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自己多年喜歡看書的習慣,看了大量儒、釋、道的相關書籍,尤為喜愛國學經典著作。也因為頻繁講課的緣故,對國學與現代管理結合的古書新釋類的通俗讀本較感興趣。也明白了一些人生的道理,儒家經典《大學》里說"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南宋大儒朱熹有一段注:“止者,所當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則志有定向。靜,謂心不妄動。安,謂所處而安。”按朱熹的解釋,知止,就是知其所止,就是有明確的人生目標;有定,就是樹立堅定的志向。知至善的目標,立堅定的志向,就可以心不妄動;心不妄動,則所處而安,不為外界影響所動了。整段話翻譯按朱熹的意思成現代文就是“知道應該達到的境界才能夠使自己志向堅定;志向堅定才能夠鎮靜不躁;鎮靜不躁才能夠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夠思慮周祥;思慮周祥才能夠有所收獲”。
在我自己的一個解釋,就是做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與時偕行,執中,趨時,明道,增能,優術,固氣,用功! 內圣外王,提升自己,修煉自己,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做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