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之一。
4月4日,長春市在長春文廟杏壇廣場舉行了“吉祥中國節·清明節”活動,現場與廣大市民憑吊先賢,共頌家風。
以文明方式過清明節
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千百年來,人們會在這一天掃墓祭祖、追思先人,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感恩、不忘本、慎終追遠的傳統美德。清明節的祭祀活動是中華民族重視孝道、重視家風傳承的集中體現。
隨著文明的進步,人們逐漸意識到原始的祭祀方式不僅污染環境,也會帶來巨大的火災隱患。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嘗試新的祭奠方式,植樹、獻花、網絡祭祀、放飛祈福氣球等,受到人們的青睞。4月4日,長春市文明辦在長春文廟杏壇廣場舉行了主題為“清明誦家風、禮樂美春城”活動,就是一種對傳統節日形式的良好繼承和發展。
解析清明節文化內涵
當日活動,從9點半正式開始,內容分為主題儀式和傳統祭祀儀式兩部分。
主題儀式上,長春大學金海峰教授現場向大家解析了清明節的文化內涵。
金海峰說,清明,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之一,與春節、端午、中秋并列為四大節日。清明,經常是天色陰沉細雨紛紛,這一天,我們是要祭祖的。當然,清明節的話題,也不是一味地沉重。人們祭祖掃墓,懷思追遠,也要踏青游春,播種春耕。一方面是逝去的悼念與沉重,另一方面又是新生的活力與憧憬,清明節,對于我們北方而言是真正春天的開始。
隨后,現場一家三代表演了家庭情景詩朗誦《清明禮樂誦家風》,主持人張濤表演了配樂詩朗誦《念奴嬌·追思焦裕祿》等。
展示仿古清明祭祀
最后,活動進入祭祀儀式部分,42位身著明代祭祀服裝的表演者在祭祀官的帶領下進入廣場,敬香、獻禮、宣讀祭文……一場仿明代清明祭祀全過程,讓現場百姓了解祖先的祭祀方式。
隨后,現場嘉賓和學生們向孔子像敬獻鮮花,同時,在現場市民的參與下,放飛了祈福氣球。
整場主題活動莊重、文明,鮮花追思,雅樂和鳴。體現了傳承與創新并重的理念,在傳統節日活動中注入了現代文明元素。
長春市文明辦相關負責人說,希望通過這次活動讓長春百姓度過一個有意義的清明節,用良好的家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和先賢榜樣的精神品德來充實自己,能從對先人嘉言懿行的追思中吸取生生不息的正能量,為國家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以此來光耀先輩、告慰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