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NYSE:BABA)發布了截至2016年3月31日的2016財年(注:阿里巴巴2016財年計算時間從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
第四季度,營收為人民幣241.84億元(約合37.51億美元),同比增長39%。凈利潤為人民幣53.14億元(約合8.24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人民幣28.69億元增長85%。
2016年財年全年,阿里巴巴集團平臺成交額突破3萬億,達到3.092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7%,其規模不亞于歐美主要發達國家全年的GDP,阿里巴巴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移動經濟實體。此外擁有3.6萬名員工的阿里巴巴,2016財年收入突破千億元,達到1011億元人民幣,由此成為人均產能最高的中國互聯網公司。
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表示:“阿里巴巴集團以非常強勁的表現結束了2016財年。我們的移動用戶、活躍買家和交易額持續增長,品牌和商家不僅從銷售中獲得巨大價值,更可以在阿里平臺上連接消費者。同時我們持續投資長期戰略目標:全球化、農村、贏在一線城市,以及打造世界級的云計算業務等,為未來增長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打敗沃爾瑪
2016年財年全年,阿里巴巴集團平臺成交額達到3.092萬億元人民幣。與此相對應,2016年2月18日,沃爾瑪發布的業績報告顯示,其截至1月31日的2016財年年度營收下滑0.7%至4821億美元,被外界稱為“35年來最差業績”。有評論稱,這預示著商業發展的“奇點”已經出現,新經濟的腳步已經追上傳統經濟,接下來將是超越和迭代。
與沃爾瑪自營模式不同,阿里是一個平臺,為商家提供的價值,早已從此前的銷售渠道,升級為多元化的商業基礎服務,包括大數據、云計算等。而阿里平臺模式的價值也正在爆發。
據不完全統計,天貓平臺已有逾50個商家意向啟動IPO上市計劃,阿里巴巴讓國內50家企業成為了上市公司!
▼不止是電商,還有十八般武藝
阿里巴巴財報顯示:云計算與互聯網基礎服務業務持續擴張,收入同比增長175%至10.66億元,超過上一季度同比126%的增速。截至季度末,云計算已發展為超過200萬用戶,其中付費用戶達到50萬家。這意味著全球至少200萬創業者在使用阿里巴巴云計算的服務,繼亞馬遜AWS和微軟Azure之后,阿里云已成為全球第三大云計算服務商。阿里巴巴創造的價值,亦已覆蓋多元化的商務服務,包括品牌認知、客戶關系、提升管理和運營效率、大數據存儲和運營等。
本季,阿里巴巴集團包括UCWeb、神馬搜索、高德地圖等在內的移動互聯網業務,收入實現高速增長,增速51%。預計未來,移動互聯網業務、云計算、阿里巴巴全球化業務,及今年4月份宣布私有化成功的優酷土豆,都迎來爆發性增長,成為阿里巴巴生態服務體系的增長新勢力。
此外,阿里巴巴的關聯企業螞蟻金服、菜鳥網絡分別完成了新一輪的融資。
螞蟻金服已完成B輪45億美元融資,估值約600億美元。相當于一個百度?。ㄟ@只是阿里拓展業務的其中一項而已)
菜鳥于2016年一季度完成百億融資。菜鳥網絡與合作伙伴的物流線路已經覆蓋到全球224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國內2800個縣區。全中國超過70%的快遞包裹都在菜鳥數據平臺運轉。這將又是一個萬億級別的市場!
阿里財報顯示,截至3月末,本季自由現金流達到43.88億元,2016財年的自由現金流達到512.79億元。強勁的現金流和充分的自由現金流,將保證阿里巴巴對電商之外業務的戰略投入,加大對未來新興產業的投資布局,以充分參與和分享中國乃至世界經濟轉型的成果。
▼超越瑞典,沖擊“全球第20大經濟體”
根據阿里的計劃,2019年阿里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平臺銷售額超過一萬億美元的公司。
在2016年亞布力企業家論壇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曾表示“消費需要重新定義”,中國經濟的三個新增長點分別是服務、消費和高科技。從阿里的布局可以看到,在現金流充沛的背景下,阿里未來的可增長空間將相當恐怖!
