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推動企業轉型升級
——熱烈祝賀2012年民營企業可持續發展高層論壇圓滿成功
11月24日,在黨的十八大勝利閉幕之際,由浙江大學、浙江大學恒逸基金管理委員會、浙江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浙江省企業發展研究會聯合主辦,浙江大學經濟學院繼續教育中心承辦的《2012年民營企業可持續發展高層論壇》,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成功舉辦。
國務院參事陳全生先生,原杭州市委書記王國平主任,中國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向松祚博士等在論壇上作了精彩演講。浙江大學師生和企業家學員近500人出席論壇,會場座無虛席、氣氛熱烈,好評如潮,高層論壇取得了圓滿成功!
浙江省政府咨詢委員會副主任、浙江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史晉川教授主持了開幕式。
浙江大學發展委員會主席張浚生,浙江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副主席何一峰,分別在開幕式上作了熱情洋溢的致辭。
浙江省企業發展研究會秘書長、浙大CCE中心執行主任趙曉瑛主持了大會論壇。
一、陳全生:宏觀經濟形勢及對策研究
十八大是一個高舉旗幟、繼往開來、團結奮進的大會。也是一個安定人心的會,凝聚人心的會,鼓舞人心的會。新班子新氣象,好聲音好希望。
十八大講毫不動搖的發展公有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過去我們對中小企業的認識是從擴大就業、增加收入的角度來了解的,現在應該更多的從經濟民主、財富創造的角度來認識。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是中國社會的穩定劑,是共產黨的執政基礎,特別是中小企業主和中小企業管理高層,是中國中產階級的主要來源。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的中小企業是中國經濟的脊梁。
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解決了中國最頭疼的問題,中國最大的特色是中國人口多,最頭疼的問題是勞動力就業,這既是中國最大的社會問題,也是最大的政治問題。確保中小企業有效運行,就是確保整個國民經濟的有效運行,就是確保新的兩個“翻兩番”目標的實現,也就是確保小康社會的全面建成。
2012年宏觀經濟形勢不太好,今年成績雖不太好,但目前有回升。9、10兩個月開始回暖;工業增加值8月份是8.6%,9月份是9.2,10月份是9.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月—10月依次是13.2、14.1、14.5都在往上走;進出口增長率8月—10月依次是-0.5、6.3、7.3;應該說開始回暖。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在十八大第二次記者招待會上說,9、10月份已經出現了明顯的企穩回升,但是我們還不敢有絲毫的麻痹,企穩的基礎還不夠穩定。
目前,外需依然不振,內需有待提高,產能過剩有待處理,投資意愿有待提升。我建議要少新建、多技改,重制造,我們要把精力放在制造上。再上基本建設項目就有點過了,不如給中國制造業投資一些。投在中國制造業企業設備更新升級上,使我們的技術等級、制造業水平一下上一個臺階,投資制造業回報快,也比較實在,我覺得這樣比較好。
二、王國平:經濟發展的主戰場在城市
今天的會議非常及時,我想圍繞十八大報告談一點我的體會。我認為每一個企業家應該從十八大報告的解讀中發現企業的藍海:
我國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中國的機遇不僅是立足于世界若干個大市場,更重要的是立足于13億人國內市場。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
