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受國際金融危機嚴重沖擊的中小企業,艱難地度過經濟寒冬后,還沒有享受到多少春天的溫暖,又遭遇了人民幣匯率不斷升值、勞動力價格和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國家貨幣政策收緊、融資難上加難、用工荒用電荒問題加重等困難。
上述因素也導致企業的生產成本大大提高,利潤空間被緊緊擠壓,尤其從事輕工產品加工制造的中小企業,平均利潤空間僅3%-5%,一些企業甚至是零利潤或虧本。在這種困境下,企業走出困境的路在何方?
中小企業“三荒兩高”困境
中小企業發展之路坎坷多難,相比于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如今中小企業又陷入“三荒兩高”困境之中。有關機構調研發現:目前,中小企業中大約有10%在升級,20%左右在轉型中,大量的中小企業約60%到70%面臨嚴重的生存困境。
溫州中小企業目前的困境和2008年金融危機有很大的不同。2008年的金融危機使許多中小企業得不到業務訂單,被迫停工甚至倒閉,而這一次的困境是有訂單,企業卻不敢接,不愿接。
溫州東方輕工實業有限公司是溫州打火機行業的龍頭企業,有500多名員工,每年出口額上千萬美元。董事長李中堅說,一年下來的企業利潤還不如他兒子開的一個小小的蛋糕店多。現在訂單的結算周期3~6個月,不僅匯率風險大,而且資金周轉也等不起。
概括起來,中小企業目前的困境,可以用“三荒兩高”來形容。
所謂“三荒兩高”,一是“融資荒”。大多數中小企業尤其是小型、微型企業很難從銀行得到貸款,全國工商聯調查表明,規模以下的中小企業90%沒有與金融機構發生任何的借貸關系,微小企業95%沒有從金融機構獲得過貸款。
二是“用工荒”。由于農村勞動力供給總量減少,勞動力輸出地區經濟發展加快,當地勞動力需求增加,工資待遇提高,使得原來吸納大量勞動力地區的企業招工難度一年比一年大。溫州市經貿局對855家企業的調查,有74%的企業表明用工緊張。
三是“供電荒”。電力短缺,拉閘限電,在浙江、江蘇、上海、湖南、湖北、廣東等地相當突出。今年,浙江省用電缺口約300萬千瓦以上,溫州市缺口約70萬千瓦,嚴重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
四是“高成本”。用工荒帶來勞動力價格上漲,今年用工成本漲了20%~30%;融資荒帶來資金成本大幅度增加,銀行貸款通常實行基準率上浮30%~50%,加上各種費用,實際貸款成本接近基準率的兩倍,這也推高了民間借貸利率。
五是高稅費。一位做服裝的老板說,一件報價75元的衣服,其中有將近7元是交稅的,中國企業聯合會初步統計,目前向中小企業征收行政事業性收費的部門有18個,按收費的項目分類有69個,子項目上千個。
政府應政策支持轉型升級
中小企業深陷困境更加突出了轉型升級的緊迫性。只有轉型升級,中小企業才能從根本上擺脫當前的困境。中小企業轉型升級要依靠自身的努力,也需要政府政策引導和支持。
浙江,尤其是溫州的眾多中小企業以傳統產業為主,所以,引進新興產業,引進人才與技術,無疑是促進浙江溫州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對特號的大項目,可以“特事特辦”。給予先解決項目用地,讓其盡快“落地”。
應將引進人才放到比招商引資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實解決好引進人才的住房、家屬落戶、子女入學等實際問題。通過集聚人才,推進產業技術創新和管理進步;通過人才聚集,為相關產業發展孕育良好環境。也要鼓勵企業積極引進國際先進的技術與裝備,在財稅政策、銀行貸款方面給予支持。
當前也要改善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對中小企業貸款給予更多的支持。
6月7日,銀監會下發了《關于支持商業銀行進一步改進小企業金融服務的通知》,要求商業銀行適度提高小企業不良貸款比率容忍度,已在讓金融資源更多地向小企業傾斜,以緩解當前一些企業出現的“錢荒”現象。
