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飄香時,端午佳節日。每年端午節都要感慨一番,當和家人團聚吃著粽子時,的確應該感謝一代文人騷客愛國詩人屈原。在投江而死的悲壯故事里,我們找到了憂國憂民的大丈夫、大英雄形象!常常令人扼腕嘆息,遺憾不止!
汨羅江的故事激勵了一代又一代年輕人愛國憂民,但時代的足跡,隨著江水婉轉。站在江邊眺望,我們不禁要問屈原當年為何要投江而死呢?是楚懷王的猜忌和疏遠嗎?是楚國振興無望嗎?作為一個當時的大夫,一個大詩人,一個輔佐王侯的忠臣,為何一步步淪落到江邊,繼而陳江而死呢?屈原的隕落是否該引起我們的思考呢?他的忠誠也許蒼天可鑒,他的愛國也許世人皆知,他的勸諫也許肺腑忠肝----但是他知道嗎,楚王聽不進去啊!你的救國良藥再好,如果不被吃到肚子里,也治不了病啊!你為何不能把良藥變成甜口的呢?再好的藥不被吃下去也發揮不了藥效啊!用現在的話說,屈原的情商就不敢恭維了!“芳不得薄兮---”自己為何不能得到大王的親近呢?作為大王的臣子下屬,要為大王分憂解難才是啊,該當黑臉的你要當黑臉,哪能當著滿朝文武的面揭大王的短處呢!所以屈原逐漸被楚王疏遠乃至最后流放,歸根到底不能僅僅怪楚王耳軟心活聽讒言不納忠語,作為臣子的屈原也應檢討一下自己吧!作為下屬要時刻為老大考慮,要及時補臺而不能拆臺,要知道規過于私室,揚善于公堂的道理!要善于溝通,換位思考,給人面子和臺階時也是給自己面子和臺階啊。綜合來看,屈原的失寵與自己的孤芳自賞乃至傲慢無禮有很大的關系!你可以有才,你可以愛國,你可以清者自清地獨處一隅,但是你的溝通方式能被大王接受嗎?不能被接受的溝通就是無效的溝通,一個常常做無效工作的臣子能算聰明和智慧嗎?或者說連及格的水平都不到吧!一個不和諧的臣子,一個不夠職業的下屬,往往會執著于自己認為很正確的事。
吃著粽子,想著管理。作為下屬,一定不要太學習屈原的執著,不要學習他的溝通方式。要從他的毀滅中吸取教訓,好好地做個好下屬。修煉好自己的情商,替老板著想,處處給老板面子和臺階,有建議私下里提醒或規勸。和老板一起探討管理智慧,和老板一起承擔風險,做個會溝通有智慧職業感強情商高的下屬吧!相信這樣,江邊將是另一道溫馨歡悅輕松的風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