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指一算,我已經有至少三年沒寫過什么正兒八經的長篇作文了(想當年大學時期我可是文科狀元,進電商之初也創造過一周平均三篇文章的記錄)。從事電商的這八年,幾家出版社年年約稿,卻從沒寫過,不是因為跩,而是感覺空談無用,不如實實在在帶起幾家企業來。但是,今天我必須動筆了,因為強烈的感覺,我們身處一個歷史關口,眼見我無數朋友、學員和不認識的企業都要在這個關口跌落馬下,如果再不行動起來把我所感受到的東西傳遞給大家,那就有見死不救殺人越貨的嫌疑了。
說的這么嚴重,卻并沒有夸大其詞,現實比這還嚴重。我06年進入電商從業,也在同年開始從事電商培訓,親歷電商從星星之火發展到今天的燎原之態。陪伴5萬家我的學員企業廝殺至今,一路上目睹了數不清的“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的悲劇,能夠幸存至今的企業無疑都是血海趟過、傷痕遍體。
如果你是電商老人,還記得09年嗎?那是一個憂傷的年份,在這短短的一年里,淘寶60%的三皇冠以上大賣家選擇倒閉,從此“淘寶大賣家”似乎成為一個歷史名詞;如果覺得那段歷史已經久遠了,那么還記得12年嗎?“淘品牌”這個耀眼的群體被線下一窩蜂涌來的大企業們用大品牌和成堆燒的錢打懵了,繼而大量淘品牌像斷線的風箏落下地平線再也不見蹤影。在企業發展史上,這樣的批量興起批量死亡的事件從不稀罕。
又一輪的大洗牌已是滾滾而來,歷史從不會對幸存者動什么惻隱之心。
雖然對歷史事件的總結分析總難逃馬后炮的嫌疑,但為了免于悲劇上演,還是值得對電商短短十多年這兩次批量死亡做個分析。中國真正的零售電商發展史,應該從03年淘寶創立算起,一直發展到09年大賣家批量倒閉退出歷史舞臺,這是第一個時代,這個時代的主角不是企業,而是敢下海、有貨源、肯吃苦的一批草根賣家;從09年開始到12年,進入淘品牌時代,這是脫胎于大賣家但覺醒了品牌意識的一批網商。從03年到12年,這十年時間可以歸結為零售電商的第一個大時代,叫做“智”時代,核心是智慧,發現市場的智慧、尋求貨源的智慧、運營店鋪的智慧、打造品牌的智慧,說白了靠的是創業者的頭腦。從09年開始,傳統企業陸續進入電商市場,到12年時達到井噴,而至今已經是近半數的中國企業都已結緣電商,09年至今,這五年多,可以歸結為“資”時代,資源是核心,大品牌的知名度資源、平臺青睞而給予的扶持資源、企業雄厚財力買來的推廣資源等等。靠著資源的力量,傳統企業由水土不服逐漸占據上風。但從去年開始,電商大陸上風向又變了,這一次,人們搞不清刮什么風了,似乎扶持小而美、但又沒有太多資源、似乎傳統企業不再吃香,但也沒偏向淘品牌,似乎熱衷國際品牌,但其實他們又是少數派,那么在今天,到底是怎樣一個時代呢?如何在這個時代生存?
