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中國企業聯合會和中國企業家協會
地點:吉林省 - 長春
時間:2012/9/1 0:00:00
由中國企業聯合會和中國企業家協會主辦的“2012中國企業500強發布暨中國大企業高峰會”于2012年9月1日在吉林省長春市舉行。圖為華彩咨詢總裁白萬綱參加圓桌論壇。
白萬綱:我講五點:
第一,在把握國際宏觀,從國際上來看,文明沖突論已經走向體制沖突論,歐美亡我之心不死,共產主義和資產主義的沖突被歐美政客精英關注,尤其帶來國企威脅論帶動我們對國際核心資源和核心技術獲取難度驟然加大。把握國內的宏觀經濟,國內從舊三架馬車走到新三架馬車,城鎮化國土資源整合化和金融化,這三化構成國內的新發展三架馬車,如何把握這兩個力量,國際上思潮的泛濫,包圍圈的泛濫,另外如何把握國內范式力量的轉換,給制造業企業帶來新的挑戰,在這里要形成制造業發展的新絲路,作為一個策源地提出新范式,新的力量。如何把握國際國內這兩股力量?
第二,國際化路徑必須由簡單的傻乎乎的農村包圍城市走向必須講全國聯歐聯美抗日韓,大家必須深刻體會,為什么越是歐美形成包圍圈包圍我們聯歐聯美抗日韓,日韓跟我們的技術是接代,歐美技術是跳代,如何進行跳代進行價值鏈的聯合,優秀制造業企業龍頭制造業給中國制造業找出一條出路呢?今天玉柴的晏總來了,他們曾經在如何把握國內還在做歐二的時候,如何跳代到歐五技術,遠遠跑在前面,做到400億的規模,實在令人感嘆。如何在國際上把握聯歐聯美抗日韓的大風潮。國內必須形成在B2B裝備產業上如何高壁壘化和在消費產品上如何打造明星產品,中國缺乏明星產品意識已經很久了,中國望著蘋果、望著三星(微博)流口水令人厭倦了,中國制造業企業何嘗學習過美國式制造模式,先燒錢再掙錢,科學燒,燒消費者的習慣,燒市場的力量,最后燒出明星產品,可惜我們沒有,如何形成這樣一種力量。
第三,舊優勢、人口優勢、成本優勢、市場優勢已經蕩然無存,不能再把它當回事了,再舊著比較優勢發展死路一條,看看鄰國日本就知道了,我們必須走到新優勢上。
1、融合優勢。過去講融合,制造業最牛的融合產融結合覺得牛得一塌糊涂,牛得震撼八方了,新的融合方式產、服、融、創四個方位的融合,尤其用服務把產和融打通,用創新把產和融高度提高,過去中國講產融結合惡心到什么程度,持有銀行、證券、保險、信托就敢叫做產融結合,我們意識到所謂產融結合就是用金融工具、金融產品、金融人才、金融信息改造制造業的價值鏈,改造制造業的供應鏈,乃至于改造制造業的產業鏈,最終謀求改造制造業的生態鏈,在這一點上你們不信問問寶鋼董事長,東方鋼鐵網去年已經干到了2000多億,“十二五”末至少能干到5000億,我認為如果考慮到中國大宗商品即將電商化的浪潮,這個數字還打不住,如何思考融合優勢,他們為什么能夠在中國傳統產業如何低迷的環境下打通,利用融合,未來不會存在經典的制造業,一定會存在融合的產業,如果不能融合,你就麻煩了,如何理解融合?包括海螺以后不會再作為一家水泥企業存在,而是會作為一家建材整合商存在,介于甲方和乙方之間的交易方存在,這是融合的力量。
2、速度的力量。中國現在沒有培養出速度崇拜,沒有在內部形成周轉率崇拜,沒有在外部形成商機普獲存在,沒有在整個市場上形成反映和學習速度崇拜,這是中國制造業最為愚蠢的,如何把握速度優勢,形成速度能力,從決策上和組織架構上就發現是不速度的,反速度的,從全球來看,但凡要發展得好,柔性組織、矩陣式架構,內部多層次的非正式部門委員會的推進為速度最為關鍵的,中國的老大笨粗重金字塔式的架構、多層次的架構已經嚴重阻礙了內部的速度、思維的速度,交融的速度,創新的速度,學習的速度,如何形成速度優勢。
3、如何形成大時空的優勢。剛才文銀董事長在講三星,三星戰略有200年的戰略,但是三星的老師松下有250年的戰略,亞洲最牛的一個泛金融企業軟銀居然有300年戰略,如何理解這一類企業的發展,是我們的思考,大時空格局如何形成?包括我前年到中國若干央企評價他們的“十二五”規劃,我遺憾地說,央企這個層面到國民經濟最核心的幾大企業層面,他們的戰略只有區區五年戰略,太可笑了。到央企層面,至少應該是20年的戰略,但是我們只有5年的戰略,我們不具有時間,我們做了時間的敵人,而不是朋友,韓國的厲害就是把握了時間,時間隨便一個小企業都有幾十年的戰略,這是最讓我們害怕的,日本的綱領性的兩個文件,一是著名的田中奏折,這是理解日本的關鍵。關于日本國民性和時間的論述。
第四、中國企業必須從機會型多元化走向戰略型多元化,形成中國產業周期的發現和管理。男怕入錯行,中國企業到底應該做哪些未來適合我們做的產業,如何形成中國產業周期?如何利用基因重組能力,形成中國企業蛻變、雜交、基因重組等這樣的能力,就像一個生命一樣還要有糾偏能力,這是全球專家都一致認為美國最厲害是靠糾偏能力。
我們必須要把握超級集團戰略和超級集團管控,很可惜很多大企業領袖企業只制定了如何管好分公司和子公司戰略,卻沒有思考如何管好供應鏈乃至產業鏈,乃至于如何以我為主組建生態鏈,很多人在哀嘆等待政府給我們制定安排制度和打造若干公共產品,我敢肯定政府辦不好,必須由企業把生態鏈構起來,企業往前邁三步,政府往前邁半步,絕對不能指望政府往前邁五步,你原地不動,嗷嗷待哺,這是弱勢心態、弱者心態、怨婦心態。
管控意識不行,不能老是把自己的子公司、分公司管好,還要謀求哪怕不擁有產權,控制供應鏈和產業鏈,控制生態鏈,乃至大企業之間構成合法的卡特爾、托拉斯,我在各個產業部門當中呼吁的。
最后,中國必須構筑央企、成熟企業、民企合理的傘形架構,央企做雨傘的骨頭,撐起產業的脊梁,引領產業的進步,形成技術格局,立即向成熟企業和民企轉移,成熟企業和民營企業包含市地屬企業國企,民企沿著央企打開的產業的格局,形成產業標準推進市場轉化,央企未來絕對不能成為利潤的主力軍,必須成為技術進步的主力軍,必須成為締造產業,打造國際優勢的主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