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8日,以“一億中流·智匯錢江”為主題的首屆鳳凰谷論壇暨“一億中流”企業上市加速器發布會在杭州召開,奇霖傳媒董事長武卿受邀主持全天論壇。
在論壇下半場,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發表了題為“2019中國經濟形勢展望以及民營企業的機會”的主題演講。他用扎實的數據和經濟學理論為在座的企業家注入了對未來中國經濟的信心。
一、當前中國經濟形勢總體平穩
2018年第一季度,經濟形勢一片大好。但第二、三季度之后,經濟下行壓力增大,中美貿易摩擦逐漸升級。第三季度的經濟增長是6.5%。我預計第四季度的經濟增長不會高于6.4%,但全年經濟實現6.6%的增長依然是沒有問題的。 這也符合2018年初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我國經濟增長6.5%的目標。總的來說,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仍可以達到30%以上,依然是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
過去一年,中國經濟總體表現平穩,這種平穩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經濟增長總體平穩。
第二,物價整體保持穩定。
第三,就業保持相對穩定。
第四,國際收支總體平衡。
二、中國經濟形勢穩中有“變”
經濟增長穩定,物價不錯,國際收支平衡正在有所改善。因此,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總體上,2018年中國經濟的發展是平穩的,但是穩中有變,穩中有憂。
何謂“變”?
第一,投資明顯回落。
第二,消費增長乏力。
第三,外貿順差明顯收窄。
第四,中國經濟的發展方式會發生深刻的變化。
第五,對外投資方面的變化。
第六,金融體系的波動性
三、2019年中國經濟走勢與政策展望
國際環境復雜多變,但積極因素也不少
大家都感覺到,2019年中國經濟的外部、內部都充滿了不確定性。我給大家簡單總結一下。
從外部來看,全球經濟增長動力減弱。美國、歐洲、日本的經濟增長都呈現往下走的態勢;新經濟體經濟增長雖總體上升,但上升力度減弱;金磚國家里,只有中國和印度表現不錯,2018年,印度、中國、俄羅斯、南非的經濟增長分別是7%以上、6.5%以上、1.8%、1.6%;歐元區的經濟增長也在往下走,是1.6%,比較微弱。
“一帶一路”倡議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響應。一帶一路的倡議得到的響應越來越多,發達經濟體,如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包括韓國、日本都愿意加入進來,包括美國的華爾街等積極性也很高,也愿意和我們合作,共同開發第三方市場。
東北亞之間的地緣沖突有所緩和。這對中國有利。實際上,中日韓FDA談判有望推進。另外,亞太地區的10+6,包括東盟10國加上中日韓,還有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印度,這16個國家的合作,ICEP(聯眾共贏)可以推進。對于亞太地區,這種安排是沒有美國參與的,應該說,對我們來說也是有利的。
機遇和挑戰并存。2018年,從對外關系來看,中美之間的貿易規模6000多億,中歐之間6000多億,中國和東盟之間5000多億,中日之間3000多億,中韓之間2000多億,中非之間1700億,中俄之間1000億,創下了歷史新高。
2019年中國政策展望
展望未來,我覺得,我們還是要充滿信心。
中央政治工作會議提出,中國的貨幣政策要保持穩健,同時更要注意松緊適度;剛剛結束的第四次人民銀行貨幣委員會也作出了相應的決策:貨幣政策要更加松緊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增強政策的針對性、靈活性、前瞻性、預調、微調,保證金融體系的相對穩定性。
中國的貨幣政策要保持穩健,金融體系要保持穩定。我認為,要實現這個目標,中國政府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下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主動投放低成本的、長期的、可投放的信貸資金,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第二,中國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增加力度、提高效率。首先,我覺得增值稅要降下來,要減稅,減費,降成本,這是重點;其次,企業所得稅要降下來;最后,新公布的個人所得稅的抵扣辦法還可以在稅收方面再降。
第三,政府要在投資方面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在基建領域、民生領域的投資要補短板。在這方面,我認為,一是要提高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規模;二是要提高地方政府的債務率;三是政府要進行結構性改革,培育出新的體制機制,以民營資本為主導。
第四,中國的城鄉二元結構土地制度改革。實現城鄉融合發展、農業的現代化和鄉村振興戰略,是2019年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農民從傳統的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農經濟解放出來,提高農民的素質、產業的層次,提高農業科技的質量,完善市場服務體系,是未來經濟發展的一個重點領域。
第五,金融改革。中國未來的金融業要擴大開放,國有銀行、大型金融機構的改革將面臨全球化的競爭、優秀人才的缺失,以及防控風險的挑戰。目前,我們的銀行業務水平稱不上精湛,內部控制和防控風險的意識也有待加強。在杠桿率上,降低杠桿率可以發展股權融資、做大資本金,或是對財稅制度進行改革,理順中央和市場的關系,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建立現代財稅體制。2019年,我相信,政府在這方面應該會有所突破。
中國經濟有韌勁,但也存在諸多問題和挑戰
中國經濟的韌勁:一是政治,政治穩定;二是國內需求相對穩定,市場空間巨大;三是創新驅動效果顯現,新動能增長勢頭良好;四是消費增長有潛力,成為經濟增長主動力;五是釋放新一輪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紅利。
中國經濟存在的問題和挑戰:
第一,中美貿易戰可能會升級。這是一個中長期的博弈,不可能立竿見影;
第二,我們在結構性降杠桿的節奏和力度上不夠。
第三,創新驅動的動能不足。
第四,居民收入增長放緩,消費增長乏力。
第五,老齡化社會帶來儲蓄率下降。社會負擔加重,勞動力人口不能跟進。
第六,改革開放政策可能難以落實。
展望未來,2019年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的關鍵時期。
我預期,中國經濟增長很可能實現6.3%的目標;把握住幫助二千多萬貧困人口脫貧和避免發生重大的、系統性的金融風險這兩大短板,2020年實現兩個翻一番的戰略目標問題不大;到2025年前后,真正實現制造業強國的戰略目標和人均收入達到世界銀行所設定的高收入國家的標準、跳過中等收入陷阱的泥潭,這還需要大家共同努力。2030年前后,我預期,中國的GDP規模會首次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