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瑤,李玲瑤講師,李玲瑤聯系方式,李玲瑤培訓師-【中華講師網】
    49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量
    李玲瑤:財經人物:李玲瑤,啥時候都不晚只要想做
    2016-01-20 25713
    見到李玲瑤是在威思麗女子高級修養學堂上,這個“學堂”近日在泉州開張,據說這也是福建省首個女子貴族學校。課堂上,作為“學堂”董事長的李玲瑤博士風趣地向學生們講起了現代女性在爭做“白骨精”(意指“白領、骨干、精英”)的同時,如何避免異化成“女強人”。
      “成功學”先驅李玲瑤
      成功是一種非常誘人而甜美的感覺
      李玲瑤的成功首先表現在外交上。她的確是個成功的外交家。
      1999年10月1日上午,李玲瑤站在天安門前的觀禮臺上,觀看國慶50周年的閱兵典禮。在雄壯的樂曲聲中,她的臉上露出欣慰的微笑。這是繼國慶35周年之后,她第二次應國務院僑辦邀請在天安門前觀禮。
      那時,她是美國華人中的年輕僑領,為中美建交做了很多事情。那段時光對她來說是多姿多彩、激動人心的。
      李玲瑤21歲時從臺灣大學歷史系畢業,隨后拿到獎學金并留學美國。作為臺灣歷史上第一位學生會女主席,她不久就憑借自己的熱心開朗、聰穎果敢贏得大家的尊重,并被推舉為美國加州臺大校友會主席。中美建交前,她被選為全美華人協會華盛頓分會負責人。1979年鄧小平訪美時,她和楊振寧一樣,是接待小組成員;中美建交儀式上,她是少數被邀到白宮觀禮的華人代表之一;在中美建交華人慶祝大會上,當過電視主持人的她則挑起了大會司儀的重任。
      李玲瑤似乎天生就是個外交家,她外向,她喜歡說話,她喜歡交流。
      從1985年開始,李玲瑤應邀在祖國大陸各大城市和北大、清華、人大、復旦、華中理工大學等幾十所高校做演講。有人說,現在在祖國大陸漸成時尚、漸被更多人關注的成功學演講的起點應在李玲瑤。她在1985年就已經把現在這大行其道的成功學理論講遍了祖國大陸的主要大城市。因為她的演講務實且充滿激情,她還被多所高校聘為客座教授。
      1988年,記錄了她創業艱辛和成功經驗的著作《走向成功》在北京出版,并立即成為北京當月十大暢銷書之一。說起這本書的來歷,李玲瑤一直很感動,因為那是她被大家接納、重視的一個表現。“那其實是一本1985-1988年,我在祖國大陸的演講集。我講課從來都沒有講稿,只有這樣一張綱要(出示了一張為第二天的演講準備的提綱,上面只有許多小標題)。后來是因為學生們很喜歡演講的內容,就把它們錄下并整理出來。”
      只做董事長
      投資三條件:合作伙伴好、項目好、總經理好
      李玲瑤的另一個身份是企業家,這個身份讓她更靠近女強人,雖然李玲瑤一直不太喜歡“女強人”這個名稱落于自己身上的身份歸屬。
      從1993年至今,李玲瑤在祖國大陸投資了5家企業,涉及電器、通訊、培訓、婦幼用品和投資顧問,而且每家都運作得不錯。比如,北京愛華婦幼衛生制品有限公司的年營業額是6000多萬元,而不良應收賬款卻不到1萬元。對此,李玲瑤的解釋多少有些讓人意外:“主要是總經理很能干,管理得很好。我只投資,只做董事長,我不會管理。我的企業都是由我來投資,然后請很好的當地總經理來管理,我只能提供一個大體的規劃。”
      其實,按這樣一種模式來成功運作自己的若干家企業,李玲瑤靠的不會只是運氣。她的不同的管理方式和不俗的管理能力讓她走了條捷徑。“我投資有三個條件:第一,合作伙伴要好;第二,項目要好;第三,總經理要好。我覺得這三個條件一個都不能少。”