如何來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十八大報告給出的答案是四句話,第一句話是改善需求結構,第二句話是優化產業結構,第三句話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第四句話是推進城鎮化,我認為這四句話都非常重要。但是最大的新意是在推進城市化,把推進城市化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重中之重,值得我們深思。
世界上不少國家進入中等收入階段后出現了經濟增長徘徊不前,貧富差距擴大,社會矛盾增長等重大結構性問題,這往往被稱為“中等收入陷阱”,我國人均生產總值已經達到了中等收入國家水平,同樣也面臨這樣的挑戰。這必須引起中國的高度重視;
擴大內需是我國發展的戰略基點,要真正領會、真正落實,絕對不要把中國的經濟增長再寄托于出口,寄托于投資,特別是政府投資上,必須高度關注擴大內需來支撐整個中國經濟的增長。也有利于世界經濟調整與發展。
李克強副總理在體會文章中講到,城鎮化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我們在座的企業家如果要發現自己企業新的藍海的話,我認為對這句話一定要深刻地領會、認真地研究,從中可能能夠發現自己新的藍海。我國城市化率去年剛剛突破50%,按照戶籍人口統計的城市化率,就有35%,而西方發達國家的城市化率普遍都在70%以上,甚至有的高達80%以上,在今后20年中,中國的城市化率每年仍將以增長1個百分點的速度向前推進,到2030年,也就是到改革開放50周年的時候,中國的城市化率將會達到70%,到那個時候,中國的總人口將會達到15億,而這15億人中有10億人將會生活在城市,而這10億人中5億是原住民,5億是流動人口,特別是農民工,這將為中國的發展提供最大的內需,如果說中國在今后20年中有戰略機遇期的話,我認為就是在城鎮化。
服務業是擴大就業的最大容器,擴大就業就必須從服務業上找更多的出路。今后20年中,中國政府對產業的支持不僅會關注制造業,更會著眼于關注服務業。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既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又是發展的有效途徑。群眾吃穿用問題基本解決以后,對住房、教育、醫療、文化等需求不斷增長,必須引起企業家們的高度重視。過去我們不把教育、醫療、文化作為產業,實際上我們現在急需向中國的國民提供低價優質的教育、醫療、文化產品,這也是一個巨大的市場需求,也是一個巨大的藍海。
我得出的一個結論是什么?是我們忽視了經濟發展的主戰場在城鎮。我的一個觀點,就是中國一定要以城市發展方式的轉變來帶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一定要以城市的轉型升級來推動經濟的轉型升級,除這條路以外,沒有第二條路可走。這也是邁入新世紀以來,杭州這座城市最成功的經驗之所在。
杭州邁入新世紀以來,他所遵循的最基本理念,就是以城市發展方式的轉變來帶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我在這里講三個排行榜,第一個排行榜是中國五百強企業排行榜,杭州2010年有24家入圍,僅次于北京、上海,超過了深圳、廣州、天津,位居全國第3位。第二個排行榜是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排行榜,中國大企業集團競爭力五百強排行榜,杭州有38家企業入圍,超過北京、上海,位居全國第一,這是非常驚人的,是一個了不起的成績。第三是全國工商聯發布的中國民企五百強的排行榜,2011年,杭州有56家入圍,連續9年位于全國所有城市的首位,超過了北京、上海,說明什么?杭州這幾年在城市發展變化的同時,企業也在茁壯成長。
如果我們的企業,如果能夠順應杭州城市發展方式轉變,就能發現新的藍海,就能做到事半功倍。杭州在推動城市發展方式轉變上,準備以下十個方面要下真功夫,下硬工夫:
第一,以接軌大上海、融入長三角為契機,打造增長,提高首位度。世界各國都是靠城市群競爭的。美國整個國家可以說靠三大城市群在支撐的,以紐約為中心的東部城市群,以洛杉磯為中心的西部城市群,和以芝加哥為中心的北部城市群,這三大城市群貢獻的GDP超過了美國GDP總量的三分之二。日本是經濟大國,靠兩大城市群在支撐的,第一就是東京為中心的城市群,第二是以大阪為中心的城市群,這兩個城市群也貢獻了三分之二以上的GDP。韓國現在GDP的50%是由以漢城為中心的城市群所貢獻的。所以我提一條建議,在長三角的企業千萬不要輕易的離開長三角。
