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企業家,我相信這兩天對我們每個人而言都有不同視角的感同,會得到不同思想的沖撞,和自己內心深處的感受,我今天接下來的內容是跟大家分享關于品牌戰略和資源整合的兩個系統,請問各位,在你經營企業的過程中,有沒有想過未來創建一個品牌。中國現在有沒有真正自己的品牌?有還是沒有?有。到目前為止,中國企業在國際的競爭力角度來說,進入品牌100強的還沒有一家,在美國品牌前十強當中,都是美國企業,前50強當中有32家,前100強當中,中國企業目前沒有一家。
其實對于做企業而言,我們面臨一個問題,為什么做?怎么做?想做品牌未必能夠真正意義上創建品牌,所以做品牌有做品牌的規律,做資源整合有做資源整合的方法,接下來我用最短的時間跟大家分享如何創建品牌,找到規律,以及如何做資源整合,讓一切資源為你所用。
關于品牌的創建,我們必須要思考一個問題,品牌在哪里創建?中國經濟改革開放30年,我們可以把它簡短分為三個階段,改革開放初期我們把它理解為工廠時代,在工廠時代里,企業和企業的競爭在哪里展開?在工廠展開,它的導向是產品導向,誰生產出產品,誰就是贏家。那個時候做企業其實很簡單,十幾年的競爭之后,競爭開始發生改變,不再是工廠和工廠,而是進入了市場,當大家都有工廠的時候比的是誰占領市場,第二個時代是市場時代,市場時代,企業和企業的競爭在哪里展開?在市場,它的導向不僅僅在于產品導向,是需求導向,是可以發現需求、創造需求、滿足需求,誰就是贏家,中國企業目前最大的問題在這里,因為目前中國企業家都是以研究客戶需求,發現需求為主要的企業經營導向。
而進入到品牌時代,這些企業導入中國,他們的戰略是品牌戰略,不是以工廠和市場為主的戰略,品牌時代的兩個關鍵點,叫做競爭的主要陣地發生了轉移,不再是以工廠和市場為主要競爭,是以心智資源為主要戰略導向,也就是說品牌不是在工廠和市場里創造出來的,品牌是在哪里創造出來的呢?品牌是在認知和心智中創造的,如果你不能看到事情的真相和本質,你所有的努力都是曇花一現,你所有的促銷都是帶來短期的盈利,最終,在國際化戰略中,你依然是失敗的。
國有企業是私人集中優勢,但是核心戰略不由自己決定,民營企業家,本身資源匱乏,無論是各種資源都相對比較匱乏,而最主要的是我們中國的很多企業家跟國際的企業家之間,有一個最大的落差是對商業的理解,是對游戲規則的認識,以及對游戲規則的理解,甚至這個世界上很多人在制定游戲規則的時候,我們還沒有聽過什么是游戲。不要忘了,雖然我們有5000多年的歷史,但是我們中國的商業歷史只有34年,西方雖然只有幾百年的歷史,但是它的商業歷史超過200年,今天的中國企業家,我們為什么會用低價競爭,因為它是我們唯一最有效的戰略,但是有一個問題,地價不是持久的戰略,產品只能賣價值,而只有品牌才能賣附加值。
中國企業缺少對品牌真正的理解,真正的品牌不是比品質,一定要記住,品牌如果是在認知里創建,那就說明一個事實,認知比事實更重要,就像山西不可能有世界級香水,法國也不會出現頂級的醋,做品牌一定要重新架構戰略原理,如果沒有在戰略原理上看透本質,你所有的品牌定位都可能有問題。什么是品牌?品牌是認知,如果你做的行業,你不能讀懂客戶對你行業的認知,你無法獲得心智資源,你無法獲得成功。商業是一場戰爭,品牌的創建有兩個公式,一,以克服心智競爭為核心,不在工廠和市場,而是心智,二,不再是產品導向,需求導向,而是競爭導向,也就是說,今天的中國人無論做任何行業,你能不能創建品牌,不再由你決定,而是你的對手逼著你做出來的,第二個,你的優勢是什么,能做什么,更重要,只有認識這兩點,才能認識你的品牌定位,也就是說你的戰略如何制定不完全取決于你,而是取決于你的對手。
戰略的本質有四種模型,防御戰略模型、進攻戰略模型、差異化戰略模型、投機戰略模型,也就是說你今天進入這個行業,不是你想做什么,是你的對手允許你做什么,你如果是品類的第一,或者創造了品類的新第一,你就要防御,所以防御要打防御戰,有效防御是老大必須要懂的。無論你是否國際化,你都必須要認識到危機與機遇并存,WTO入關以后,全世界的大門已經敞開,你的機會就是把你有競爭力的商品賣到全世界每一個角落,什么是危機?就是你不想走開的時候,對手已經把產品賣到你家門口。
