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妃甸成空城,這坐耗費巨資填建起來的新區一片蕭條。
城市是規劃加自發形成的,主要是
市場要素聚集、效率高于他處成本低于他處,城市是結果而非原因。西安、蘇州、上海,中國城市地位隨資源聚集、資源轉移有了不同的地位。此前靠水生存,河洛流域的西安、洛陽、開封是重要的政治
經濟中心,隨著環境逐漸破壞,長江流域城市崛起,隨著大規模出口與海洋文明的興盛,蘇州、上海等城市成為引人注目的中心
經濟城市。
除了戰爭、自然災害等突然原因外,多數城市的興起與衰敗,過程漫長,并非一蹴可就。一旦
市場資源聚集模式方式變化,城市地位也就隨之興衰。明代有個重要的城市叫臨清,位于山東漕運路徑上,是南北方貨物通過漕運交際的節點性城市,當地商品繁盛,各地的生藥、南方的絲綢、北方的皮草,無所不有,因此產生了龐大的富裕群體,其力量可以滲透到王朝中心。當成本更低廉的海運逐漸取代漕運通道,海港性城市上海、天津就取代了揚州、臨清等城市的地位,這些城市與海洋
經濟一拍即合,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融入了國際
經濟運輸帶之中。
到現代之后,城市需要規劃,更需要
市場資源、行政資源等各方面的配套措施。如南加州大學的城市規劃研究會指出,我們一直以為硅谷是規劃出的結果,這只是部分事實,硅谷確實有規劃,在吸納人口、建立社會自治組織、引入風險投資與創新人才等各方面,甚至對于城市的建筑風格有嚴格的要求,但硅谷經歷了兩百年的發展,沒有美國西部大開發、沒有周邊大學創新式發展、沒有大量移民的涌入,硅谷絕不可能成為今天的模樣。美國東部城市代表了美國的過去,傳統大型企業高福利病、不愿創新、成本高昂等弊端應有盡有,觀之令人沮喪,而西部加州等地代表了美國的現在與未來,生氣勃勃不怕失敗的創業者,以及隨之可見的風險投資,觀之令人振奮,沒有加州的創新發動機,就不可能有美國
經濟的未來。
回過來說曹妃甸,曹妃甸有其優勢,北方深水良港有利于進口鐵礦石與充分利用冀東鐵礦石,作用正如洋山港對寶鋼的作用,背靠煤炭運輸大動脈以及煤炭中心秦皇島,可以源源不斷得到優質焦煤,還能保證成本優勢。并且,離北京近,身處傳統鋼鐵行業重鎮河北與山東,整合資源的機會也大大上升。2003年,借助河北唐山市籌劃藍色
經濟、首鋼搬遷等契機,曹妃甸迎來了立項十年之后的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周期。
雖然有種種好處,規劃者能否清楚地回答一個問題,為什么河北的鋼鐵產能怎么壓縮也壓縮不下來?2012年,河北省鋼鐵產量1.8億噸,同期全國鋼鐵產量7.16億噸,河北占25%,河北省鋼鐵產量從2008年的1.15億噸,增長到2012年的1.8億噸,年均增長13%以上。這是保守的估計,河北鋼產能是神秘的升縮數據。另據河北省出臺的《環境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和《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確了定鋼鐵行業的整頓計劃,提出到2017年底鋼鐵產能削減6000萬噸,到2020年再削減2600萬噸。而據統計,河北省全省的鋼鐵產能為2.86億噸,河北省要砍掉30%的產能。
事實上,河北已經形成鋼鐵集群帶,圍繞鋼鐵的配套
市場一應俱全,通過產業鏈延伸、大量低收入工人、以及犧牲環境等辦法,將成本降到最低。河北在個別城市已經形成了非常具體而細化的優勢,板材、螺紋、電梯導軌、軸承鋼等各有分工,從高到低全都有,各個城市還有配套的原材料、產成品物流運輸等各個系統。
首鋼到曹妃甸,總部在北京,部分職工如侯鳥一周來回遷徙一次,與河北當地的鋼廠不同,這些職工心向北京絕不會甘愿成為曹妃甸人。2005年首鋼搬遷之時,首鋼不諱言搬遷費需要500億元,主體項目京唐鋼項目自2009年投產至今,屢傳虧損信息。并且,首鋼還陷入了與河北鋼鐵業的糾纏之中,并有人愿意污染自己的土地除增值稅之外還留在北京。鋼鐵大省河北已經有了河北鋼鐵集團,還有大大小小成千上百家散落的鋼鐵企業,誰還愿意再加上一座奪取資源的鋼鐵企業?如果當時以并購的方式進行
市場化的重組,是否更符合成本優勢、資源優勢的原則?到目前為止,曹妃甸還沒有顯示出城市必須具備的資源、人才、資金聚集地的特殊優勢。
也許未來會有。但曹妃甸有財力繼續基礎設施投資嗎?雖然從2006年到1.4億上升到2011年的37億,但相比龐大的支出仍然是杯水車薪。在鋼鐵行業、化工行業整體
經濟周期下行的背景下,打造一個鋼鐵之城已經不那么讓人愉悅,背負的包袱將越來越重。
有各種好的規劃,
市場選擇仍是最好的,城市規劃只能起輔助作用,因為各
市場主體的自動選擇將是集中的,風險可控的,是成本與收益分散的方式,而政府主導的模式是線性的,缺少
市場主體自動參與的,因此風險是不可逆的。
曹妃甸模式顯示了政府之手的造成運動,在不恰當的周期,將陷入出計劃
經濟思維的悲慘下場。只有在京津冀地區實現公平福利均等化,才能降低運作成本,使資源要素愿意流動,敢于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