      李玲瑤的管理“絕招”直指管理的要害:“用人”和“散財”。用她的話說就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和“財聚人散,財散人聚”。據說,她的5個下屬公司的總經理都是一流的管理人才,也都是她的好朋友。在公司發展到一定程度后,李玲瑤要么送他們股份,要么讓他們入股。現在,李玲瑤每周只需花兩三天時間來處理這5家公司的事務,其他時間就瀟灑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去了。
      李玲瑤的管理看起來隨性、親合力十足,這是她的性格所致,她喜歡給自己留一些人性的美好意念,即使曾經被現實痛擊過。1989年,李玲瑤最早在祖國大陸投資的2家公司,因為用人不當均以失敗告終。那樣一段經歷讓她感到沮喪和心痛,“那真的讓我感覺商場如戰場,也讓我看到了人性的貪婪!”想象中的美好總是不能在現實中一直美好下去。李玲瑤仍然愿意存著那個美好的意念,雖然她需要修正自己原定的選人標準。
      有的時候,生活就是這樣子,在你沒把成功太當回事的時候,只要按自己的計劃去完成每一個步驟,成功竟然也就一步一步地來了。李玲瑤之后的成功就有些這樣的意味。
      比如,在創業前,李玲瑤和她丈夫都有很好的職業。李畢業后在硅谷的知名軟件公司當軟件工程師,而她先生則是通用電氣公司的高級工程師。1980年,她告訴丈夫,她一個人的薪水就可以養活全家,她建議他出來創業。隨后,他辭職為德國一家公司設計核電站,掙了幾十萬美金。利用這第一桶金,他們開辦了一家高科技公司,之后,他們自己的事業又慢慢拓展到房地產業,并建立了一個產業帝國。
      再比如,李玲瑤冒著投資行業的大忌,在祖國大陸投資了行業跨度大、而且都不是行業領頭羊的5家企業。在李玲瑤看來,這5家企業只是她全部事業中錦上添花的部分,她和丈夫的主業——房地產業的贏利陣地在美國,她把祖國大陸的產業看作回報祖國的一種方式。這5家企業也讓李玲瑤的愿望順利得以實現。之后,她還把5家公司的一部分收入捐贈給了家鄉湖北紅安及其它地區和高校,用于設立“獎學金”與希望小學。
      知天命后讀博士
      只要想做,什么時候都不晚
      人生歷程太順利的時候,總有人會感慨缺點波折坎坷,李玲瑤重新認識自己就從那樣一次感慨開始。
      出生成長在軍人家庭的李玲瑤,從小深受傳統教育的熏陶,她有著最簡單的理想:在家做個好閨女,在校做個好學生,結婚做個好妻子。她按部就班地從當時最好的小學進到最好的中學、最好的大學。出于對李敖等學長的佩服與崇拜,她選擇了臺灣大學歷史系。21歲大學畢業那年,她拿著歷史學研究生的獎學金到美國留學。但一個學期過后,她發現在美國那個實用主義盛行的社會里,歷史學很不合時宜。于是,她改選馬里蘭大學的計算機課程。
      十幾年過去了,她在巡回演講的過程中逐漸發現,自己的興趣在經濟學,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是教書。1999年,北大在香港招收博士生,她報考了國際金融專業。
      李玲瑤笑言,在她把每件事情都做好,對別人盡了各種責任之后,才頓然發現惟獨沒有對自己盡責任。值得慶幸的是,傳統的教育教會她踏實地做好每一個階段的工作,這些工作像一個完美的鋪墊,讓她有勇氣去做一些改變。
      雖然對自己50歲念完博士還是感覺有些惋惜,可確認已經清楚地找回興趣時,李玲瑤還是特別滿足,“如果再回到20幾歲的話,我會比較早地把博士念完,比較早地做我的職業生涯的設計。當然,并不是念了博士就怎樣,只是說我的興趣在那里。只要想做,什么時候都不晚!”
