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內需似乎是解 決這一兩難選擇的一個有效路徑,但從近10年的實踐結果看,很難達到理想狀態。擴大內需可分為擴大投資需求和擴大消費需求兩個方面。長期以來,抑制固定資 產投資增長過速一直是宏觀調控的一個關鍵環節,由此,擴大內需的實際含義就集中到了擴大消費需求方面。1998年以后,我國在這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 施,其中包括村村通路、通電、通電視、實行農村合作醫療、提高社會保障水平等等,由此,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長率從1998年的6.79%提高到 2007年6月的15.5%。明顯高于同期的GDP增長率。但就在這一背景下,GDP中總消費所占比重卻從1998年的58.74%下降到2005年的 52.14%,總儲蓄大于總投資的差額上升到4~5個百分點的高度。消解這一差額,實現宏觀
經濟平衡的主要路徑就只能是外貿順差。由此,問題又回到了起 點。
事實上,從200多年來發達國家的
經濟發展歷程看,解決問題的出路還有一條變以商品輸出為主的外向型
經濟為以
生產性資本輸出和商 品輸出并重的外向型
經濟。近年來,我國采取了一系列資本賬戶開放措施,試圖減弱外匯儲備快速增長的勢頭,其中包括鼓勵企業實施“走出去”
戰略、擴大居民可 兌換外匯的數額、實施QDII等等,但依然沒能有效改變外匯儲備大幅增長的走勢。一個原因在于,當今國際投資
市場是一個群雄競爭的
市場,我國絕大多數企業 既缺乏進行國際投資所必須的資本實力、管理經驗和運作技術,也缺乏足夠的信息處理能力、談判能力和國際協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