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著名的資本運營、財務管理、戰略與商業模式專家、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資本運營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漢富資本合伙人、華夏啟智咨詢顧問有限公司專家馮鵬程教授應邀接受法制晚報記者的采訪,就中國第三季度GDP增速放緩這一問題給出了我自己的看法,馮鵬程副教授認為“目前國際形勢不好,而消費增長力度不大,未來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投資”。
采訪原文如下:
中國第三季度GDP走低的消息一出,就觸發了外媒的神經。“中國告別‘保八’時代!”英國《金融時報》掩不住地驚呼。德國《世界報》文章標題稱“中國打擊世界經濟的希望”。
不過,當回憶起溫家寶總理年初就已將全年發展目標定于8%以下后,外媒意識到,中國政府在世界驚訝的眼光中仍保持著淡定是真正的冷靜。多數分析師和經濟學家曾以為,中國在今年經濟增長低于官方看重的8%的水平時將會沉不住氣,但實際發生的情況是,中國在實現可持續發展上展現了值得稱道的決心。
這樣一來,外媒集體釋然。匯豐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對《法制晚報》說,各項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地位企穩,“穩增長”的政策效果將進一步顯現。
《金融時報》最后表示,其實,“這是個好消息”。
第一反應:驚訝
中國經濟感冒了 世界要打噴嚏
數據發布的第一時間里,外媒評論彌漫一股悲觀情緒。
“中國放緩,這對全球經濟又是一個壞消息!”美國有線新聞網(CNN)當天文章開篇的這句話似乎說出各大外媒的心里話:中國經濟患感冒,世界打噴嚏。
《華爾街日報》稱,中國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長7.4%——這是中國經濟增長連續第七個季度放緩,令外界更加擔心這個世界主要增長引擎之一的前景。
美媒
《華爾街日報》分析稱,在國際上,中國經濟放緩意味著它從拉美和非洲進口大宗商品、從歐美進口機器設備的速度減慢。還有媒體說,中國經濟的疲軟讓可口可樂出口量下降。《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的文章更是聳人聽聞,中國硬著陸將使大量國家暴露于不可預知的后果之中。
英媒
路透社認為,中國經濟放緩對豪華車市場也會產生影響。這對歐洲汽車廠商來說非常關鍵。曾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二號人物的以色列央行行長費希爾說,中國增長率大幅下降對全球經濟增長有明顯影響;客氣地說,全球經濟的增長是疲軟無力的。
日媒
日本商工會議所主席岡村正擔憂地表示:“中國經濟減速給日本的發展投下陰影。”共同社報道說,日立建機的在華油壓挖土機銷量從2011年5月起持續同比下滑。日本鋼鐵業界相關人士還透露:“對華出口的日系車商也開始推遲日本國內的生產計劃。”
韓媒
《朝鮮日報》提到,中國經濟增長放緩,韓國出口企業業績也將會隨之惡化。如果中國經濟增長下降1%,韓國也會下降0.4%。
第二反應:納悶
中國政府淡定 外媒看出調整決心
仔細想想,原來事實是,中國經濟并沒有感冒,而是正在進行一次轉變。
《金融時報》說,10多年來,每年至少達到8%的經濟增長率一直是中國政策制定者的首要目標。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率將在1999年以來首次低于8%。但中國領導層似乎對經濟增長低于8%的新現實相當“自在”,而沒有在恐慌之下絞盡腦汁重振增長。
該報認為,中國在某些地方肯定發生了變化。
文章分析說,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國迄今沒有出現大規模裁員,即便經濟增長已經連續7個季度放緩;另一個原因是,逐漸減速正是政策制定者從2011年初開始試圖設計的局面。今年初,中國總理溫家寶設定了全年增長7.5%的目標,這是多年來中國經濟增長目標首次被定在8%以下。
當時沒有人把這個目標當一回事,因為往年溫家寶年年預計經濟增長8%,而每一年實際增幅均遠高于此,尤其是在2007年達到14.2%的峰值。
多數分析師和經濟學家曾預期,就像以往多次發生的情況那樣,中國在今年經濟增長低于官方看重的8%的水平時將會沉不住氣,但實際發生的情況是,中國政府展現了值得稱道的決心。這一點在政府拒絕放松旨在冷卻樓市的嚴格調控措施上尤其明顯。
