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俊嚴格把自己的工作限制在“心理學和管理學”的范疇內,僅僅是幫助企業總裁更正確地認識自己,提升自己。“我給自己的定位就是‘做總裁們忠實的鏡子’,讓總裁看到自己是誰。或者說,‘張偉俊只是一桿秤’,我幫助總裁們稱出自己幾斤幾兩。”
20年前,他從美國帶來咨詢心理學,成為我國心理咨詢行業的“拓荒者”。10年前,他又從美國帶來領導力及人力資源管理咨詢,成為我國這一領域的“領頭羊”。5年前,他“競爭上崗”,成為國有系統內第一個“年薪百萬”的職業經理人;在CEO的崗位上,將一個典型的政府事業單位改造成一個知名的中外合資企業,為我國在這一領域內的改革提供了難得的經驗與教訓。如今,張偉俊應邀為長三角、珠三角一些民營企業家提供“貼身服務”,成為中國以“總裁教練”為專職的“導師”。
此前,并沒有計劃把他的故事這么早就端出來。
因為他還沒有確定這種結果對他是利多還是利空。甚至他還必須刻意地隱藏所有培訓對象的身份,記者再三約請,他也仍然保持他早已職業化的微笑,略帶幾分幽默地對記者說:“假如我為之服務的某個總裁從此一帆風順,企業最終像三菱、惠普、西門子、三星一樣優秀,我當然很樂意跟著沾光。但是如果某個總裁不幸哪一天犯了別的錯誤,甚至企業破產,人家一定會說,這都是我這個總裁教練干的好事。”
這樣做,并非張偉俊對自己沒有信心。相反,他深信自己在開創一項新的事業。而且意義重大。
在浙江省杭州市的某個大型民營企業,總裁姓李,我們不妨稱他為李澤楷,或者就叫李四,或者李什么都行。假如正好有這么一位老板叫這個名字,對不起,事先聲明,那決不是他,請勿對名入座。因為某種大家可以猜想到的原因,張偉俊還不方便透露這些企業和總裁的真名。這個李老板成為總裁教練張偉俊的服務對象。以下所講述的故事除了隱去部分企業和總裁的真名,其余都是真實的。
有一天,李總裁正在接受張偉俊的輔導,他的一個下屬進來打斷他說有點急事匯報。李總裁此刻正專心接受張教練的輔導,非常自然地責怪了這位下屬:“你沒看到教練正在和我談話嗎?請先出去。”李總裁的下屬道了歉退了出去,過了一會兒,李總裁突然意識到什么,打了一個電話:“對不起,剛才我不應該這樣說話,請你原諒,過一會再送文件過來吧。”
張偉俊對記者說,這就是進步。
據張偉俊統計,有的總裁在接受教練輔導之后,每周開會罵人的次數從數十次下降到每周只有一二次;有的總裁一改“老子天下第一”的做派,成功地留住了幾位欲另覓高枝的高管;另一位總裁一時頭腦發熱搞了多元化擴張,接受張偉俊的幫助后,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長處與不足,花了一年時間又收縮回原來的主業,卻讓企業開拓了新的局面。
當然,張偉俊從中收獲了更多的經驗,他把“總裁教練”業務的合同改了又改,并把核心要素基本固定了下來,凡是要請他為總裁私人教練的,必須先簽約,并接受合同上事先說盡了的“丑話”。
從確認“總裁”的定義到項目合作的前提條件、方法、途徑、免責條款,合同中都一應俱全,凡是以前出現過以后也可能出現的“意外”都會作為合同的補充。現在,張偉俊已經基本把自己的“總裁教練”業務做到了既保證鮮明的“針對性”又強調了業務的規范性。
總裁教練的定位
著眼點是總裁領導力的提升而非公司業績的改善
什么叫總裁?
張偉俊定義的總裁是這樣的:“總裁,是指企業的企業主、董事長,也即是所謂的‘一把手’、廣東人俗稱的‘一哥’,大家都熟悉的叫法當然是‘老板(BOSS)’。”
何為教練?
