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歲時,錢文忠登上《百家講壇》,成了一個明星學者。如今,國學熱變成一場文化虛熱,他卻靜心行走于萬里之外的西藏,希冀從豐富的傳統文化資源中,找到解決當下問題的答案。
近日,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錢文忠攜新書《夢幻圣域木里》到珠海與讀者見面,分享藏域文化和傳統文化的深厚魅力。
真正的香格里拉在木里
錢文忠對藏文化充滿熱愛,曾在德國漢堡大學和北大學習相關專業,近年來常常驅車行走藏區。新書《夢幻圣域木里》中,錢文忠用文字搭配攝影師拍攝的圖片,介紹了藏區內神秘而美麗的木里。錢文忠說,“真正的香格里拉在木里。”木里的苞米畝產量只有200多斤,這里的人不會用化肥,這里還保存著最標準的納西族走婚儀式,堪稱一個文化標本。
從傳統資源里找尋答案
此次出版新書,錢文忠還有更大的“野心”。他說,傳統文化中的藏學文化研究目前呈現出兩極狀態,一邊是非常純粹的藏學研究類書籍,讀者非常少,另一邊是大量的“旅游手冊”類藏學文化書籍,“我想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把學術性和通俗性結合起來。”
錢文忠還將推出一系列關于藏地文化的圖書,統一裝訂為小開本。這也是他多年提倡的“小而大、輕而重”的閱讀概念。錢文忠希望通過不懈努力,從中國傳統文化豐富的資源中找尋解決當下問題的有效途徑。(記者 林卓芬)
“國學和人一樣,應該保持一種溫情,不必太熱也不應太冷。”
Q你說現在國學熱是虛熱,表現在哪?
A十幾年前,我們做了一些工作,引發了大家對國學的熱情和關注。但是它被快速地商品化、快速地產業化。現在沒有人講國學里存在糟粕,一味說好,這種極端思維很可怕。國學現在變成了牟利的手段、可以售賣的商品。到機場、高鐵站,你經常能看到一些大師級的人物在講國學,曾幾何時,這些大師還在賣醫療產品或別的東西。國學和人一樣,應該保持一種溫情,不必太熱也不應太冷。
Q傳統文化對我們有什么樣的作用?
A如果你想通過傳統文化了解現在的知識,它不能勝任;如果你要通過傳統文化來完全管理今天這個快速運轉的現代化社會,它也不能勝任。但是傳統文化能夠讓我們更有教養,這一點大概是沒有爭議的。比如說傳統文化講“溫良恭儉讓”,如果有這樣一些東西能夠融入到我們的生活當中,我們比較少會看到比如爭搶、爭斗、無秩序。傳統文化一定有用,但是要看現代人如何去領悟傳統文化的作用。
Q有人給你做了定位,說你是學者里面最有錢的,也是商人里面最有文化的。你怎么看學術與商業社會之間的矛盾?
A這個定位只是網絡說法,是網絡謠言。一個學者,青燈古卷是非常好的狀態,但青燈不意味著清貧,更不意味著貧窮。你要有尊嚴體面的生活,要照顧好你的家人,這是需要經濟基礎的,沒有必要把自己折騰得非常貧苦。如果說做學問的就一定要把自己弄得三個禮拜不洗澡,穿兩只破襪子,顏色還不一樣,除非他是特別天才型的學者,否則就是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