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本課程面向新能源企業管理人員、項目經理及投資人員,聚焦風電、光伏、儲能等項目的國內投資合作談判場景,深度結合國家最新政策(如發改價格〔2025〕136號文)、市場化電價機制及技術經濟模型,系統提升學員在政策解讀、風險定價、利益分配及長期合作中的談判能力。通過真實案例拆解、數據驅動決策工具、全真模擬談判,幫助學員掌握從策略設計到執行落地的全鏈條技能。
課程大綱
Day 1:政策框架與談判策略制定
模塊1:新能源合作政策與市場邏輯
1. 核心政策工具解析
o 電價市場化改革:
? 存量項目(2025年6月1日前投產)采用差價結算機制,增量項目完全市場化競價。
? 案例:某光伏項目因未預判電價波動導致IRR下降5%,被迫重簽購電協議。
o 綠證與碳交易聯動:
? 綠證收益與市場化電價分離,需在談判中權衡環境價值與電價收益。
o 儲能配套政策:
? 光儲一體化項目可豁免部分消納責任權重,提升談判溢價空間。
2. 市場動態與競爭格局
o 區域選擇策略:
? 負荷中心(如華東)電價高但競爭激烈,西北地區消納空間大但電價低。
o 技術降本路徑:
? 光伏組件效率提升至23%、風電大機型應用,成本壓縮10%-15%。
模塊2:談判準備與策略制定
1. 信息收集與風險評估
o 四維情報模型:
? 政策動態(如省級競價規則)、對手技術實力、財務成本(如硅料價格波動)、合作歷史。
o 風險地圖繪制:
? 高波動場景:電價下跌超預期、綠證收益未兌現、消納責任權重動態調整。
2. 利益分配模型設計
o 階梯式報價策略:
? 初始錨定:按煤電基準價設定上限;二次讓步:附加儲能服務或設備租賃條款。
o 非價格杠桿設計:
? 賬期金融化(如承兌匯票支付)、捆綁政府資源(如地方稅收優惠)。
Day 2:談判技能與實戰演練
模塊3:談判技能與高階技巧
1. 數據施壓與心理博弈
o 成本模型拆解:
? 示例:展示組件成本(1.8元/W vs 對手2.2元/W),迫使對方降價。
o 錨定效應應用:
? 話術:“同類項目IRR已降至8%,貴司報價需匹配行業基準”。
2. 沖突化解與利益交換
o 三階讓步法:
? 第一階段:僅讓步服務條款(如免費運維);第二階段:小幅電價讓步;第三階段:捆綁長期協議。
o 拖延戰術破解:
? 話術:“若本周未達成協議,我方將啟動備選方案(如與其他廠商合作)”。
模塊4:全真模擬談判與復盤
1. 場景1:光伏項目競價談判
o 背景:參與省級年度競價,需報價低于1.5元/W且綁定儲能,對手以“技術專利”要求溢價。
o 破局點:利用IRR模型證明儲能配套可提升收益10%,要求分階段支付專利費。
2. 場景2:風電并購協議談判
o 背景:收購老舊風場,賣方隱瞞設備衰減風險(實際IRR僅6% vs 宣稱8%)。
o 策略:引入第三方盡調報告壓價,附加對賭條款(發電量達標后補差價)。
3. 場景3:儲能合作開發談判
o 背景:電網公司要求配儲20%,但企業成本超預算。
o 解決方案:提出“共享收益”模式(電網承擔50%儲能成本,分享峰谷套利收益)。
模塊5:三維復盤與改進計劃
1. 策略漏洞掃描:
o 高頻失誤:過度依賴口頭承諾、未預留政策變動調整條款36。
2. 個性化改進方案:
o 示例:建立政策動態追蹤系統、參加IRR建模培訓、每月復盤3次歷史談判記錄。
課程特色
? 數字化演練:談判博弈模擬軟件,實時呈現條款調整對IRR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