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繼溫州、杭州、海南、常州相繼上演房價下跌、房市動蕩乃至房企倒閉后,廣州、北京、上海也紛紛傳出了房價降溫的消息,一連串房市變動使得年初就已經在業界傳得沸沸揚揚的“樓市崩盤論”再度發酵。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伴隨京津冀一體化
戰略的出臺,沉寂多年的歷史名城——保定卻悄然崛起,以“三天漲兩千”的勢頭成為當前
房地產市場的一枝獨秀。這讓人們驚呼,中國樓市怎么了?
發生這一系列樓市新聞的政策背景是:2013年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基本定調了未來樓市政策走勢。全會涉及
房地產四個方面,但對于“調控”卻只字未提。而剛剛過去的全國“兩會”上,李克強總理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同樣也是10年來首次沒有強調“
房地產調控”。政府不對
房地產進行調控,難道是要放任樓市自生自滅?
當然不是!
樓市控與不控都是正確的
早在幾年前我就曾預言:2011年春天是
房地產的“春荒”,2012年的春天是
房地產的“春落”,而2013年的春天才是
房地產“春歸”的開始,房價逐步下跌,這種狀況要持續到2015年,房價將下降到最低谷,真正迎來理性“春歸”,至此中國的
房地產將徹底告別暴利時代,走向
健康有序發展。如今,上海、杭州以及珠三角等地的房價下跌恰恰印證了我之前的預測。
告訴大家,過去政府對
房地產控制是對的,現在不控制也是對的。為什么這么說?過去控制,是因為中國人幾乎要被
房地產的熱度燒的失去知覺了。現在,不能再繼續控制了,因為中國人清醒了,高溫下僥幸沒有死掉,他們已經認識到
房地產走到頭了。老百姓以及
市場開始自我調節了,不需要政府干預了。
現在炒的沸沸揚揚的保定樓市上漲一事,在我看來,純粹是
房地產商忽悠老百姓的伎倆。如果沒有猜錯的話,這些搶房的人群和去年搶購黃金的中國大媽一樣,基本都是普通老百姓。真正層次高,對中國
經濟有所見識的人是不會輕易跑風去搶的。在此,奉勸那些對保定樓市垂涎的人們要慎重出手,不能再重演中國大媽搶購黃金反被套牢的鬧劇了。
當前中國
房地產過剩,泡沫巨大,這是業界公認的事實。中國
金融的命脈基本在
房地產業,全都是用鋼筋混凝土堆砌出來的,全是泡沫,這得了嗎?所以,政府現在要做的不是如何管控房價,而是要如何防范中國樓市的崩盤,避免重蹈80年代日本樓市的覆轍。
因此,讓
房地產理性回歸,平穩“軟著陸”,才是中國
房地產發展的關鍵。中國
房地產暴利時代應該告一個段落了,未來我們的一線城市要嚴格調控,二線城市要有情調控,三線城市順其自然,四線城市適度扶持,五線城市重點扶持。未來中國房價走勢是:一線城市大降,二線城市微降,三線城市持平,四線城市微漲,五線城市明漲。加權平均,房價總體是往下降的,這才是符合中國
經濟的發展規律。
對于
房地產,我們萬萬不能再搞“一刀切”政策了,因為“一刀切”往往砍掉了發達城市的尾巴,砍傷了發展型城市的頭。過去一腳油門,一腳剎車,再來一腳油門,再來一腳剎車,長此以往中國
經濟折騰不起啊!
現在中央已經認識到這一點了,對
房地產市場分類調控、因地制宜的新思路也越發清晰了。還是那句話,只有讓
房地產“軟著陸”,才能實現中國
經濟從高速走向平穩。否則一腳剎車踩得太死,很容易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新型城鎮化不能唯
房地產回首改革開放30多年,過去我們是用工業化助推了城市化,現在和未來我們要走城鎮化引領產業化的道路。
前不久剛剛出臺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簡稱《規劃》)為中國城鎮化的中長期發展指明了方向:60%的城鎮化率水平、實現1億人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形成“兩橫三縱”為主體的城鎮化
戰略格局、推動中西部城市群的發展……一系列關于城鎮化建設的發展目標無不透露出對
房地產、基建、環保等領域的利好消息,尤其是
房地產機遇更大。對此,有專家甚至預言,城鎮化的過程將給中國
房地產行業帶來另一個“黃金十年”。
對此,我一直強調,城市化、城鎮化、城鄉一體化、產業集群化、三農現代化、祖國現代化,這是
經濟發展的必然規律。一個國家的城市化、城鎮化及城鄉一體化離不開
房地產,但不能唯
房地產。城市化僅作為一個星級賓館,需要消費者做支撐。這個消費者是誰?就是產業化。因此在城鎮化建設中我們需要注意的是,我們的城鎮化要為子孫后代留下發展空間,不能一窩蜂的搞。我們這一代人最后終將離去,但城市依舊存在。如果沒有好的項目,作為前輩的我們應寧缺毋濫,土地該閑置就要讓它閑置。什么叫可持續?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唯有把空間留給空間,因為有空間才有未來。
為了落實《規劃》決定,助推新型城鎮化進程,促進中國城鎮化可持續發展,我的“六朵姐妹花”之一即“探尋中國發展型魅力城市”大型公益活動已于上月底在北京正式啟動。這項由華佗論箭組委會攜手中國國際
經濟交流中心、中國城市發展研究院共同發起課題研究、數據采集及實地調研的公益活動,是以“智慧發掘,魅力發展”為主題,以發展型中小城市為主體,以“發掘城市潛質、提升城市基質、成就城市品質”為宗旨,根據“政務環境最佳”、“生態環境最美”、“成長環境最好”、“信譽環境最優”、“
經濟環境最強”五大標準,歷經“指標體系構建”、“專家實地調研”、“廣泛征求意見”三個階段,最終遴選出十家“中國發展型魅力城市”。
城市承載著歷史,城市孕育著未來!我希望更多的城市人能夠關注和參與到“探尋中國發展型魅力城市”活動中來,共同攜手向外界展現城鎮化進程中,中國城市創新的個性化,中國城市發展的差異化,進而助推還原中國城市“城市功能——公益而不功利,城市環境——豐美而不豐滿,城市人文——阿拉(自我)而不排外,城市
經濟——強大而不飽和,城市發展——從容而不匆忙”的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