如果分析今天的市場,會發現平臺不再是傾向于哪一派,而是一個成熟市場的特點----“馬太效應”,也就是強者恒強、弱者消失。但這卻不再只是由資源決定,大量擁有雄厚資金的傳統企業開始滑落、退出。今天稱雄市場靠什么?答案是團隊,電商大陸的玩法已經由比頭腦到比資源再演變到比團隊,僅靠頭腦靈活或僅靠財大氣粗都玩不轉了,而是要建立一支能征善戰的專業團隊。那些今天笑傲江湖的翹楚,既有大賣家時代的幸存者、也有淘品牌時代的上位者、還有大量的國內國際大品牌,但他們之所有成為馬太效應中得利的一方,共同的原因都歸結為一點:建立了一支強大的電商團隊,這一點我們后續會安排對這些塔尖企業進行一系列專訪,逐一揭開他們團隊打造的面紗。智慧、資本、團隊,這三項運作企業的關鍵要素,終于走到了團隊為制勝核心的時代。
每一個歷史的關口,都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但人們率先感受到的,必定是最壞的時代。
這個時代有多壞,首先要從招兵買馬的艱難說起。現在全國共有1000多萬企業在發展電子商務,而市面上可以稱得上是電商人才的卻寥寥無幾:電商專業的大學生完全不懂實戰,傳統企業進入電商時間晚也沒培養出多少電商專業人員;真正懂點電商實戰的可能就是那些淘寶店主,但淘寶有900萬店鋪,也就是說這些人大部分還在做老板,而沒有流入市場成為可招聘的電商專才。所以如果按照“有從業經驗”來定義電商人才,那么需求和供應的比例可能高達懸殊至極的5:1,也就是說平均每五家企業中只有一家能夠搶到一名有經驗的電商人才。面對如此龐大的人才缺口,企業該如何搭建團隊?停滯肯定不行,前行究竟何去何從?
這個時代的第二個“壞”,來自于市場變化太快,沒有任何一個時代像今天的電商市場這樣每半年就要變一種玩法,團隊新人剛剛培訓好,玩法已經落伍了,淘寶和天貓每年一大變,每月一中變,每天都小變,京東唯品會等平臺更不甘落后處處要比天貓更甚,這種變化速度讓很多已經習慣了按部就班的傳統企業脫了鞋也追不上。于是抱怨四起、賭氣四起,甚至有企業一怒之下宣布退出電商,但時代的車輪無論是誰都擋不住,不去適應它就只能等待消亡。企業該怎樣才能讓團隊跟上市場變化甚至超前市場變化?
這個時代的第三個“壞”,來自于新中國建立以來的快速發展,讓每一代人的“三觀”完全不同甚至互相無法理解溝通。紅色的50年代、造反的60年代、改革的70年代、物質的80年代、迷茫的90年代、萌萌的00年代,每一代所經歷的社會是如此的差別巨大,但今天要讓60年代和70年代的老總,帶著80年代的中層,指揮90年代的員工去打仗,該如何才能讓這個價值觀落差巨大的團隊形成統一的靈魂,難度太大。再加上今天的社會遍地負能量,人們缺乏信仰,如何讓員工能抵御外界負能量的侵襲,如何打造昂揚向上的戰斗團隊?
這三“壞”構成了今天企業電商團隊打造的艱難,那既然這個艱難是社會性的、全行業性的,是不是就沒什么危險了呢,因為大家都難嘛。非也,正因為是全行業性的,反而更危險,因為它會讓你喪失警惕性,會讓你輕易放棄解決這個難題的努力。這就是為什么開篇我說“眼見無數我的朋友、我的學員和我不認識的企業要在這個關口跌落馬下”的原因。當你認為反正天塌下來大家都死的時候,其實已經有人挖好了防空洞、攢成了宇宙飛船、甚至造出了破天導彈。
先來說說招兵買馬,有經驗的招不到,大學生來了又不能用,真的就沒有辦法了嗎?來關注一下我們后續要報道的韓都衣舍,每年招進幾百名大學生,但并不求其有經驗能上手,而是對他們進行長達半年的培養,為企業的發展做好儲備。這樣的一個人才梯隊建設,韓都幾乎成為山東的電商軍校。但你可能會說我沒有那么大的盤子,無法采用韓都這種土豪的玩法,那么因此就沒辦法了嗎?