張偉俊給自己的定位是:“Professional coach”。他笑稱:“俺是靠做教練吃飯的”。此“教練”并非一般企業現在要求企業經理們所具有的“教練體制”。
“搞清楚這兩個概念,才有可能談項目合作。”張偉俊說,他對自己的教練作用也有明確的定義:
a)教練在整個項目進程中,“對人不對事”,即他的著眼點是總裁領導力的提升而非公司業績的改善,盡管這兩者在理論上有著明顯的正相關關系;
b)提升總裁的領導水平與藝術,總裁本人是“主角”,教練是“配角”;并且,教練不會直接踏上企業舞臺與總裁“同臺共舞”,教練只在幕后起為他人難以覺察的輔助作用;
c)教練將把主要注意力放在總裁的心智模式、行為模式的轉變上,并不是進行領導力方面的知識傳授或管理方面的技能培訓。教練的作用如鏡子,僅協助總裁觀察自己、洞悉自己,調整心態,理性地、明智地處理與自我的關系和與高管團隊的關系,創造一個既有利于總裁的身心健康,又有利于高管團隊良性發展的和諧的組織氛圍,最后達到持續、有效地提升企業業績的終極目的;
d)教練是總裁在自我發展方面的伙伴,而非總裁在公司內部的上級或下屬。
e)……
“這些看起來簡單,但都是我經過實踐總結歸納出來的。”張偉俊在長期的企業管理咨詢業務和三年的總裁實踐中,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盡管企業的成功并不完全取決于老板,但企業的垮掉,老板則必然是主犯,咎不容辭。張偉俊稱這是企業定律。類似的企業定律還有:老板是第一個違反企業內部規章制度的人。老板總是最先反對他自己制定的企業戰略。老板相信企業的成功完全是自己掌舵的結果。老板最大的缺點是認為只有自己的決策才是最符合企業需要的……
歷時兩年半,張偉俊已經開創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總裁教練”業務模式并制定了相應的標準和規范。
總裁教練的最大挑戰
“老板們總是太自以為是”
盡管如此,張偉俊仍然面對著巨大挑戰。
“老板們總是太自以為是。而這恰恰是我的教練工作的主要目標。”張偉俊給記者介紹了剛剛發生的遭遇。
有一個江蘇省無錫市的民營企業老板,我們可以稱他為胡總裁。胡總裁做事非常有章法,企業做流程管理和信息系統建設在中國企業中名列前茅。但他對張偉俊提了一個令他哭笑不得的要求。胡總裁在接受輔導之前,總是通過秘書要求張偉俊列出輔導提綱,要有目標,有計劃,有步驟,方案要盡可能詳細,經胡總裁同意之后才接受輔導。
張偉俊不是第一次面對這種難題:“到底是他來教我如何做教練還是請我來教他如何做老板?”
還有一個老板,人稱“不讀書”,他和張偉俊簽完項目合同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我這個人不愛看書,更不能寫東西,一寫東西手就要發抖,所以你不能布置看和寫的作業。”
而張偉俊正是通過談話,加上推薦閱讀和記錄自身體會等方式,幫助總裁們完成自身心理調適的過程。“不讀書”總裁聽完張偉俊的計劃,立即強調:“張教授,您要對不同的學生區別對待,個別情況個別處理。”
張偉俊說,他是做心理咨詢出身,非常了解和理解中國民營企業的老板們都聰明、壓力巨大,還特別要面子,在長期的市場搏殺中,“成功已經上癮”,他們其實有太多的煩惱需要傾訴,他們也有更多的壓力需要得到釋放,他們更需要通過專業的教練幫助,讓他們進一步清醒地認識自我,認識自己的企業,從而最終使企業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