      據說,每次上課,李玲瑤都坐在第一排的正中間,她沒有落過一次課。去年7月份,她自豪地戴上了北大博士帽。目前,李玲瑤博士在北京大學任教,為北大中國金融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大中國企業家研修班特聘教授。至今,她在國內外經濟雜志上發表經濟論文數十篇。最近,又出版了論著《當代經濟金融研究新視野》。她是國內少數具有實務經驗的企業家兼學者。
        
       見到李玲瑤是在威思麗女子高級修養學堂上,這個“學堂”近日在泉州開張,據說這也是福建省首個女子貴族學校。課堂上,作為“學堂”董事長的李玲瑤博士風趣地向學生們講起了現代女性在爭做“白骨精”(意指“白領、骨干、精英”)的同時,如何避免異化成“女強人”。
      “成功學”先驅
      成功是一種非常誘人而甜美的感覺
      李玲瑤的成功首先表現在外交上。她的確是個成功的外交家。
      1999年10月1日上午,李玲瑤站在天安門前的觀禮臺上,觀看國慶50周年的閱兵典禮。在雄壯的樂曲聲中,她的臉上露出欣慰的微笑。這是繼國慶35周年之后,她第二次應國務院僑辦邀請在天安門前觀禮。
      那時,她是美國華人中的年輕僑領,為中美建交做了很多事情。那段時光對她來說是多姿多彩、激動人心的。
      李玲瑤21歲時從臺灣大學歷史系畢業,隨后拿到獎學金并留學美國。作為臺灣歷史上第一位學生會女主席,她不久就憑借自己的熱心開朗、聰穎果敢贏得大家的尊重,并被推舉為美國加州臺大校友會主席。中美建交前,她被選為全美華人協會華盛頓分會負責人。1979年鄧小平訪美時,她和楊振寧一樣,是接待小組成員;中美建交儀式上,她是少數被邀到白宮觀禮的華人代表之一;在中美建交華人慶祝大會上,當過電視主持人的她則挑起了大會司儀的重任。
      李玲瑤似乎天生就是個外交家,她外向,她喜歡說話,她喜歡交流。
      從1985年開始,李玲瑤應邀在祖國大陸各大城市和北大、清華、人大、復旦、華中理工大學等幾十所高校做演講。有人說,現在在祖國大陸漸成時尚、漸被更多人關注的成功學演講的起點應在李玲瑤。她在1985年就已經把現在這大行其道的成功學理論講遍了祖國大陸的主要大城市。因為她的演講務實且充滿激情,她還被多所高校聘為客座教授。
      1988年,記錄了她創業艱辛和成功經驗的著作《走向成功》在北京出版,并立即成為北京當月十大暢銷書之一。說起這本書的來歷,李玲瑤一直很感動,因為那是她被大家接納、重視的一個表現。“那其實是一本1985-1988年,我在祖國大陸的演講集。我講課從來都沒有講稿,只有這樣一張綱要(出示了一張為第二天的演講準備的提綱,上面只有許多小標題)。后來是因為學生們很喜歡演講的內容,就把它們錄下并整理出來。”
      只做董事長
      投資三條件:合作伙伴好、項目好、總經理好
      李玲瑤的另一個身份是企業家,這個身份讓她更靠近女強人,雖然李玲瑤一直不太喜歡“女強人”這個名稱落于自己身上的身份歸屬。
      從1993年至今,李玲瑤在祖國大陸投資了5家企業,涉及電器、通訊、培訓、婦幼用品和投資顧問,而且每家都運作得不錯。比如,北京愛華婦幼衛生制品有限公司的年營業額是6000多萬元,而不良應收賬款卻不到1萬元。對此,李玲瑤的解釋多少有些讓人意外:“主要是總經理很能干,管理得很好。我只投資,只做董事長,我不會管理。我的企業都是由我來投資,然后請很好的當地總經理來管理,我只能提供一個大體的規劃。”
      其實,按這樣一種模式來成功運作自己的若干家企業,李玲瑤靠的不會只是運氣。她的不同的管理方式和不俗的管理能力讓她走了條捷徑。“我投資有三個條件:第一,合作伙伴要好;第二,項目要好;第三,總經理要好。我覺得這三個條件一個都不能少。”
