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道德就是從事一定職業的人在特定的工作和勞動中所應遵循的特定的行為規范,在醫生這個職業講就是“醫德”,發生在南京市兒童醫院的一幕,不能不讓我們深思和動容:
11月3日,徐寶寶的父母帶著眼部發炎的徐寶寶到南京兒童醫院就診,沒想到第二天,徐寶寶就死在了這個醫院。在救治過程中,徐寶寶的母親曾三次向醫院的醫生和護士下跪,得到的回應卻是冷漠和推諉。在輿論的壓力下,南京市的衛生行政主管部門進行了前后兩次結果迥異的調查,最終事實的真相大白于天下,南京市兒童醫院有12人受到嚴厲處分,醫院方面向徐寶寶的父母賠償51萬元。——央視《經濟半小時》報道
事情的來龍去脈央視的報道很清楚了,我們為一個本不該消逝的生命扼腕嘆息,無法理解事件中冷漠、麻木的所謂“醫生”,慶幸第三方調查的結果讓真相大白,還了早夭寶寶父母一個公道。最近很多企業要講關于誠信和職業道德的課程,說明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不講職業道德去損害顧客利益和破壞商業規則,顧客的滿意度就會下降或喪失,公司的品牌最終會受到影響,因為這將決定著員工未來行為的導向。
企業在雇用員工之后,由于監督成本很高,企業不可能完全監督員工的努力程度和工作態度,員工可以選擇努力工作、真誠熱情對待顧客,也可以選擇偷懶或“驅趕顧客”并有被抓住后解雇的風險,經濟學家把這種可能性叫做“道德風險”——當無法監督人們的行為時,他們會有不適當的行為傾向。醫院作為一個服務機構,所有的患者和家屬也是醫院的客戶,拋開“醫者父母心”的概念不談,就算作為對客戶應有的服務也是行業職業規范所必須的,可惜我們看到的是部分所謂的“醫生”卻認為你們是來找我麻煩的,是來求我救命的,就算下跪也是應該的。可見如何防范道德風險是醫院管理不得不考慮的話題。
影響職業道德的因素主要有上級的行為、周圍同事的行為、行業的職業道德規范、社會的道德風氣和企業的政策,從“徐寶寶事件”中可以看到,除了當事醫生本身的醫德之外,“一級護理”沒有執行、值班紀律沒有監控、事后調查沒有公平公開公正的機制、處理危機沒有預案,都反映出醫院在管理上的缺失。有的企業認為職業道德我們常常講,其實作為口號的多,對企業經營業績影響不大,殊不知“道德風險”會帶來“道德成本”,忽視了職業道德的修煉和營造職業道德的氛圍,看看我們都為此付出的代價:徐寶寶的家庭永遠失去了一位親人,社會也少了一個可能大有作為的棟梁之才;第三方調查需要組織大量的人力物力,某種意義上講也是社會資源的浪費;當事醫生可能永遠都不能行醫,12位相關責任人受到了處分,醫院要賠償51萬元,品牌和公信力的受損無法避免,在這個事件中,沒有贏家!
我們常說“一次做對”的成本是最低的,如果醫院在員工的職業道德修煉上進行有效的培訓和引導,真正建立良好的職業道德文化氛圍,輔以保障機制,也許這些悲劇就不會發生,讓我們做點事情,避免生命無謂的犧牲吧!
如何成為一個即講誠信又能夠帶領他人找到誠信的卓越領導者?企業需要的職業道德是什么?如何在企業建立和推行職業道德文化,以及如何修煉以誠信為核心的職業道德。歡迎參加王哲光老師的《卓越人士職業道德修煉》尋找答案。
原創文章,王哲光wzheguang@163.com歡迎來函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