業內預測,新財年阿里巴巴GMV有望超過瑞典GDP沖擊“全球第20大經濟體”,2020財年有望沖進“全球前15大經濟體”。
互聯網生態戰略研究者、和君集團高級合伙人趙大偉點評:
阿里巴巴的戰略是什么?從2012年的“平臺、數據、金融”到2015年提出的“未來社會的商業基礎設施”,阿里巴巴的戰略也在不斷調整。但整體的思路亦算有跡可循:
1、圍繞商業主線(而不僅是電商),豐富商業基礎設施的內涵,向下擴展到云計算和大數據服務,如阿里云,向上擴展至各類商業服務,重點包括金融服務的螞蟻金服,物流服務的菜鳥網絡等,其他還覆蓋到營銷、辦公等領域,比如釘釘。在市場范圍上,做全球化與農村電商的布局。
2、短期重點布局與互聯網屬性強相關的消費與服務行業,比如阿里體育、阿里影業、阿里音樂,這些都是泛娛樂、大消費的重要內容。
3、長期重點布局高科技行業,占領科技高地,比如機器人、VR等領域,與孫正義共同投資機器人項目,與扎克伯格探討VR布局,意在如此。
馬云在4月份的綠公司年會上講到了“消費、服務、科技”是經濟轉型的三駕馬車,也再一次明確了阿里新的戰略意圖。從這次蔡崇信致投資人的信當中也可見端倪。
附: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執行副主席蔡崇信解讀多元業務組合
以下為蔡崇信全文:
今天我們發布了自己優異的業績。我們這個季度的收入同比增長39%。在過去的一年,有4.23億消費者在我們的零售平臺上購物,三月份有4.1億手機用戶在我們的手機端上消費。
在全球經濟面臨挑戰的情況下,阿里巴巴逆勢而行。我們為何能做到?
消費驅動強勁增長
首先,看一下中國的消費者。中國家庭現在擁有超過4.6萬億美元的儲蓄。這是過去十幾年中國工資實際兩位數增長的結果。與此形成對照的是,2008年美國家庭的債務占到了國內生產總值的98%,美國家庭普遍背負沉重的債務。美國消費者的杠桿消費和信用透支加劇了全球的金融危機。
中國消費者相對謹慎的消費習慣,將推動中國經濟從出口投資導向型轉向內需拉動型。阿里巴巴借助了這一趨勢,幫助提供更多的商品和服務給消費者,不論是國產的還是進口的。
阿里生態的戰略角度
其次,看一下阿里巴巴的業務。我們有一個多元平衡的業務組合,處于不同的增長階段、盈利曲線和現金流水平。根據成長階段,我們將這些業務分成“核心現金流”、“新興引擎”和“長期戰略投資”三大類型。
核心現金流
我們核心的電商業務非常強勁,現金流充沛。我們這個季度的零售平臺收入同比增長41%,保持了較高、可持續的銷售凈利率。
2016財年我們在核心業務上實現了80億美元的自由現金流。這將有助于我們未來的投資。
新興引擎
我們很高興地看到我們還擁有高增長潛力和長遠展望空間的業務。
阿里云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云計算服務商之一。在最近的這個季度,該業務同比增長175%,而上一個季度這個數字是126%。
另一個新興引擎是移動互聯網,包括移動搜索和移動媒體。在本季度,我們的移動互聯網及移動操作系統業務收入同比增長約50%左右,顯示出除了移動電子商務外,中國在移動端生活方式上的商業潛力。
長期戰略投資
阿里巴巴過往的歷史證明我們具有成功實現長期戰略投資的能力。以淘寶平臺為例, 2003年,網上購物在中國尚未實質性興起,我們啟動了淘寶。在最初的五年里我們沒有產生任何收入;相反,我們專注于用戶的累積和建立一個電子商務生態系統。淘寶直到2010年才開始有盈利。我們的耐心獲得了回報。
我們習慣于投資回報周期長的長期投資項目。五到七年時間的。能夠做到這點,是我們在長遠發展中的競爭優勢。
未來我們將繼續投資那些對阿里巴巴來說具有高度戰略意義的有潛力的業務,從數娛到本地服務到國際擴張。這些業務會影響我們眼前的收入。不過,我們投資這些業務是為了將來它們能夠變成新興的引擎,最終產生核心現金流。
我相信投資這些戰略性項目可以提升阿里巴巴的品牌連鎖價值和效應,無論是作為單獨的業務,還是在阿里平臺上幫助更多消費者獲得更多的服務。
互聯網是未來
最后,看一下大的圖景。中國有6.88億互聯網用戶。其中6.2億用戶通過移動端上網。75%的中國互聯網用戶在40歲以下——互聯網是未來,因為年輕人在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