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11時30分,河北保定蠡縣6歲的男童趙梓聰墜入40米深井后,蠡縣公安局、消防大隊、120急救和村民自發組織的救援隊及時參與救援,周邊的社會救援力量也參與到了救援中,在經歷了107個小時的救援后,聰聰被醫護人員從井里抱出。但不幸的是,經過醫療專家確診,結果很遺憾、令人痛心。欣慰的是所有人從未放棄希望,堅持到了最后。
孩子被醫生已經確診死亡,蠡縣縣委發布了通報之后,孩子父親卻對救護車拉著尸體去火葬場有異議,非說孩子還有呼吸,要拉到醫院搶救。之前在現場,孩子的爺爺還跪在地上對救援人員表示感謝。本是受害者的家屬,一轉身就大鬧醫院,讓人大跌眼鏡。
孩子的死亡令人痛心,在政府、社會各界包括醫院都拼盡全力的情況下,家屬不理智的做法讓人心寒。近兩年來興起的“醫鬧”風波,不僅給醫院帶來負面影響,而且給醫務人員的身心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傷害。面對醫鬧風波,如何對醫務人員進行心理援助?
重大的事件對組織和人員傷害是非常明顯的,不僅包括身體,更包括心理。醫患糾紛不僅影響醫院的形象、信譽、資產,對醫患糾紛的當事人、科室團隊、技術骨干、管理層都會產生重大負面影響,同時還會影響到整個醫務人員的情緒、心態、士氣。如不能及時、有效的進行心理干預,會直接影響醫務人員的身心健康,繼而影響到工作,引發潛在醫療事故。
一是改善執業環境。中國醫師協會的《第四次醫師執業狀況調研報告》,認為不讓醫生流汗再流血是一個不能成為要求的要求,要對暴力行為采取零容忍的態度。還給醫務人員一個職業尊嚴和應有的聲望。
二是妥善處置糾紛。維護患者合法利益的同時,要維護醫院和醫務人員的合法利益,提高處置透明度,讓每起醫患糾紛的處置結果,經得起法律、歷史、同業的檢驗,讓那些惡意傷害醫務人員的行為受到社會的譴責和法律的制裁。
三是謹慎內部處理。出現醫患糾紛后,有關部門要建立科學、合理的處理辦法,包括法律、行政、經濟等方面的處理。同時,給醫務人員申訴權。
四是科學的開展心理干預是醫院實行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措施。除了醫院自身的精神科外,可以借助醫院外正規的心理機構,在心理專家專業性和嚴謹性的引領下,制定干預計劃,組織干預隊伍,進行心理評估,確定被干預對象,選擇干預方法,評估干預效果。目的是使醫務人員擺脫醫患糾紛陰影,消除心理傷害,促進身心健康,恢復社會功能,繼續服務患者。有效的心理干預,能夠使醫務人員心理能量盡快復原。
職場心理風險管理專家上海尊心心能原EAP員工減壓幫扶中心為您提供組織健康診斷、職場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個體減壓咨詢輔導、員工健康輔導專員培養、績效領導力教練以及員工減壓屋建設等的服務;并提供團隊拓展/精品戶外定制/城市尋寶/美食DIY/童軍訓練營/高端親子活動/白領聯誼等開心活動的策劃和定制服務,以求全方位緩解職場壓力,預防職場心理風險,降低關鍵人才流失率,提升團隊心態績效和行為績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