再討論下怎樣讓團隊跟得上變化,傳統企業規模大了就一定按部就班跑不動嗎?來研究一下海爾,這個中國家電業的巨子,卻比淘寶都早地開始了電商、在業界還沒O2O這個名詞的時候就開始了實踐、在大多數企業剛開始意識到要生產線上專供產品的時候就推出了C2B定制,在大部分企業焦頭爛額于怎樣把產品搬上網的時候聯手阿里打造了“日日順”物流。當然,我們仍然可以給自己一個心安的借口就是海爾不是一般企業能學得了的。但是,小企業就沒辦法嗎?企業之所以跟不上變化,是因為一線打仗的人往往沒有精力去總結分析、研究市場,那么可不可以專門設立一個部門從事這些工作呢?所以我們看到很多企業都建立了內部大學,抽取單體智慧、研究平臺發展、提煉總結系統化、再輸出給團隊全體成員,我們還會望洋興嘆一句“公司電商團隊總共就沒有幾個人,哪能建起什么內部大學”,那就沒有辦法了嗎?
再說到團隊的老中青代溝以及負能量充斥問題,社會性的大難題,作為社會細胞的企業如何能解決?有一個叫阿芙的企業用打麻將的精神管理團隊,結果90后人人加班到凌晨。可能這個案例太妖了,我們再看看海底撈,每一個去吃過飯的人都深有體會,海底撈的員工發自內心地創造好服務。同樣是一群“腦殘”的90后,為什么會有如此大的區別。深究優秀團隊的文化,你會發現他們有共同的特點,就是“洗腦”,這不邪惡,用愉快的氛圍洗腦、用正能量洗腦、用親如一家的感情洗腦,沒有哪個企業不洗腦就能帶好團隊的。但這也是大多數企業感覺自己最不擅長的,我有不少學員對我說“我最不擅長的就是演講”。演講感染力的確是行之有效的帶團隊利器,但離了這個就沒有辦法了嗎?
最壞的時代我們已經感受夠深了,該想想為什么又是最好的時代了。當所有企業都面臨巨大困難的時候,的確應該說是最好的時代,因為這時候競爭最容易勝出,好比所有人都在酣睡時,誰先醒來誰就是強者。從這個角度上想,我們就應該慶幸電商進入了這樣一個有著巨大困難的“人”時代。一起品味一個耳熟能詳的寓言故事:兩個人旅游遇到了獅子,危急關頭甲拿出跑鞋穿上,乙絕望地說這沒用的,穿跑鞋也跑不過獅子;甲說我沒有要跑過獅子,只要能跑過你就行了。在電商進入新時代時,我們要考慮的不是找到完美解決方案,而是如何在大家都在熟睡時醒來,如何在醒來的人中率先行動,如何在行動的人中跑的最快。
應該慶幸的是,你只要在看這篇文章,就應該是一個已經醒來的人。我也是醒來的人,而且已經穿上了跑鞋。06年我誤撞入電商領域,趕上第一個時代的紅利成為優秀賣家并成為最早一批電商講師,09年我建立了網策商學院,感謝這個時代,我們榮幸與5萬多家企業共同發展并孵化了多個行業半數以上的冠軍。但從13年開始,市場變了,我們的學員在培訓班上開始焦慮浮躁,有學員說“老師你講的都對,我也都聽明白了,可我就是沒人去干,你能不能幫我介紹個人”,這樣的情況越來越多,我逐漸醒悟一個道理“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如果企業連人都招不到,又何談團隊培訓呢?所以,從14年初,網策醞釀改革產品線,將業務從培訓向上游發展,由單純的企業電商培訓延伸到大學生培訓輸送,先解決企業最根上的問題,再通過一個完整的服務體系系統解決電商進入人時代的整體問題:一個企業的團隊問題要得到根本解決,需要從三個維度著力,第一個是肢體維度,也就是團隊成員的招募和培養;第二個是技能維度,也就是團隊成員的培訓和知識不斷更新;第三個是智慧維度,也就是企業戰略制定和計劃實施。
好了,拋磚引玉,憋了整整一晚的文章生下了,希望大家喜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