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是人類偉大的活動
黃德華
我們知道,需要是人類的本能,欲望是歡笑的需要,管理學家認為,需求是人們有能力實現的欲望。
交換是人類特有的活動,交換就是一方自他方取得有價值的東西,同時也提供有價值的東西給他方作為回報的行為。交換雙方的需求都可以得到滿足,從而最終滿足各自的欲望與需要,因此,黃德華認為,交換是人類最偉大的活動,遠古時代的物物交換是最直接的需求體現。
交換與社會分工一樣被人類看作社會進步的標志。亞當·斯密認為社會分工源自人類“互通有無、物物交換、互相交易”的傾向,法國社會學家涂爾干認為動物應付競爭的辦法是分化,人類應付競爭的辦法是分工。
交換,就是人們在社會分工條件下相互提供勞動產品,以滿足各自需要的經濟行為。所謂商品,就是用于交換并可滿足某種需要的勞動產品。因此,商品交換就是商品所有者按照等價交換的原則相互自愿讓渡商品所有權的經濟行為。社會分工是商品交換的重要前提,沒有社會分工就沒有商品交換;同時,商品交換也促進了社會分工的不斷深化。二者同時產生,相互促進。
交換本身不能創造價值,但是交換最大的意義在于它能幫助人滿足需求。交換雖然本身不創造價值,但是交換可以促進社會分工和專業化生產,從而提高社會總福利,降低社會總成本。交換可以減少浪費,充分發揮和實現剩余產品的價值。因此,促進交換,鼓勵商品的交易和流通對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提高社會福利很有意義。
商品交換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即物物交換、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交換、以商業為媒介的商品交換。交換是社會再生產過程的不可缺少的條件和前提,為了解決生產與交換在時空與技能上的矛盾,為了消除生產與使用商品時的信息不對稱,商品交換由“多數人的附帶工作”變成了“少數人的專門工作”。這個“少數人的專門工作”就是商業,因此,商業就是專門從事商品交換活動的產業。(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