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如果在銷售工作中,我們同時占據天時、地利、人和這三個關鍵因素,并進行優化組合,從而成功影響客戶情緒,并反復強化刺激,形成客戶對產品品牌的情感認知,將幫助我們銷售工作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百戰百勝。 我們如何在銷售中主動塑造、追求有利于銷售成功的天時、地利、人和呢? 我們如何通過管理、控制可控點來達成我們的銷售目標,實現利潤增長呢? 天時 客戶總是為了追求快樂或逃避痛苦而進行購買。而逃避痛苦的力量遠遠比追求快樂更大。理論上來講,我們最好出現在客戶面前的時機是:客戶最痛苦的時候,最需要我們產品的時候來提供解決方案的時候。 營銷的最終目的在于取消推銷,讓購買自然而然的發生,也就我們平時的俗語所說的:“瞌睡碰上了枕頭”。科特勒指出:“營銷不是尋求產品推廣的藝術,而是創造真正顧客價值的藝術——是幫助顧客獲得更多實惠的藝術。營銷人的口號應該是品質、服務和價值。” 但真實的情況是什么呢?業績壓力下,硬性推銷成為了客戶和銷售人員共同的噩夢。 有沒有完全出現在客戶一定需要的“天時”、令客戶無法抗拒的產品呢? 有。壟斷性產品、醫藥品的銷售就是這樣。在醫藥品的銷售過程中,當某種藥品被證明有效后,自然會有大批的逃避痛苦的客戶進行搶購。客戶在平常的購買過程中關注價格嗎?一定關注。但是如果在醫院里,醫生為重病患者所開的藥方,病人會去質疑價格嗎?會問醫生:“可不可以再便宜些呢?”“太多了,可不可以少開幾種藥呢?”不會的。因為在當時,這就是客戶最需要的時候,醫生就代表了絕對的權威。 但是作為快速流通品或其他產品的銷售來講,并不一定占據這樣的優勢。那么,我們可不可以人為地為自己創造銷售的最佳天時呢?總是出現在客戶最需要的時候,為客戶排憂解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