這是長久以來最令中小企業感到高興的政策之一,被業界稱為“銀十條”。但是“銀十條”還只是個框架性的東西,一些優惠條件有待進一步量化明確,需要出臺更加具有實際操作性的細則。
銀行在金融資源配置中處于核心地位,商業銀行如果僅依靠傳統業務模式與風險管理理念,必將難以有效解決這個難題。
銀行聲稱加大對中小企業融資支持,增加對中小企業的貸款,但實際上,增加的貸款大多落實在了有一定規模、有較強實力的“中等企業”身上,而真正需要資金支持的中小企業(主要是小型企業和微型企業)很難獲得貸款。
據全國工商聯調查,規模以下的小企業90%沒有與金融機構發生任何借貸關系,微小企業95%沒有與金融機構發生借貸關系,因為這些真正缺錢的企業缺少抵押物,找不到擔保人,也就不符合銀行貸款條件。
所以,商業銀行必須轉變觀念,根據中小企業的特點,積極創新融資服務,開發金融產品,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貸款支持。
建立健全完善的擔保體系是解決中小企業貸款難的一項重要措施。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有效解決中小企業擔保難的問題。而通過企業之間的聯保,在利益共享的同時也實現風險的共享。
加快金融體系的創新,應進一步擴大小額貸款公司和村鎮銀行、社區銀行的試點,最好能讓民間資本籌建專為中小企業融資服務的專業機構。對民間借貸進行規范化、合法化,引導民間資金流向專業的中小企業銀行,最終投資到中小企業。
深陷困境的中小企業,在資金短缺融資難,勞動力價格和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生產成本大幅上升的巨大壓力下,可以說處于茍延殘喘之中,政府應切實為其減輕負擔。
目前,金融危機時期出臺的一些扶持政策相繼取消,中小企業涉及的稅種和費用種類比之前有所上升。根據相關專家的研究,中小企業實際稅負超過30%,為中小企業減稅是一項惠及面廣,減負見效快的政策選擇。
除了減輕中小企業稅負,在完善市場交易環境方面也可采取多種舉措來降低企業的交易費用。比如加強政府各部門在經濟發展政策和管理方面的協調性,降低各類項目直接或間接的政府規費等,為中小企業創造更好的投資創業環境。
企業家要心懷夢想
作為企業家,也一定要心懷夢想,志存高遠。企業家的夢想是追求事業成就的強烈渴望,它是企業家的精神和價值觀的反映。這個世界缺的不是錢,在商業社會,怕的是缺失企業家的夢想。
面臨各種困難,最緊要的是堅持自己的夢想,排除“小富則安”的惰性,不被眼前的蠅頭小利誘惑,鍥而不舍地追求自己的人生價值。這樣,才能在“山窮水盡疑無路”之時,窺見到通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大路。
遇到困難,解決困難,重要一條是做到心中明白,心中有數,要保持頭腦清醒。對當前面臨的各種困難,要作具體分析,正確理解國家宏觀調控政策。
一方面要充分認識中小企業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另一方面要頭腦清醒地看到經濟發展的大趨勢。人民幣匯率升值,勞動力價格和原材料價格上漲是不可逆轉的,只是速度快慢問題。
有專家預言,只有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達到3:1,企業掃地阿姨的工資為3000元的兩個條件企業還能承受,這樣的企業才能存活。這一點企業家應有足夠的認識,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低技術、低產出、低效益,依靠擴大生產規模實現經濟增長的發展路子已經走到了盡頭,必須盡快轉變,有了新思路,就會找到新出路。
“心動不如行動”,這句耳熟能詳的廣告語富含哲理。有了愿景,有了理想,選定了目標,關鍵是要有實際行動。光有美好的夢想,如果沒有追求的實際行動,那就是空想、妄想。中小企業要從根本上擺脫困境,必須積極主動去應對,把轉型升級的愿望付諸具體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