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金太狼的幸福生活》在安徽等多家衛視播出,可謂大獲全勝。該劇在樂視網獨播時,在短短一周內點擊量破一億,成為繼《甄嬛傳》后又一叫好又叫座的“網絡獨播劇”。劇中“重口味”的代表人物當屬宋丹丹,搞笑挖苦的段子張口就來。看過開頭幾集的觀眾表示,劇中人物有個特點,就是說話特別“不溫柔”。
有人總結說:“宋丹丹這對母女永遠在爭吵;王雷則永遠是被父親‘拎起著耳朵教訓’;而宋丹丹和范明更加火爆,和吃了**一樣。”雖然臺詞“口味很重”,但是也有觀眾表示,其實在現實生活中,自己和父母之間的對話就是這樣子的,“想說什么就說什么,就是沒有劇中的臺詞那么逗樂罷了。”
什么是重口味營銷呢?在視覺上或者題材上{個人認為更是視覺上},給你帶來沖擊,專業化的術語就是“帶來感官上的及其刺激”,而這種刺激不是溫馨或者甜美的,更多的是讓你體會的是一種驚訝、出乎意料的情緒,而這種營銷的策略與手段,都可以歸類到重口味營銷。為何商家會嘗試風險度稍高的重口味營銷呢?我想,吸引眼球是主要目的吧。重口味營銷運用廣泛,比如LADY嘎嘎就是成功的典范。為了更直觀的了解重口味營銷,彭杰老師先與您分享幾個重口味營銷的案例——
案例1:《心戰》
當內地電視劇充斥婆婆媳婦小三、潛伏劈腿姐弟戀,誰曾想,被叨念十幾年“快餐泛濫”的TVB(香港無線電視臺)居然玩出了新火花——《心戰》這部于去年5月21日開播的TVB電視劇,因直逼英劇冷酷兼具美劇**的風格化拍攝帶出的連串話題熱燒,讓它正成為網友心目中的“年度神劇”。《心戰》首日播出平均收視達28點,比起前段時間的話題劇集《天與地》首周平均26點仍多些。另外,在無線官網中,《心戰》排首位成為網民熱捧節目,其中首集點擊率最高,有超過21萬人次。
要說重口味營銷的話題,非《心戰》莫屬,該劇被網友評為“TVB史上最重口味作品”,劇中充滿各種“重口味”元素,電鋸鋸手、肢解碎尸、**待等情節一一上演,首集開場邵美琪便被*****捆綁**,左手還被電鋸鋸掉;第二集里,陳豪又用繩子勒死長輩,還將其放進烤爐燒尸……這些血淋淋的場景配上陰暗昏沉的畫面,都讓人不寒而栗。此外,該劇還加入了魔幻色彩。
鄭少秋飾演的戲劇大師游走在現實和夢境之中,每晚在夢中與自己失蹤多年的女兒相聚;陳豪在展開殺戮的同時,受到了分別代表**、陰險、色欲等四大心魔的影響;陳茵媺飾演的樹醫生通曉樹木靈性,更因一棵會變色的樹與鄭少秋結緣……這些亦真亦幻的情節為該劇埋下了不少伏筆,也增添了懸疑色彩。首周播出后,《心戰》收視平穩,觀眾有贊有彈,有人質疑該劇太**、太血腥,也有人大贊其有創意,引人深思。
案例2:便所主題餐廳
便所主題餐廳,是以廁所文化為主題設計而成的餐廳,餐廳用形似尿盆的容器來盛放食物,甚至有類似大便形狀的冰淇淋供應。就餐者安坐抽水馬桶上,津津有味地咀嚼盛在容器里的美味佳肴。中國第一家廁所主題餐廳出現在臺灣省的高雄市,2009年9月,北京地安門附近出現了第一家此類餐廳。這里的裝潢很“浴室”,馬桶、洗手盆、廁紙……一應俱全;餐廳里沒有放音樂,但不時會聽到沖水聲,相當有趣,讓人忍俊不禁。菜單上也寫滿了“內痔出血便”、“招牌便秘黑干屎”、“呼嚕拉稀便”等讓人心中發緊的菜名,但眾多食客仍然是吃得津津有味……
2004年5月誕生至今,便所主題餐廳在臺灣已經擁有13家分店。其創意來源于幾個年輕人某天蹲廁所看日本漫畫IQ博士時的靈機一動,促成了與浴室設備為主題的餐廳。廁所是現代人不可缺少的建筑設備,它有很多不同的名稱,例如:古稱茅廁,臺語稱為“便所”。該餐廳以專業作為基礎,創作作為立基,采取顛倒設置,獨樹一幟的設計,反其道而行,將廁所文化結合,創作出便所主題餐廳。作為被豬八戒先生戲稱為"五谷輪回之所"的廁所,是文明人用來解決排泄問題的專門場所,自然便與令人不快的排泄物建立了根深蒂固的聯想,我想,這就是經營者利用重口味營銷的精髓吧。
案例3:燒包是藝術,還是炒作?
