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浙江師范大學王加豐教授的“500年來人類文明的失衡現象分析”,結合我在營銷行業的12年實踐,感觸極深。就如19世紀上半葉,正當英國接近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時候,卡萊爾在《文明的憂思》中發出令人震撼的感嘆:“人類丟失了自己的靈魂!”
人文精神就是以人的全面發展和人自身的完美為最高目標的追求,是以一定的物質為基礎但又超越純粹物質追求的精神追求。人文精神首先體現在對人的價值、對人類或對生命的價值的充分肯定,對人的獨立自主和追求完美的肯定。而現代教育與市場經濟卻很少顧及人文精神,這是人類的悲哀。
最近一個美國教授批評美國MBA教育的文章:“美國的經濟學研究已日益成為一種缺乏人性的處理數學公式的偽科學。這種經濟學已經征服美國的商業教育,并已與貪婪至上的強盜貴族文化相融合。美國的MBA教育要求工商管理碩士們把普通雇員當成可任意使用的成本,并要求他們不加批判地輕信這一福音:公司只為報答抽象的股東而存在。”
文化的商業化趨勢正在蠶蝕人文精神的最后堡壘。商業文化,就是文化的商業化或者說文化的主要功能是為商業服務,為追求物質利益服務,這當中各種文化產品本身也成了買賣的對象。它把所有的東西都變成買賣對象。從16世紀西方文藝復興時期的教育到現在的教育,功利性的東西越來越占有重要地位,人文性的東西雖然努力保持自己的位置,但總的趨勢是不斷讓出地盤。今天越來越多的人失去了求知和追求自我完善的欲望,越來越多的人只追求眼前的人生目標,那就是純經濟的目標,政府和社會及整個輿論氛圍都支持這么做,很少有人對此提出抗議。
當今世界,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卷入市場經濟,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人民卷入發展經濟和研制最新武器的競爭,而對人類本身發展的關注實際上被置諸腦后了。這個世界正變得越來越“文明”,而這個世界上的人正變得越來越重視眼睛看得到的利益,我們有辦法改變這種情況嗎?
很多企業的“老總們”或者“有權的人”都把員工當作機器,逼迫他們去完成上級布置任務。當員工沒有完成任務,若危及到他們的“獎金”,則以員工不能勝任工作為由,解雇員工。而不教員工如何去做。更有可惡的“老板們”,把計劃層層加碼給下級員工,即他的銷售指標為100萬的話,他管理的下級加起來的指標為130-150萬,下級80%完成沒有拿到獎金,他卻因為104萬拿滿了獎金。這些人看起來很聰明,很富有,確是一群丟失了靈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