      李玲瑤的管理“絕招”直指管理的要害:“用人”和“散財”。用她的話說就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和“財聚人散,財散人聚”。據說,她的5個下屬公司的總經理都是一流的管理人才,也都是她的好朋友。在公司發展到一定程度后,李玲瑤要么送他們股份,要么讓他們入股。現在,李玲瑤每周只需花兩三天時間來處理這5家公司的事務,其他時間就瀟灑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去了。
      李玲瑤的管理看起來隨性、親合力十足,這是她的性格所致,她喜歡給自己留一些人性的美好意念,即使曾經被現實痛擊過。1989年,李玲瑤最早在祖國大陸投資的2家公司,因為用人不當均以失敗告終。那樣一段經歷讓她感到沮喪和心痛,“那真的讓我感覺商場如戰場,也讓我看到了人性的貪婪!”想象中的美好總是不能在現實中一直美好下去。李玲瑤仍然愿意存著那個美好的意念,雖然她需要修正自己原定的選人標準。
      有的時候,生活就是這樣子,在你沒把成功太當回事的時候,只要按自己的計劃去完成每一個步驟,成功竟然也就一步一步地來了。李玲瑤之后的成功就有些這樣的意味。
      比如,在創業前,李玲瑤和她丈夫都有很好的職業。李畢業后在硅谷的知名軟件公司當軟件工程師,而她先生則是通用電氣公司的高級工程師。1980年,她告訴丈夫,她一個人的薪水就可以養活全家,她建議他出來創業。隨后,他辭職為德國一家公司設計核電站,掙了幾十萬美金。利用這第一桶金,他們開辦了一家高科技公司,之后,他們自己的事業又慢慢拓展到房地產業,并建立了一個產業帝國。
      再比如,李玲瑤冒著投資行業的大忌,在祖國大陸投資了行業跨度大、而且都不是行業領頭羊的5家企業。在李玲瑤看來,這5家企業只是她全部事業中錦上添花的部分,她和丈夫的主業——房地產業的贏利陣地在美國,她把祖國大陸的產業看作回報祖國的一種方式。這5家企業也讓李玲瑤的愿望順利得以實現。之后,她還把5家公司的一部分收入捐贈給了家鄉湖北紅安及其它地區和高校,用于設立“獎學金”與希望小學。
      知天命后讀博士
      只要想做,什么時候都不晚
      人生歷程太順利的時候,總有人會感慨缺點波折坎坷,李玲瑤重新認識自己就從那樣一次感慨開始。
      出生成長在軍人家庭的李玲瑤,從小深受傳統教育的熏陶,她有著最簡單的理想:在家做個好閨女,在校做個好學生,結婚做個好妻子。她按部就班地從當時最好的小學進到最好的中學、最好的大學。出于對李敖等學長的佩服與崇拜,她選擇了臺灣大學歷史系。21歲大學畢業那年,她拿著歷史學研究生的獎學金到美國留學。但一個學期過后,她發現在美國那個實用主義盛行的社會里,歷史學很不合時宜。于是,她改選馬里蘭大學的計算機課程。
      十幾年過去了,她在巡回演講的過程中逐漸發現,自己的興趣在經濟學,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是教書。1999年,北大在香港招收博士生,她報考了國際金融專業。
      李玲瑤笑言,在她把每件事情都做好,對別人盡了各種責任之后,才頓然發現惟獨沒有對自己盡責任。值得慶幸的是,傳統的教育教會她踏實地做好每一個階段的工作,這些工作像一個完美的鋪墊,讓她有勇氣去做一些改變。
      雖然對自己50歲念完博士還是感覺有些惋惜,可確認已經清楚地找回興趣時,李玲瑤還是特別滿足,“如果再回到20幾歲的話,我會比較早地把博士念完,比較早地做我的職業生涯的設計。當然,并不是念了博士就怎樣,只是說我的興趣在那里。只要想做,什么時候都不晚!”