第二,舉措是建設新城為依托,推動產業集聚化、高端化。杭州有三座輔城,臨平輔城、下沙輔城和江南輔城。還有蕭山、余杭等六大主團。各三個,這六大主團也是今后要培育成15萬、20萬人口以上的中小城市。杭州的地鐵一舉打通了主城與三個輔城之間的聯系,所以在杭州企業發展一定要高度關注杭州新城的發展,過去10年中,錢江新城政府投入和帶動社會投入超過了1千億,現在成為中國最好的CBD新城之一,這也醞釀著巨大的商機。
第三,以建設城市綜合體、商務樓宇為載體,發展樓宇經濟。我舉一個西湖區的例子,西湖區33幢樓宇創造了35億元的財政收入,這35億的財政收入在浙江省80個區縣市中可以排入前30位。就是這33幢樓宇的財政收入超過了一半以上的區縣市的全部財政收入。發展樓宇經濟,不僅是城市經濟在空間載體上的一場重大革命,也是推動城市經濟向微笑曲線兩端延伸,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層次,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然選擇。樓宇經濟可以承載總部經濟,可以承載文創經濟,可以承載服務經濟,也可以承載稅源經濟,這也是杭州目前想通過城市發展方式的轉變,來帶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殺手锏之一。
第四,建設發展郊區經濟。杭州的特點是東快西慢、東強西弱,區域發展不平衡,杭州的五縣市已經成為了杭州的郊區,發展前景不可估量。比如淳安旅游業是發展高端旅游業的模式,他完全有可能建成中國的洛桑。現在淳安建成的五星級賓館已經有10座,正在建設的五星級賓館要超過10座,旅游業將有可能成為淳安經濟發展的第一推動力。
第五,打造全國民營企業總部,打造全國民營企業總部中心。杭州民企打入五百強的連續9年位居全國第一,這說明杭州為民企的發展創造了一個比較好的外部發展環境。
第六,工業興市戰略。
第七,以大項目帶動培育新業態、打造新增點。比如杭州的西湖綜保工程、西溪綜保工程、運河綜保工程、地鐵工程等等,帶動了一大批產業的發展。
第八,建設低碳城市為目標,發展低碳經濟。
第九,以城市信息化為基礎,帶動信息產業化。
第十,以城市品牌為龍頭,聯動產業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
今天中國最大的危險是產能過剩。是內需、外需都不足,內需究竟在哪里?內需在城鎮化,這個判斷是中國的藍海,也是中國企業的藍海。
三、向松祚:中國股市樓市熱點問題
主辦人希望我談一下股市和樓市的熱點問題,這個題目不太好談,讓大家思考。我發現有四個很難以解釋的現象先提出來,大家一起來研討這個問題:
第一個情況,中國的經濟GDP增長速度不錯,中國GDP去年增長是9.3%,今年今年的GDP增長速度應該也會在7.8%,全世界第一,但是我們的股市這兩年是世界最差,不好解釋。
第二個現象,在中國越是賺大錢的公司,股票價格越低,我是農業銀行的首席經濟學家,比如說工農中建交,中國16家上市銀行去年的利潤超過1萬億,實際上我們現在銀行的平均市盈率在5、6倍這個水平,這是怎么回事呢?
第三個問題,政策不管用,今年我們貨幣政策是相當寬松的,我們的M2增長了14.8%,我們兩次下調基準利率,兩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我們財政政策也夠寬松的了,股市仍不好令人困惑。
第四個問題,就是股市的下降會對中國經濟有四個方面嚴重的負面影響:
財富的效應嚴重影響了我們的消費。從2007年股市最高點的6124點到現在為止,中國股市的紙面財富蒸發掉多少,蒸發掉接近27萬億。第2是對投資的影響。第3是嚴重地打擊了中產階級。第4是對老百姓投資者和消費者信心的打擊。
股票的下降,有五個解釋理由。第一個,市場資金不足,我剛才已經說了,這個理由不成立。第二個,企業利潤下降,企業利潤下降可以解釋一部分股市的下降。第三個就是分紅不足,我認為這能解釋一部分股票下降,中國股市分紅不足確實是一個重大原因。第四個原因,說是外部的影響,這不成立,因為外部的股市是很好的,特別是美國,甚至連陷入歐債危機的希臘、西班牙、意大利這些股市今年的表現都比我們好。第五個解釋說監管不嚴,內幕交易、監管不嚴,這個也能解釋一點點,但是不是主要原因,因為我們的監管政策在這幾年不斷地在改進,過去在監管很差的時候,股市還不是一直上漲嗎?
