怪樣,并伴屏氣或深嘆氣、吸氣。雖問之不答,但并無意識障礙和呼吸停止,患者聽得見,看得到周圍人的反應和舉動,其發作也隨之波動。發作中無大小便失禁及咬破舌頭,身體極少有外傷。發作時間至少半小時或數小時,多在白天、安全及人多的地方發病,不會因發病而致傷或致命。發作后行為正常,對病中情況可完全或片斷回憶,過后病人常說:“當時腦子是清楚的,就是自己控制不住自己”。
? ?五、急救措施
? ?1、以心理治療為主,可選用暗示療法、心理疏導療法、系統脫敏療法等,也可根據不同癥狀酌情選用小劑量抗精神病藥、抗抑郁藥、抗焦慮藥等。經正規治療后大多數癔癥病人預后良好,只有少數癔癥遷延不愈。
? ?2、處理這種情況主要是保持鎮靜,將病人安置在肅靜的房間,誰都不要驚慌喧嚷。尤其不能談論病的輕重,免得病人聽了更不容易恢復常態。
? ?3、 用語言暗示,對病人進行誘導,告訴病人此病不要緊,慢慢就會好的。忌讓過多的人前來看望病人,這樣會使暗示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 ?4、痙攣發作和躁狂狀態者,可針刺人中、內關、合谷、足三里、涌泉,須強刺激。
? ?5、精神癥狀明顯,而又體弱不能承受針刺的可應用氯丙嗪每次12.5至25mg,口服,每日3次。安定每次2.5至5mg,口服,每日2至3次。利眠定每次10mg,口服,每日3次等。必要時可肌肉注射 安定10毫克肌注,冬眠靈25毫克肌注或鹽酸氯丙嗪、鹽酸異丙嗪各25毫克(50毫克)肌注。也可靜注葡萄糖酸鈣和維生素c等。
? ?6、臨床發現,在有的癔癥患者發作的時候,立即服用治療傳導阻滯的藥物,如地奧心血康之類的藥物,癥狀很快消失。
? ?7、吸入氧氣,給予注射用水。
? ?下面有兩個案例:
? ?有一位10歲的患兒,平時嬌生慣養,一次因為考試沒有考好,挨了父母的批評后往地上一坐,兩眼發直,就四肢抽動起來。送到醫院后做了全身的體檢和腦CT掃描,并未發現異常,在住院期間也并沒有再出現抽動的現象。醫生診斷為“癔病”,隨后通知第二天出院,但當天晚上,又開始出現四肢抽動、兩眼發直的現象。醫生只是給他推注了20毫升生理鹽水,并告訴他這是特效藥后,患兒立刻停止了抽動,不一會兒就和醫護人員有說有笑。
? ?還有一位四歲半的患兒,早上和媽媽說:“我只能說兩句話了。”隨后就面無表情,一言不發,兩眼呆滯,無論怎么喊其名字也不回答。送到醫院做了全身體檢和腦電圖檢查,一切正常。住院期間患兒一會兒說胸悶,一會兒又暈了過去,最后考慮為“心因性疾病”。經實施暗示心理治療,逐步恢復正常。
? ?癔病是心理疾病的一種,是軀體化疾病的轉換。由于孩子存在語言表達、溝通、交流等方面的問題,出現心理問題后不能很好疏通,就會通過軀體表現出來,而且表達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會抽搐,有的會肚子痛,有的會肢體不適…… 通常是他們有過什么樣的體驗和感覺,就會表現什么樣。
? ?小結:
? ?1、該病是由于精神刺激突然引起的疾病;
? ?2、該病的癥狀具有特異性,如軀體障礙表現出的體征,意識障礙表現出過多的表情和夸張性;
? ?3、癥狀可因暗示而消失;
? ?4、它不屬于器質性軀體疾病。
? ?5、體格檢查和化驗檢查常無異常發現。
六道同修,眾生同樂。心性一如,自在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