曾主演《廊橋遺夢》的好萊塢老牌巨星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年過八旬依然活躍,其18歲的千金弗蘭西斯卡·伊斯特伍德前不久也進軍了娛樂圈。日前,她和攝影師男友泰勒·席德以藝術之名,放火燒了一只價值10萬美元(約合63萬元人民幣)的鱷魚皮柏金包,引起了眾怒。隨后弗蘭西斯卡還被批為“炫富星二代”,甚至還因此受到了死亡恐嚇,堪稱“玩火燒身”。弗蘭西斯卡卻認為:“這些人只是不懂藝術罷了”。彭杰老師認為,這位富二代的弗朗西斯卡小姐,她的這個燒包行為,一點都不藝術,本質上還是炒作。其實大家都明白,這位星二代燒包不過是想給自己貼個標簽而已。
看多了重口味的劇集,我們來說說化妝品線上銷售吧,淘外比較有名的有樂蜂網、聚美優品等;淘內比較有名的有NALA、小也等。由于一個淘內和淘外,這樣不好比較,NALA從淘寶起家后,開始做起了獨立B2C平臺NALA商城,那就拿聚美優品和NALA商城來做個比較。如果說以聚美優品為首的營銷方式,屬于重口味路線,北方公司就是大氣,花錢毫不含糊。那么以NALA商城為首的精細化運作,錢一點點的花,小橋流水人家,屬于小清新路線,一個重口味,一個小清新,孰優孰劣,下面,彭杰老師就來比較一下。
一,產品豐富度
聚美優品只買銷量最好的20%的產品,另外80%的產品屬于非暢銷類產品,聚美就不賣;而NALA商城不但賣那20%的熱賣商品,另外80%也賣。聚美優品陳鷗明白商業中的二八原則,20%的商品產生80%的銷售額,所以,以團購起家的聚美優品自然只考慮到20%的暢銷品,忽視另外80%。以淘寶起家的NALA不同,既然做起獨立B2C商城,對商品可謂是一網打盡,什么熱賣、非暢銷品全部拿下。例如,雅詩蘭黛頂級品牌海藍之謎,價格昂貴,做團購肯定不行,所以,聚美優品沒的賣,但NALA商城有的賣。因此,從產品豐富度來講,聚美優品VSNALA商城,聚美優品稍輸一籌。
二,品牌塑造
在品牌塑造方面,聚美優品找了韓庚代言,并且不斷在各大媒體大砸廣告;緊著著陳鷗為自己代言,PR公關做的如火如荼,知名度躍升至化妝品線上銷售第一梯隊,品牌知名度大增。而NALA商城似乎秉承著淘寶基因,對品牌塑造方面,遠遠落后于聚美優品,還是繼續走精細化運作路線,嚴格控制成本,這樣做的結果是錢是賺到了,但未占領市場。從品牌塑造方面,聚美優品VSNALA商城,聚美優品優勢明顯。
三,運營模式
聚美優品是以團購起家,后來也考慮到轉型做聚美優品商城,但似乎轉型并不太成功,脫不掉團購的帽子,商城只能算團購下屬的一個頻道。
NALA商城屬于B2C商城,團購也有,但只屬于商城內一個頻道,主打的還是商城。從模式方面講,聚美優品VSNALA商城,聚美是團購模式,NALA商城是B2C模式。
聚美優品大力占領市場,但在供應鏈、產品豐富度方面跟不上,砸出去那么多廣告,效果到底有多少呢?當NALA商城控制成本,雖然沒有像聚美那樣虧損,還賺了點錢,但市場太小。在整個化妝品電商行業,到底是該砸錢占市場,還是先賺錢,重口味與小清新的營銷戰爭將會繼續打下去,最后誰能笑到最后,這只能讓時間來檢驗!
作者:彭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