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口號由“制造大國”向“創造大國”的轉變,“創新”的含義被升華了許多,人們的心氣也高了很多。特別是引以自豪的“勤勞、智慧的中國人”被再次提起,當代人更加自信認為中華民族還有很多可創造的東西在我們的大腦里沒有被發現。由此,企業里的領導者也越來越多地用“創新”來鼓勵、激勵下屬開展工作,并且在發現員工無法很好地完成工作時,領導也愿意用“多動動腦子,有點創新意識”來啟迪下屬開展工作。 可哪來那么多創新?有多少工作是創新來的?大家看看曾經在2007年紅極一時的“藍海戰略”是什么,不就是核心優勢的翻版!大家看看2005年被許多人看好的杰克韋爾奇為什么來中國沒有想象的那么受歡迎,不就是他說的正是我們自己已經知道的! 企業領導經常苦惱下屬的工作結果不好,反復叮囑的就是做不好、甚至更本不做。領導們便想了,這都是員工不動腦子的反映,一定要他們改,必須得改。要改就得創新,不能墨守常規。領導開始在會上不斷講“要學會創造性地工作,不只是聽從領導安排”。 其實錯了。不是企業欠缺創新太多,是現有規矩執行得不徹底。在為企業服務的這些年里,深深體會到中國人的智慧是什么:嘴上說的和手里動的不是一碼事,耳朵聽明白行動上沒有反應,不好的結果總是有理由。前段時間給企業課前留作業,到了現場有的人就是不交,他的反饋是“沒時間”、“怕做不好”、“都在腦子里做不做無所謂”。可現場有以位上海小伙子立刻指出來:別管好不好,要先做出來。這不是技術問題,這是執行力問題。 在企業里特別成規模企業里,絕大多數工作只要“認真”就可以,根本不用談“創新”。即使真的需要新辦法解決,那也不是我們所理解的創新。難道解決我們沒見過的一個問題就是創新?扯淡,真的是扯淡。生活中要解決的問題多了,那都是創新?管理企業過程中,基本要義是立好規矩,然后執行好規矩。正常的解決問題不是創新。不要動不動就提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