      據說,每次上課,李玲瑤都坐在第一排的正中間,她沒有落過一次課。去年7月份,她自豪地戴上了北大博士帽。目前,李玲瑤博士在北京大學任教,為北大中國金融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大中國企業家研修班特聘教授。至今,她在國內外經濟雜志上發表經濟論文數十篇。最近,又出版了論著《當代經濟金融研究新視野》。她是國內少數具有實務經驗的企業家兼學者。
        
       見到李玲瑤是在威思麗女子高級修養學堂上,這個“學堂”近日在泉州開張,據說這也是福建省首個女子貴族學校。課堂上,作為“學堂”董事長的李玲瑤博士風趣地向學生們講起了現代女性在爭做“白骨精”(意指“白領、骨干、精英”)的同時,如何避免異化成“女強人”。
      “成功學”先驅
      成功是一種非常誘人而甜美的感覺
      李玲瑤的成功首先表現在外交上。她的確是個成功的外交家。
      1999年10月1日上午,李玲瑤站在天安門前的觀禮臺上,觀看國慶50周年的閱兵典禮。在雄壯的樂曲聲中,她的臉上露出欣慰的微笑。這是繼國慶35周年之后,她第二次應國務院僑辦邀請在天安門前觀禮。
      那時,她是美國華人中的年輕僑領,為中美建交做了很多事情。那段時光對她來說是多姿多彩、激動人心的。
      李玲瑤21歲時從臺灣大學歷史系畢業,隨后拿到獎學金并留學美國。作為臺灣歷史上第一位學生會女主席,她不久就憑借自己的熱心開朗、聰穎果敢贏得大家的尊重,并被推舉為美國加州臺大校友會主席。中美建交前,她被選為全美華人協會華盛頓分會負責人。1979年鄧小平訪美時,她和楊振寧一樣,是接待小組成員;中美建交儀式上,她是少數被邀到白宮觀禮的華人代表之一;在中美建交華人慶祝大會上,當過電視主持人的她則挑起了大會司儀的重任。
      李玲瑤似乎天生就是個外交家,她外向,她喜歡說話,她喜歡交流。
      從1985年開始,李玲瑤應邀在祖國大陸各大城市和北大、清華、人大、復旦、華中理工大學等幾十所高校做演講。有人說,現在在祖國大陸漸成時尚、漸被更多人關注的成功學演講的起點應在李玲瑤。她在1985年就已經把現在這大行其道的成功學理論講遍了祖國大陸的主要大城市。因為她的演講務實且充滿激情,她還被多所高校聘為客座教授。
      1988年,記錄了她創業艱辛和成功經驗的著作《走向成功》在北京出版,并立即成為北京當月十大暢銷書之一。說起這本書的來歷,李玲瑤一直很感動,因為那是她被大家接納、重視的一個表現。“那其實是一本1985-1988年,我在祖國大陸的演講集。我講課從來都沒有講稿,只有這樣一張綱要(出示了一張為第二天的演講準備的提綱,上面只有許多小標題)。后來是因為學生們很喜歡演講的內容,就把它們錄下并整理出來。”
      只做董事長
      投資三條件:合作伙伴好、項目好、總經理好
      李玲瑤的另一個身份是企業家,這個身份讓她更靠近女強人,雖然李玲瑤一直不太喜歡“女強人”這個名稱落于自己身上的身份歸屬。
      從1993年至今,李玲瑤在祖國大陸投資了5家企業,涉及電器、通訊、培訓、婦幼用品和投資顧問,而且每家都運作得不錯。比如,北京愛華婦幼衛生制品有限公司的年營業額是6000多萬元,而不良應收賬款卻不到1萬元。對此,李玲瑤的解釋多少有些讓人意外:“主要是總經理很能干,管理得很好。我只投資,只做董事長,我不會管理。我的企業都是由我來投資,然后請很好的當地總經理來管理,我只能提供一個大體的規劃。”
      其實,按這樣一種模式來成功運作自己的若干家企業,李玲瑤靠的不會只是運氣。她的不同的管理方式和不俗的管理能力讓她走了條捷徑。“我投資有三個條件:第一,合作伙伴要好;第二,項目要好;第三,總經理要好。我覺得這三個條件一個都不能少。”
