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于北京地鐵要調價的動靜著實不小啊,政府主管部門開始價格上調的調研了,喜歡說話的各色人等也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了,這還真的挺熱鬧的。在各種各樣的觀點和言論中有一類是比較打眼的,這就是認為北京地鐵的超級擁擠是因為價格太低導致的,因為價格太低選擇乘坐地鐵的人就格外多而導致地鐵前所未有的擁擠。非常有意思的是以此為理由主張上調地鐵票價,從而分流地鐵乘客,降低地鐵擁擠的人們是不是忘記了當初北京大規模建設和發展北京地鐵網的原始初衷了?在北京居住時間稍久一些的人一定還記得北京原來的地面交通的壓力到底有多大。若干年前,一提到北京人們想到的就是沙塵暴和堵車。當時全國各地基本不怎么堵車,堵車幾乎是當時北京的專利或者別稱。為了解決這兩個與北京身份極不相稱的難題,北京市下了大力氣整治、疏導和緩解各類與此有關的影響因素。僅就地面交通擁堵一項,北京市投入巨額資金大規模建設地鐵網絡,以圖取得降低地面擁堵的效果。經過多年不懈的努力,北京的地鐵網絡空前的發達,運力大幅度上升,每天運送乘客超過千萬人次。實事求是地說,北京建設龐大的地鐵網絡,采用極為低廉一票制單一票價其中重要初衷就是吸引更多的乘客乘坐地鐵出行,從而緩解地面交通的壓力,降低地面擁堵的程度。現在實現了這個目標了,突然大家又要把好不容易吸引過來的人流分流出去,依靠提高票價增加乘客成本的方式來減少地鐵乘客的數量,從而降低地鐵的擁擠程度,這實在讓人哭笑不得了!最為簡單的一個問題就是打算把這些乘客分流到哪里去呢?分流到空中去嗎?還不是再趕回到地面上去嗎?讓這上百萬的人步行上下班或者騎自行車上下班嗎,如果不現實那還不是繼續增加公共交通運力嗎,公交車的數量再繼續增加,那么地面的擁堵又該咋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