俄羅斯《每日商業報》也說,中國的一些經濟參數實際上是在改善,中國經濟局勢正在趨向柔和。目前的經濟復蘇進度比較緩慢,然而政府沒有必要加強刺激措施。樂觀估計,中國經濟將朝穩定的方向繼續發展。
第三反應:釋然
最壞時期已過去 未來必有更多成果
盡管最好的時期還沒有到來,但多數外媒和外企認為,“最壞的時期”已經過去。
“在過去10年的大部分時期,紅火的房地產是中國經濟乃至世界各地大宗商品出口大國經濟的關鍵推動因素之一。但是中國國內房價扶搖直上的漲勢已經停止,房地產行業正經歷痛苦,同時政府在大力推動消費和服務業的發展作為替代。這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長期可持續性而言是個好消息,對多數中國人來說也很可能是個好消息,因為這有望帶來更快的收入增長”。《金融時報》最后分析說。
路透社稱, “即便有所放緩,中國經濟依然令世界艷羨,各國投資者還是十分依賴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其實中國GDP季度環比增速已經在加快,工業和投資數據也超出預期,凸顯經濟探底企穩態勢,四季度反彈有望,全年實現7.5%增長目標無憂。
法國興業銀行(601166)經濟學家姚煒也確認,中國經濟已經觸底反彈,而且高于他們此前的預期。《紐約時報》總結稱,最新公布的數據和許多分析人士的預期十分接近,甚至略高,說明中國采取的緊急刺激措施取得了一些效果,而且很有可能會取得更多成果。
“本季度的經濟增速會回到8%以上,最壞的時刻已經過去。”日本大和證券經濟學家說。
專家聲音
中國經濟硬著陸只是西方想象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院長馬凱碩發表文章說,當今時代最為重大的事件是中國的復興——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將在五年內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
但令人奇怪的是,這種重大事件居然出現了西方式與東方式兩種截然不同的解讀。西方式解讀承認中國經濟的增長,但與這種承認相伴的卻是持續認為中國神話不可信的評論。中國經濟在未來幾年內勢必會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熄火,甚至可能出現崩盤。而東方式解讀則更關注中國經濟復興中的積極面而不是消極面。
簡言之,在未來十年,我們可能非但不會看到中國經濟崩潰,反而會看到一個天才的改革者團隊為中國經濟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這個團隊上臺后擁有巨大優勢,僅舉數例如下:全球最多的外匯儲備、全球最大的工業基礎、全球最好的新建基礎設施、全球最大規模的新興中產階級、全球最多數量的理工科畢業生。
四季度將出現觸底回暖
今天上午,中國社科院數量金融研究室主任樊明太教授在接受法晚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經濟數據是中央在經濟轉型時期宏觀調控和外部經濟環境綜合作用的結果,整個數據在低于預期中趨于平穩,但在四季度會出現觸底回暖的可能性。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投資研究室主任馮鵬程則告訴記者,從數據上來看,中國第三季度的經濟增速是下滑了,不過放緩程度明顯低于第二季度。
對于未來經濟走向,他表示一是得看國際經濟形勢,因為盡管中國對出口的依賴降低,但出口仍然是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之一,國際形勢直接影響我國出口。另外就是我國經濟的轉型和升級,目前已經出現一些積極的變化,但從高能耗轉向高科技將是一個困難的過程。
“目前國際形勢不好,而消費增長力度不大,未來的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投資。”馮鵬程說。
原文鏈接如下:
https://news.10jqka.com.cn/20121019/c530214634.shtml
歡迎致電洽談培訓、投融資顧問、管理咨詢等事宜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010-64495082
電話:15011006695,18618107690
Q Q: 542328137
郵箱:uibe_zbyy@yahoo.com.cn
歡迎訪問馮老師的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fengpengcheng
以及馮老師的騰訊微博:https://t.qq.com/uibefengpeng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