寫滿“丑話”的項目合同
“最難教的是中國民企總裁”
張偉俊對中國的總裁是這樣認識的:國有企業的總裁并非真正意義上的總裁,他受到的各種制約太多;跨國公司背景的外資企業,他們的中國總裁往往只是其在中國的一個分支機構,獨立性有限,和民營企業相比較而言,前兩者往往沒有資格犯大錯。
唯獨中國的民營企業總裁們一直做慣了“皇帝”,他們在企業內部可以為所欲為,他們可以一個人一夜之間改變企業的產品,企業方向,戰略和營銷渠道,他們可以一夜之間決定企業是否國際化。一旦錯了,將很有可能給企業帶來滅頂之災。
事實上,中國民營企業的“總裁”們遠遠要比那些國企或外企總裁更難教。每一個總裁都有非常鮮明的優點,但他同時也擁有幾乎所有中國民營企業家共同的致命“毛病”。
這些“毛病”讓張偉俊飽嘗苦頭。
比如有的總裁一開始很有誠意,但請來不久就變卦。有的總裁從來沒有受過別人的批評,他會在你報告測評結果的時候突然告訴你,今天太忙,以后再說。于是就中止了項目合作。還有的總裁,會把你當作自己的員工,甚至給你派任務,完全不知道總裁教練相當于總裁的老師。
記者看到過張偉俊的項目合同。除了正常合同的必要條款外,他的“總裁教練”項目合同甚至用大段大段的文字明確了“項目目的”、“項目前提”、“項目手段”、“項目特點”、“項目成果”、“特別事項”等等。正所謂“丑話”說在前頭。以下,是其中一份合同的“丑話”:
“對于一個成年人來說,了解自己、改變自己是一個長期艱難的過程。由于中國民營企業老板目前所處的‘特殊階段’,這一過程往往更艱難、曲折。在這方面欲取得可持續性的真正的效果,總裁既需要決心,又需要耐心。在這一過程中,總裁既會體驗到愉悅和興奮,更會體驗到郁悶和沮喪,甚至失望和憤怒。總裁可能會某個時期懷疑教練是否真能起作用,甚至會認為教練對自己或公司的發展起了反作用,甚至‘開除’教練。而在另一時期,總裁可能又特別感激教練對自己的幫助……”
“我必須把我的職責和原則明確,在合作之前和總裁們說清楚,能達成共識,才有可能合作下去。”張偉俊的合同幫了他很大忙,但他并非遇到問題就拿出合同來究責。更多的時候,張偉俊在反省自己,是不是我的方法還不夠完善,是不是要換一個形式和他溝通,是不是這個時機不是太恰當。
張偉俊向記者講述有這么一個總裁。
依照前文,這回我們不妨稱他為劉總裁,也許他的名字非常普通,就叫“劉永發”,當然,如果真有一位企業總裁叫“劉永發”,請他不要深究,本文聲明此“劉永發”絕對不是他。
劉永發總裁的企業資產已經是廣東省中山市的三甲,納稅為這個城市的行業第一名。但劉永發總裁有非常鮮明的缺點:“不分場合不分對象地罵人,遇到不合他心意的事,立即動怒,破口大罵,像訓兒子,罵孫子一樣。”
張偉俊的辦法是,做足了兩天的貼身觀察,“上班期間,除了他上廁所我不跟著,其他場合我都跟著”,又做足了一個月的外圍訪談和測評。當他遞上一份按國際標準調查得來的數據后,劉永發總裁幾乎像孩子一樣羞愧難當。
張偉俊給他介紹了劉永發總裁一周內發脾氣的平均次數,罵人的平均次數,告訴他這樣的后果是導致企業的員工,包括高管,都將受不了他的管理。調查結果還顯示更殘酷的現實:只要有一家同類的企業愿意出高于現在區區10%的價錢,就可以掏空他的企業人才。劉總裁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從來沒有人告訴他這樣的殘酷的事實。而更可怕的是,這種殘酷的現實是他親手造成的。
盡管如此,并非說從此以后,張偉俊的教練工作就一帆風順。張偉俊還要不斷地和總裁的下屬們一個個單獨面談,甚至還有總裁的家屬和秘書。
