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報】報導:培訓師衣著光鮮,收入可觀,很多人都羨慕,認為:只要動動嘴皮子,幾千上萬的收入就落袋。其實講師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行走江湖除了藝高膽大,風險控制必不可少!想想也是,培訓師每次上課時,面對陌生的環境,該企業該行業也不一定完全了解,臺下的幾十上百位學員幾乎都不認識,這些學員什么樣的背景,性格,工作資歷等都不清楚,如何讓這些學員在很短時間內認可老師,還要隨時準備處理意外情況(如麥克風壞,設備或資料不齊全),應對刺頭學員的刁難等,真是挑戰很大! 祖國醫學認為:上工治未病!事先預防的成本最低。子淳在課前風險控制方面,建議要問三句話:A培訓主題與培訓需求匹配嗎?培訓需求是否準確是一個課程能否成功的關鍵。在目前的培訓業,企業HR-培訓機構-講師處于信息不對稱狀態,培訓機構往往在單子確定后或授課前3-7天才告知講師客戶單位名稱,這樣留給講師了解客戶信息的時間往往只有不到一周的時間。企業HR是企業與培訓機構溝通的橋梁,其負責的培訓任務往往由公司高層下達,而高層由于忙碌,很少詳盡告知HR關于培訓的要求和期望,從而容易發生溝通偏差。也從而使培訓機構和講師得到偏差信息。這就是為什么很多優秀講師在上課前會主動和高層領導交流,了解其期望的重要原因,以確保copy不走樣。舉例:在08年金融危機期間子淳給一家集團公司上危機管理,事先HR和培訓機構共同確定的主題是危機意識和危機體系建立,包括媒體應對。課前30分鐘,集團總經理來了,一溝通,發現他期望的是在金融危機背景下,全員減薪5%的情況下,如何加強內部管理,度過難關。我上課時就更多提及如何加強管理以減低成本,改進商業模式,終于涉險過關!(在很多公司,公司老總對于培訓效果具有一票否決權)。風險控制措施:1、授課大綱經企業HR和培訓機構簽字確認。2、事先深入了解客戶企業、領導人和所在行業,如果有朋友在這個行業,一定多請教,他能道出很多行業內幕和同行真實的反饋。3、課前一定與客戶領導做溝通,一旦發現授課主題與領導期望不符合,馬上調整,以領導要求為準,同時告知HR和培訓機構。
B今天要來的最大領導是誰?很多培訓師遭遇“滑鐵盧”很多不是因為授課技巧和專業度,往往是人際關系的處理和拿捏不當。學員如果都是平級或只是基層或中層干部,都還好辦。一旦有一個或幾個高層人物出席并“混跡”于學員中,培訓師要十二分地注意!子淳遭遇過的最大“滑鐵盧”就栽在這里,2002年應邀給某民營集團下屬子公司(我朋友在該公司做銷售總監)授課,老總有出場,學員從50多人走掉只剩3人。事后朋友才告訴我實情,在公司內部,他是老總的下屬;但他同時也是集團總經理助理,公司老總要向他匯報工作,所以他倆互動關系非常微妙,年齡也相差20歲,公司分為2派,上課時氣氛詭異也就不意外了。風險控制措施:1、了解:別讓領導潛伏。向HR和學員了解,出席的誰是領導,部門及職位;有幾位同時出席時就問誰最有影響力或號召力,性格如何?如何做到平衡?!2、尊重:主動與領導打招呼,攀談幾句,感謝與贊美必不可少,讓領導成為課程助力和核電站。3、頌揚:在一些正面案例中,把該領導化身為“主角”,笑果不錯;在說一些管理箴言時,讓領導代言:剛才在與徐總的交流時,徐總提到……
C我們以往上課是否有一些傳統習慣?傳統習慣是很多講師容易忽略的,是培訓機構不知道的,是HR認為理所當然的(所以你不問,我根本想不起還要講給你聽),例如:1、是否有固定問候語及手勢?2、是講師直接開場還是有主持人,領導講話嗎?3、今天30位學員是否會從頭到尾都參加?4、有哪位學員會提前離開或特別關照?5、課間休息和午餐時間是如何安排的?6、如果在企業內部上課,問:是否會有coffee break,是否放定時的背景音樂等。問和不問差別很大:問了,HR和培訓公司會重視,會事先關照講師或學員;發生問題也會客觀分析,不會把直接后果推給講師,否則發生問題時,講師就成了弱勢人物,最容易開涮的替罪羊!風險控制措施:1、一定要事先問!子淳提醒,切記,切記!2、傳統習慣在很多時候是要尊重的!如要調整,一定事先關照好HR和學員。3、期間發生意外時問學員,讓主辦方出面解決。(淳報主編周子淳原創,歡迎轉載,請注明出處,謝謝!)
三一培訓師沙龍預告,點擊詳情:4月19日,孫小小主講:“培訓師如何美化ppt及視覺思維培養”
關鍵詞: 風險控制 職場壓力 壓力管理 危機管理 情緒管理 N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