所以今天的中國企業家,一定要重新架構你的企業,重新要學會融入這個圈子和環境,它不再是你一個人和一個時代競爭的環境,甚至不是行業和商業博弈的時代,它是民族博弈的時代。品牌是我們民族未來最有競爭力的實力,當我們聽到文化興國的時候,我一個從來不喝酒的人在家喝酒,因為我們終于明白了,我們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是我們5000年的歷史,真正的品牌是無形的文化,而過去的30年,我們用我們的勞動力在發展,當然這也是正常,30年前我們不得已去做生產制造,但是生產制造的路,我們馬上走上了盡頭,地價的勞動成本不再是我們的競爭力,所以如何創建品牌,我著重講講心智資源定位和心智資源獲取,未來有機會我再講戰略模型設計。
如果品牌是在心智中創建,你就要注意,要解讀人的心智,你就要解讀人的大腦有什么特點,今天我重點談心智資源的五大特征,你只要讀懂了心智的五大特征,你做的對與不對,一看便知,請問我們去逛超市買豆漿機會買什么?九陽。當九陽等于豆漿機的時候,他等于這個品類,就獲取了品牌優勢,只有你的產品和品類跟心智資源做了一個認知關聯的時候,你才形成品牌第一步,所有汽車都叫產品,如果把車變成品牌,就是找到心智資源的連接,勞斯萊斯賣得好,是因為它能夠顯赫,奔馳等于尊貴,法拉利等于速度,寶馬等于駕駛,奧迪等于商務,豐田等于實用,甲殼蟲等于小巧,QQ等于便宜。如果你今天是做快遞公司的,你首先要想到客戶郵遞產品的時候,他的心智資源首先要想到什么?快、安全、方便、價格,所以聯邦快遞定位于隔夜到,如果你說你更快,沒有人相信,因為他已經建立了認知。就像寶潔進入中國的時候,它的洗發水進入中國,海飛絲的定位就等于去屑,飄柔等于柔順,潘婷等于營養,沙宣等于垂直,只有一種人不買寶潔的產品,就是時尚,所以寶潔出了一種產品,叫伊卡璐。我們能不能競爭,不在于是不是有資金,而在于你對戰略是不是清楚。
所以今天在座的要思考一個問題,我一直研究銷售,我們把產品賣到你不買就可恥,后來什么都有了之后,開始懷疑了,這就是我想要的人生嗎?于是我給我自己的墓碑寫了一段話,孫曉岐之墓,一生專注于一件事,將品牌系統研發,為中國民族發展創造價值。日本首相在全世界訪問,他可以很驕傲,因為他左眼是豐田,右眼是索尼,美國總統在全世界訪問,他會告訴全世界的人,可口可樂是美國的精神,現在奧巴馬可以說蘋果是我們美國的精神,咱們國家企業家呢?我們有沒有給我們的兒女留下品牌?日本一個企業家說,發現中國企業家和日本企業家有本質區別,最大區別在于他們做事情的出發點,日本企業家做一件事情,多數企業家特別關心和關注如何把品質做到極致,他說豐田公司從上到下全部貫穿如何做出全世界性價比最高的車。
我們看看海爾,因為砸冰箱事件,在心智里建立安全的認知,但是我在上海有一個演講,題目就是海爾多元化,在我的眼里是一個陷井,我提出的理論是同品類研究是陷井,跨品類研究是災難,面對全球化只有專業化。為什么?第一,中國之所以多元化能成功的第一個原因是因為我們中國30年經濟改革開放是以政策為導向,因此我可以下一個結論,區域市場可以多元化,但是全球市場只能專業化。第二個你必須要看透什么東西是關鍵,當你的競爭對手跟你一樣多元化的時候,所以弱者與弱者競爭分不出高下。第三個,未來的30年是中國的企業生死存亡的30年,為什么這樣說?研究美國50家企業,100年歷史,只有3家消失,為什么?因為他們占有了強有力的心智資源,
我這樣的分享對你有啟發沒有?肯定有。過去我們經常以我為中心的經營企業,我們之所以累,因為我們只有自己的力量,當我們以我為中心的時候,我們身邊的資源很難真正把它的價值發揮到極致,當我們以我們思考問題的時候,我們才能理解什么是整合,整合不是我要從你這里得到什么,而是我能為你做什么,整合最高境界不是搞定誰,整合也不是你要帶著目的整合別人,整合真正的意義在于你的出現,你的價值,可以被他人所用,這是一個家,沒有帶著目的的家,因為我們信任,因為我們交流,所以我們同流,因為我們同流,所以我們在一起有了更多的感情,當我們有了更多的交流以后,我們所發生的每一筆交易都是值得信賴的,今天的商業成本,最大的成本是信任成本,因為30年前,人與人在一起,相信一個人是不需要理由的,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今天我們人與人在一起,是不相信一個人是不需要理由的,而相信一個人卻需要理由,而這個家讓我們彼此走得更近,連得更緊,這是一個圈子,走到這個圈子,你突然會悟到,過去我認為我缺錢、我沒有能力、沒有項目、沒有關系,沒有渠道、沒有客戶,當你真正到達這個家的時候,你會看到,原來不再是你擁有多少財富才能成功,而是你能整合多少知識才是你的力量,來到這個家,你只需要讓那些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依然可以成功。
我的演講就到這里,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