也有的時候,張偉俊還要約見其中某個總裁的情人或者紅顏知己。張偉俊說,一般情況下,總裁都是很有城府的,會把隱私隱藏得很深。但建立信任之后,他也會主動告訴你關于他的家庭,他的愛情,他的更多的煩惱。這個時候,張偉俊的工作事實上已經超越了“總裁教練”合同上規定的范圍。當然張偉俊在總裁同意的前提下,還是很樂意去見一見總裁的紅顏知己。從她那里,可以收集到該總裁更豐富更真實的信息。
之后,才是制定一個雙方都認可的輔導和糾正方案,幫助總裁認識自己。比如,兩個月后,劉永發總裁把每周發脾氣的次數從數十次降到每周一兩次。
深圳有一個老板,我們不妨稱之為趙五,他的老婆和兒子都不敢跟趙五本人說真話,比如趙五一直認為自己的太太忠誠于他,事實上,他太太早就有離婚的念頭;趙五認為自己的情人是真的愛上他,事實上,經不起張偉俊教練的幾個專業追問,情人只不過看中趙五的鈔票。張偉俊把趙五的老婆、情人、孩子和高管們的意見綜合起來,換成非常專業的數據和用語,再告訴趙五總裁:非常不幸,趙五已經達到了心理上的“眾叛親離”的程度,從心理學的角度說,趙五周邊的這些人都已經不是趙五的人了,只是趙五本人并不知道。當然,張偉俊絕對不會公開某某人說過某某看法,他是用職業的手段,把大家的意見綜合起來告訴總裁。張偉俊說:“趙五當時嚇了一跳,很久說不出話來。”
張偉俊嚴格把自己的工作限制在“心理學和管理學”的范疇內,僅僅是幫助企業總裁更正確地認識自己,提升自己。“我給自己的定位就是‘做總裁們忠實的鏡子’,讓總裁看到自己是誰。或者說,‘張偉俊只是一桿秤’,我幫助總裁們稱出自己幾斤幾兩。”
總裁教練的職業原則
“我是總裁們最忠實的鏡子”
兩年多以來,張俊偉已經接了不下十個總裁的項目合作。記者問張偉俊,是不是不管什么樣的人,通過你的教練服務,都會更加符合企業的需要,做一個更加出色的總裁?
張偉俊謹慎地回答:不能這么說,“我只是總裁們的一面鏡子,是一面非常忠實的鏡子。是唐僧就該照出唐僧,是豬八戒就不能照出一個帥哥。”張偉俊把這種“忠實的鏡子”當作總裁教練的職業原則。
在一份合同中,張偉俊這樣寫到他對總裁的要求:
“總裁的主要注意力應放在對自己的價值觀念、性格脾氣、領導風格、管理特點等方面的進一步自我意識、自我覺察、自我控制和自我糾偏上……”
張偉俊嚴格把自己的工作限制在“心理學和管理學”的范疇內,僅僅是幫助企業總裁更正確地認識自己,提升自己。
“我給自己的定位就是‘做總裁們忠實的鏡子’,讓總裁看到自己是誰。或者說,‘張偉俊只是一桿秤’,我幫助總裁們稱出自己幾斤幾兩。”
在很多時候,張偉俊的工作是這樣開始的:經過兩天貼身的“親密”跟蹤觀察和專業的心理測試、360度調查后,他要向總裁提交評估報告,他會給總裁先聽調查過程中總裁在一些場合的講話錄音,然后向總裁提出問題:
這些話是你說的嗎?這些話是你該說的嗎?這些話是你職責范圍內該說的嗎?
還有,這兩天內,你一共表揚了員工幾次,批評了幾次。
再有,在兩個小時的會議中,你的臉部表情呈現中性的有多少時間,板著臉的是多少時間,微笑的是多少時間……
量表表現中,不但有數據,還有圖表,顯示出管理層中有百分之幾的人表示不敢跟總裁提意見。有百分之幾的人認為總裁需要專心只做董事長,而把總經理的位置讓一個得力的職業經理人來做……
一般來說,這些調查會以“總裁自答”和“他人回答”兩種形式呈現出來,總裁就可以看出二者有巨大的差距。張偉俊說,兩年來,這種調查結果對他所有服務過的總裁們都有著巨大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