怎么解釋中國的股市,我認為是現在中國經濟面臨的最核心的一個問題之一,它是中國經濟所出現這些變化的一個集中的體現。非常簡要地跟大家談一談中國經濟在2012年出現了九個方面的重大變化:
第一個變化,增速放緩已經成了中長期的一個趨勢,這個問題是非常嚴峻的。第二個變化,投資和出口拉動經濟都不行了,消費已經成為最主要的一個增長動力。第三個變化,企業利潤總體呈現大幅度的下滑態勢。第四個變化,財政收入顯著下降。第五個變化,銀行貸款不敢貸,不良貸款上升快。第六個變化,出口競爭能力下降,外商直接投資增長幅度大幅下降。第七個變化,股市持續萎靡,股市上市融資顯著下降。第八個變化,房地產出現比較明顯的回暖跡象。第九個變化,利率市場化。
國際經濟政治方面我們現在面臨四個風險:第一個就是債務危機,所以要特別提醒浙江企業家,對出口不要指望有太高速度的增長。第二個就是原材料價格,糧食危機、能源危機。第三個就是保護主義,投資的保護主義,貿易的保護主義,對中國的經濟走出去、企業的走出去,變成了一個極大的障礙。第四個就是地緣政治風險,有人說每一次全球的金融危機,最后必然要通過幾次戰爭才能夠解決,這個說法有點極端,但是有一點道理。中國所面臨的地緣政治沖突會比較麻煩。
我認為黨的下一屆政府最核心需要解決的是信心不足問題。信心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它最要命。要解決投資者對未來預期的信心下降問題。
我對明年的基本展望,明年GDP的增速、出口的增速能夠基本持平就不錯了;第三個,投資增速穩中有降;第四個,消費增速穩中略有上升,第五個是地產投資穩中略微上升。現在管理層、監管層對股市的下跌,保持高度的警惕,現在正在研究。比如說在明年“兩會”之前,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之間,是不是要再出臺一系列比較強勢的政策,來提振一下股市的信心?股市對一個國家的經濟其實是一個晴雨表,它對消費者的需求都是有非常巨大的影響的,所以我想今年還會出臺一些新的措施。
如何提振股市的信心,據說明年要實施的幾個辦法是,第一強制退市超過百家公司。第二強制分紅,如果分紅達不到要求的,不要想再融資,堅決卡住。第三盡可能壓低發行價,讓普通股民能夠享受股價上漲的收益。第四開通海外人民幣投資股票的直通車。第五開通上海國際板。核心是三個想法,就是踢掉壞公司、強制分紅、壓低發行價,解決圈錢的問題。所以未來中國的股市可能明年會有重大突破,讓我們大家一起期待吧!
談一下房地產市場的未來,中國的房地產調控會堅持“三限”,限購,限貸,限價。“三限”政策未來有兩限是會取消的,限價本來就很難實施,限購會逐步取消,限貸會長期堅持。我們做過一系列調查研究,做過一些測算,就是中國房地產穩定持續的發展,不需要通過投機性的需求和投機性的買賣,只需要通過城市化進程中的剛性住房需求就足夠了,這兩年的宏觀調控證明了這一點。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就是堅持房地產調控政策的同時,抑制投機,穩定住房需求,這是未來的一個基本方向。
第二個就是稅收,未來中國的經濟,稅收政策會有重大的調整,財產稅、遺產稅、贈與稅等等,財政性的稅收,稅率還會一步一步上升。改善收入分配,主要是通過稅收來調節,全世界都是一個道理,所以未來房地產第二個調控就是稅收。
第三個調控就是對房地產商的準入,我知道國家相關方面在研究對房地產商準入的政策,市場準入這是房地產未來調控主要是這三個方向。
談一下新的投資方向,浙江企業家可考慮中國巨大投資潛力的這幾大投資領域:
第一個是金融,金融行業在未來很多地方已經把它列為是一個助推經濟增長的最核心的產業之一。第二個是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盡管我們光伏現在出現了很多問題,但是新能源、節能環保依然是非常有前景的第二個產業。第三個是生物科技,美國人講這是未來會引領美國重振產業雄風,重新崛起成為世界產業領頭羊的核心的三大領域之一,他們可能會攻克一些疑難雜癥,包括比如癌癥、艾滋病等等,在未來10到15年有可能全部攻克,或者部分攻克,所以大家要關注生物科技醫藥產業的發展趨勢。第四個是互聯網,互聯網仍然是在未來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一個行業。比如說網購,新興的網絡模式,包括無線上網,電子銀行、交友互動視頻等等個性化的產品設計。第五個是水資源和污染處理。中國未來最麻煩的資源之一就是水,所以現在國家已經下定決心要征收水資源稅。第六個就是農業的產業化、科技化、規模化。第七個就是高、中端的職業培訓。第八個是品牌的策劃和推廣。第九個是跨國投資。第十個就是國內股市和房地產投資。
四、孫紅偉:怎么做企業融資創新
最后作為資深金融投資專家與大家一起分享了如何做好企業融資創新的體會。
論壇精彩紛呈,各位演講嘉賓縱橫捭闔,清晰的思路讓在座的每一位企業家激情澎湃,收益良多。科學發展,轉型升級成為了時代的最強音。當代的中國仍處于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有自信把企業搞好,完成五位一體的戰略,為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
2012年11月27日
浙大CCE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