      李玲瑤的管理“絕招”直指管理的要害:“用人”和“散財”。用她的話說就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和“財聚人散,財散人聚”。據說,她的5個下屬公司的總經理都是一流的管理人才,也都是她的好朋友。在公司發展到一定程度后,李玲瑤要么送他們股份,要么讓他們入股。現在,李玲瑤每周只需花兩三天時間來處理這5家公司的事務,其他時間就瀟灑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去了。
      李玲瑤的管理看起來隨性、親合力十足,這是她的性格所致,她喜歡給自己留一些人性的美好意念,即使曾經被現實痛擊過。1989年,李玲瑤最早在祖國大陸投資的2家公司,因為用人不當均以失敗告終。那樣一段經歷讓她感到沮喪和心痛,“那真的讓我感覺商場如戰場,也讓我看到了人性的貪婪!”想象中的美好總是不能在現實中一直美好下去。李玲瑤仍然愿意存著那個美好的意念,雖然她需要修正自己原定的選人標準。
      有的時候,生活就是這樣子,在你沒把成功太當回事的時候,只要按自己的計劃去完成每一個步驟,成功竟然也就一步一步地來了。李玲瑤之后的成功就有些這樣的意味。
      比如,在創業前,李玲瑤和她丈夫都有很好的職業。李畢業后在硅谷的知名軟件公司當軟件工程師,而她先生則是通用電氣公司的高級工程師。1980年,她告訴丈夫,她一個人的薪水就可以養活全家,她建議他出來創業。隨后,他辭職為德國一家公司設計核電站,掙了幾十萬美金。利用這第一桶金,他們開辦了一家高科技公司,之后,他們自己的事業又慢慢拓展到房地產業,并建立了一個產業帝國。
      再比如,李玲瑤冒著投資行業的大忌,在祖國大陸投資了行業跨度大、而且都不是行業領頭羊的5家企業。在李玲瑤看來,這5家企業只是她全部事業中錦上添花的部分,她和丈夫的主業——房地產業的贏利陣地在美國,她把祖國大陸的產業看作回報祖國的一種方式。這5家企業也讓李玲瑤的愿望順利得以實現。之后,她還把5家公司的一部分收入捐贈給了家鄉湖北紅安及其它地區和高校,用于設立“獎學金”與希望小學。
      知天命后讀博士
      只要想做,什么時候都不晚
      人生歷程太順利的時候,總有人會感慨缺點波折坎坷,李玲瑤重新認識自己就從那樣一次感慨開始。
      出生成長在軍人家庭的李玲瑤,從小深受傳統教育的熏陶,她有著最簡單的理想:在家做個好閨女,在校做個好學生,結婚做個好妻子。她按部就班地從當時最好的小學進到最好的中學、最好的大學。出于對李敖等學長的佩服與崇拜,她選擇了臺灣大學歷史系。21歲大學畢業那年,她拿著歷史學研究生的獎學金到美國留學。但一個學期過后,她發現在美國那個實用主義盛行的社會里,歷史學很不合時宜。于是,她改選馬里蘭大學的計算機課程。
      十幾年過去了,她在巡回演講的過程中逐漸發現,自己的興趣在經濟學,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是教書。1999年,北大在香港招收博士生,她報考了國際金融專業。
      李玲瑤笑言,在她把每件事情都做好,對別人盡了各種責任之后,才頓然發現惟獨沒有對自己盡責任。值得慶幸的是,傳統的教育教會她踏實地做好每一個階段的工作,這些工作像一個完美的鋪墊,讓她有勇氣去做一些改變。
      雖然對自己50歲念完博士還是感覺有些惋惜,可確認已經清楚地找回興趣時,李玲瑤還是特別滿足,“如果再回到20幾歲的話,我會比較早地把博士念完,比較早地做我的職業生涯的設計。當然,并不是念了博士就怎樣,只是說我的興趣在那里。只要想做,什么時候都不晚!”
