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出成功方程序-讓能力被看見
辛苦一年,考績卻是不上不下,升官加薪總輪不到你;
換了幾個工作,處境還是一樣。
是缺乏能力?
還是自己的能力沒有被看見?
診斷你的職場盲點,找出自己的成功工作方程序,才能讓我們跳脫職場浮沉的宿命!
伊索寓言里,有一則 《螞蟻與蟋蟀》的故事,說的是夏天努力工作的螞蟻,在冷冽的冬天里,待在溫暖的家中享受不虞匱乏的食物;而夏天整日玩耍的蟋蟀,卻面臨嚴冬的考驗。
在冷酷的全球化職場競爭浪潮下,蟋蟀型的工作者正一一被市場淘汰,只有不論溽暑寒冬,都奮力在崗位上拚搏的螞蟻型工作者,才能生存下來。
◆悲苦30世代 在職場流浪◆
然而,像螞蟻般辛勤的工作,僅僅只能在現今的職場上生存,對你來說,就足夠了嗎?
在景氣不佳時,工作更難找。工作機會少,自然在薪水方面也就難以跟老板爭多論少。
物價瘋漲,薪水日愈微薄,這就是現在努力工作的代價嗎?「這不是我想要的人生!」于是,心中痛苦吶喊,就成了低廉流浪勞動人力的主流,職場上想轉職的工作者,就占了一大半!偏偏天底下并沒有我們想要的完美工作,許多上個職場的老問題,一一再現。
職場浮沉,年年辛苦,但一年下來考績總是不高不低、升官加薪老是輪不到你;換了幾個工作,處境好像總是不見改善。你不得不懷疑,是自己缺乏能力嗎?還是能力沒有被看見?
從工薪階層的十大職場不滿因素歸納得知,四種被我們輕忽的職場基本能力:人際力、主動力、抗壓力和意義力,正是我們職業生涯走不出困境的主因。沒有搞好關系這些學分,縱使擁有10年以上資歷,依然無法在工作上獲得更多的肯定,走出低薪、低階、低意義感的職場困境。反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承受著更多「不進則退」的尷尬壓力。
◆人際力淡薄 職涯瓶頸多◆
「人際力過于淡薄的人,容易遇到職涯瓶頸。」尤其在當前重視團隊合作的企業型態下,無法處理人際問題者,職涯發展將有不良影響。職場上,這樣的人不是老因為覺得自己被孤立、同事愛攻擊他而想辭職,就是不易與人互動及合作,錯失工作表現的機會。
不論是一般工作者,或中階主管,人際力佳的工作者,在職場上的表現就相對容易被看見。
行銷經理剛上任時,花心思從團隊成員私下聊天、開會討論,到點餐喜好中,了解每個人的能力和特質,找到和他們相處的方式。即使有員工用憤怒的語氣表達:「我不同意這樣的作法!」他也能包容,認為這只是個人的個性而已。另有表現型的員工怕被他搶功勞,喜歡在跨部門會議搶著發言和報告,他也都順著這樣的員工。
一段時間后,因此獲得團隊成員完全的接納和信任,不論是公事或私人困擾,都會向他請教。到任三年來,他帶領的團隊,每年業績成長都超過20%。
◆重復的事情要做得更好◆
「這不關我的事!」這是許多職場流浪族最常見的心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事實上,「做大自己」,正是成功工作方程序的重要組合之一。
縱使是額外的負擔、一成不變的例行公事,「最好抱著如何讓每一次都比上一次做得更好的心態,把新任務視為一種自我挑戰,得出來的結果就是自己的收獲。」。
此外,主動力也表現在自我進修上,自己掏腰包學習;有一天,機會一來展現你的成果,必然令人眼睛一亮。
◆學解決問題 讓壓力變機會◆
壓力無所不在,尤其問題產生時,最讓人感到壓力的存在,許多工作者往往選擇放棄或回避,以致辛苦一半的績效完全泡湯。你的能力能否有效轉換為績效,完全要看我們如何在壓力下,發揮解決問題的能力。
兩年前,行銷總監邱文上頭多了一名新主管,兩個人的性格像冰和火般完全不同,邱文比較感性,新主管非常理性與邏輯思考。
「我們兩個都很苦惱,因為彼此聽不懂對方說的話。」邱文還發生和對方因為無法溝通,兩人相對無語的情況。新主管還曾經在主管會議時,咄咄逼人地質問邱文,為何不遵照他的指示做事。
外在環境改變,壓力就產生,邱文可以選擇離開,但她認為,「這是一種機會,要尋找其中自己可以學習和發揮的空間。」在同一家公司工作得久,并非因為她一帆風順,而是以積極的心態解決問題。
現在她找到和主管相處的方法,而且樂在和她思考方式不同的人溝通。
壓力承受度大的人通常較樂觀,培養正面思考的態度,是克服壓力的不二法門。
◆無趣的工作 也能找出價值◆
工作的意義對每個人來說都不一樣,但對只會在心中吶喊:「這不是我要的!」的許多世代而言,「把現在的工作做到最好,就是工作的意義。」應該放棄不切實際的想法,「全心投入正在做的事,找出其中的快樂和意義,就會有好的機會來找你。」
將近三十年前,廣告集團董事長白亮從企管研究所畢業時,手上有外商企業、上市公司等七個工作機會可以挑選,最后他選擇成為董事長的特別助理。交接那一天,前任特助告訴他,他每天坐在董事長室收發公文、做會議記錄、安排董事長行程,都是些雜事。可是白亮在公文中,看到的是董事長決策的邏輯,從記錄一場場的會議里,見識高階主管議事和下決定的過程。「再怎么沒意思的工作,只要你站高看,就能看出價值所在。」即使被別人視為打雜的工作,白亮都能在自己當下的工作找到意義,他在職場上的身價當然不同凡響。
◆走寬職場路 當公司的資產◆
人際力、主動力、抗壓力、意義力,在日常工作上發揮這四種能力,就能展現一個工作者的價值。
「對老板而言,80%的員工屬工具型,人盡其才,但也用過即舍;5%的員工是負債型,老板只想趕快處理掉。只有不到20%的員工是資產型,被老板視為公司資產。」
在學校,依照共同的教材,大家考一樣的試,一較高下。到了職場,每個人每次工作拿到的考卷都不相同,但測試的項目卻大同小異,不脫人際力、主動力、抗壓力和意義力的范疇。只是每個人的職場盲點不一樣,盡早找出自己的的成功工作方程序,才不用再有「懷才不遇」的感嘆。讓你的能力被看見;就讓我們跳脫職場浮沉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