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東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局指導、和訊網及團貸網共同舉辦的2014中國(東莞)互聯網金融高峰論壇今日(5月10日)下午在東 莞市康帝酒店中國廳召開,本次活動的主題是“推動互聯網金融創新助力實體經濟發展”。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王國剛在“互聯網金融與金融體系改革”主題演講中表示,現在關于互聯網金融的邏輯關系存在混亂,支付寶、余額寶、網貸等這些一般商品交易中的清算,沒什么懸乎。所有的“寶寶類”產品到網貸,在他看來,叫做網商金融,是網上做商務的人玩的一套金融,而網商金融在中國整個金融體系中只是起到了失遺補漏的作用。
王國剛指出,支付寶把所有的商家集合在了一起,這是中國體制下的一種特殊現象。在國外,不論是證券、銀行、保險(放心保),哪個領域都在應用互聯網,如果互聯網金融包含這些交易在內的,那么金融根本不會有什么顛覆性的問題。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美國的銀行就已經有資產管理帳戶和活期存款帳戶,余額寶現在才做這個。而互聯網金融在中國早就有了,從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中國的銀行就已經在使用互聯網進行著各種金融交易。
201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王國剛表示,現在融資成本不僅沒有降低,還在提高。所謂的P2P、中國網貸,并沒有降低實體企業的融資成本。如果中國經濟在發展過程中不能降低實體企業的融資成本,提高廣大居民的資金或者財產收入,這個金融體系就沒有前景。
王國剛表示,在中國要打破這樣一個由銀行金融所形成的整套體系,可以有各種方法,但眼下最最基本的方法是,全力發展公司債務。與2003年和2010年相比,中國的債務增長了10倍。債券無論是理論上還是實際上都是直接金融的工具,但是在中國成為了間接金融工具。應該讓債券回歸直接經營,如此一來,由于債券的利率高于存款利率,存款就獲利,由于債券利率低于貸款利率,實體企業的融資成本就降低了。在這個前提下,中國才有可能用金融的第三方體制“市場信用替代銀行信用”。債券直接發行到債券的交易,到債券的各種咨詢服務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這個市場在中國往下發展,50萬億、100萬億、200萬億的規模都是可能的,但是債券在交易中有限制,債券是國有的,如果它在交易的時候,每交易一筆就要交一筆費用,交易所的交易費用就會太多,它必須在無形市場中充分展開。如果中國的網商們能夠把這個制度調整,比現在討論的第三方支付、網絡眾籌等等前景更大。
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的一個重大理論觀點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為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進而牽引和帶動其他領域的改革指明了方向。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主線。
對此,王國剛提出疑問,在中國金融體系中,是要發揮銀行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還是發揮金融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如果是后者,那么就必須根據改革精神的要求,讓廣大城鄉居民和企業成為真正的金融體系主體,與銀行、與各種金融機構在,在金融市場上進行較量和競爭。千萬不要停留在幾個不清不楚的概念中,“電子銀行”、“網絡金融”,這些概念都比互聯網大,該往哪走,何去何從由自己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