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特色】
中國人民解放軍一個連隊50年代初期進駐繁華的上海南京路后,在新的形勢下、新的環境中保持革命本色的故事。作品表現了社會主義的時代精神,塑造了新的英雄人物,反映了當時上海錯綜復雜的階級斗爭和社會關系。
而它最初的原型則來自一個普通連隊的事跡。1947年8月6日在山東省萊陽城西水頭溝小園村,華東軍區特務團把幾十名膠東農民子弟兵編在一起組成了該團四大隊輜重連,不久改番號為華東軍區警衛旅特務團一營一連。該連自1949年6月進駐上海南京路執勤后又被編為三營八連。面對國民黨反動殘余"腐蝕拉攏加破壞暗殺"的陰謀,八連戰士在看不見硝煙的戰場上錘煉出了"拒腐蝕,永不沾"的革命意志。1959年7月23日,《解放日報》在頭版發表《南京路上好八連》的通訊,此后眾多媒體競相報道。此后,沈西蒙接受政治任務,執筆寫出了話劇劇本《南京路進行曲》。在修改過程中,劇名曾先后改為《霓虹燈下遭遇戰》、《霓虹燈下的奇兵》等,此后在前線話劇團的排演中被正式定名為《霓虹燈下的哨兵》。1962年底該劇公演后,八連作為"兩個務必"、發揚艱苦奮斗精神的一面旗幟,立即在軍內外引起轟動。1963年初這部話劇進京上演,黨和國家領導人、軍委總部領導相繼觀看。4月25日,國防部正式將八連命名為"南京路上好八連"。5月8日,《人民日報》專門為此發表題為《永遠保持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的社論。7月29日晚,話劇在中南海懷仁堂隆重上演,劇團人員受到的接見。1963年"八一"建軍節,揮筆寫下了著名的《八連頌》。根據的講話精神,上海天馬電影制片廠將話劇拍成了電影,并于1964年底發行全國放映。
這是一支經過戰斗洗禮,富有光榮傳統的部隊;是著名的"南京路上好八連"所在的英雄集體。-4009982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