      據說,每次上課,李玲瑤都坐在第一排的正中間,她沒有落過一次課。去年7月份,她自豪地戴上了北大博士帽。目前,李玲瑤博士在北京大學任教,為北大中國金融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大中國企業家研修班特聘教授。至今,她在國內外經濟雜志上發表經濟論文數十篇。最近,又出版了論著《當代經濟金融研究新視野》。她是國內少數具有實務經驗的企業家兼學者。
      另一面:
      享受獨舞的快樂
      兩岸三地的情結
      記者:你在臺灣、美國和祖國大陸都生活過,最喜歡哪里?
      李玲瑤:小時候在臺灣讀書,很單純,生活面很窄,似乎對讀書之外的事情沒有特別的關注。但是,臺灣的教育培養了我的民族情感和社會責任感。在美國讀書了一段時間后就開始工作,美國的工作環境讓我覺得很舒暢,比較法制化。也就是說有一個正常的渠道,讓你能夠透過你的努力,爭取到你所想爭取的東西。比如,我們到那里時只是窮苦學生,可是靠我和我先生的拼搏和努力,我們爭取到了我們的社會地位,獲得了財富的積累。
      記者:對祖國大陸感覺怎樣?
      李玲瑤:中國改革開放之后,創業的機會跟美國差不多了。身為中國人,看到自已的祖國能夠從比較封閉、落后,走向現代、開放、進步,我覺得很高興,很欣慰!能夠做點添磚加瓦的事,我覺得蠻有意義的。所以,我覺得這三個地方對我是一種Mixed,是一種混合的印象。
      喜歡鍛煉與文藝
      記者:在業余時間有沒有什么愛好?
      李玲瑤:我很喜歡唱歌、跳舞。如果我先生在家里,我們就一起同樂,有時也自己一個人在家里獨樂。
      記者:主要做些什么鍛煉?
      李玲瑤:跑步、做體操。我自己有一套20個動作的體操。我年輕的時候學過現代舞,直到現在,每天我都要動動才覺得筋骨舒展。
      記者:現在筋骨的柔韌性還很好吧?
      李玲瑤:非常好啊!一字分腿,我一下就能分出來。
      追求“實榮”
      記者:會不會像很多女士那樣注重打扮?
      李玲瑤:不太會,沒時間,也不太有興趣。
      記者:覺得自己有沒有虛榮心?
      李玲瑤:年輕的時候或許有點,現在基本上沒有。年輕的時候對一些外在的東西比較在意,比如別人對你的稱贊、評價。這種在意也使我不斷地約束自己,激勵自己。父親對我的影響很好,他告訴我要追求“實榮”而不要追求虛榮。現在,年齡大了,更是覺得這些名啊利啊,該是你的,就是你的。
      記者:劉曉慶說她青春常駐的秘訣是不斷地戀愛。那你覺得,一個女士要怎樣才能青春常駐?
      李玲瑤:學習。學習讓你不斷有新的源泉,讓你不會枯竭,讓你不斷有新的追求及目標。
      記者:網上有些報道說,你“令很多男士傾慕”,你覺得自己的魅力在哪里?
      李玲瑤:(吃驚)說我啊(笑)!(思考片刻)我的一些朋友說我融合了中西文化的優點,還有我的心胸比較開闊,比較能夠包容別人的差異,能夠尊重人。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 www.transparencyisgood.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高清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综 | 性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一区免费视频| 国模视频一区二区| 一级毛片完整版免费播放一区|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三上| 日韩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久| 国模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app|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久久久国产精品亚洲一区| 国产成人高清视频一区二区| 亚欧在线精品免费观看一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国产91精品一区|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 天堂Av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无码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第一区揄拍无码| 亚洲A∨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麻豆AV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 亚洲美女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一区|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高清在线| 精品性影院一区二区三区内射| 日本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VA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少妇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黄桃AV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福利国产微拍广场一区视频在线|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最新 |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精品在线|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l |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