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壓縮是一項具有戰略意義的管理改進活動 成本優勢的巨人卻是成本管理上的弱智。麥肯錫這樣評價中國的企業。 據波士頓咨詢公司的報告,中國制造業人力成本僅及美國的2.2%,相應帶來的采購成本、服務成本低得多,這是中國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殺手锏。國人也對此津津樂道,成本低廉就意味著擁有更多的利潤空間。但回過頭來細想就覺得不對勁了。 實際上,即使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年份,中國很多企業也是些許微利或是賠本賺吆喝的。以IT業為例,全球20%的PC、超過60%的數碼相機、70%的DVD、80%的掃描儀等等,都是在中國制造的,然而,為什么低人力成本的中國IT企業平均利潤只有5%~10%,而高人力成本的戴爾、英特爾的利潤率卻高達70%~80%? 為什么原材料價格稍稍抬頭,整個行業的業績就大幅跳水?為什么中國所有銀行的利潤相加僅略高于匯豐銀行一家的利潤;中國啤酒銷售量世界第一,可全行業的利潤只相當于一家世界中型啤酒廠的利潤? 除了品牌與技術層面的差距,還有一個被我們長期忽視的問題:成本管理。坦率地說,我們并不懂得如何去系統控制成本,一味以單一的人力成本優勢寬自己的心,而浪費大、次品率高、單人效率低等通病直接抬高了中國企業的綜合運營成本,侵蝕了原本豐厚的利潤區。 隨著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揚,全球一體化招標采購成為趨勢,原材料上的成本優勢不復存在;弄明白了的歐美企業也把工廠搬到了中國,伴隨著民工荒,勞動力成本優勢愈發不明顯;預期不遠的人民幣升值也可能導致出口型企業的利潤縮水甚至歸零。 在新的競爭格局下,競爭變得日趨激烈。企業為了獲得戰略競爭優勢,從而取得超額回報,必須采用不同的競爭方法。帕拉荷拉德(C.K.Prahalad)認為,21世紀的競爭格局要求企業具備新的戰略方法和管理理念。戰略大師邁克爾.波特說:歸根到底,做企業只有兩種戰略:一種是差異化,一種是低成本,舍此之外,沒有第三種選擇!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越來越多的企業將成本領先戰略納入企業運行中來,成為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可多得的一件制勝法寶。調查顯示:要在當今全球化經濟中求生存,關鍵是通過世界級的運營效能,向顧客提供優質的具有競爭性價格的產品和服務(對212家美國企業關于“制造業未來競爭重點”的調查結果)。 格蘭仕是低成本策略在中國最成功的實踐者。格蘭仕成功的業務模式,實際上在影響著一大批中國的企業,為它們走進世界市場、成為世界第一樹立了一個中國化的榜樣。格蘭仕創造性地運用OEM方式打造了自己在世界范圍內的規模優勢,鍥而不舍地堅持專注、不貪心的戰略,持續地提高自己的成本控制能力,也積淀了適合其戰略的“苦行僧”文化。”格蘭仕將成本壓縮上升到戰略高度,最終使其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搶占市場份額,成為世界第一的微波爐制造商。 位于中國深圳的創維公司的廠房墻上掛了條標語:“現在的利潤薄了”,不過下面的粗體字顯示:“唯有控制成本,我們才能贏”。 特別是處在現今這樣一個產品微利時代,成本壓縮已經必須上升到企業的戰略高度,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前提——成本必須壓縮。 上個世紀90年代初IBM已經連續3年虧損,僅1993年當年的虧損額就高達80億美元。此時的IBM幾乎成了一輛沒人要的破車,沒人敢來接手這個爛攤子。在郭士納接受IBM首席執行官這一職位時,有媒體稱郭士納所接受的是“美國最艱巨的工作之一。”郭士納上任后推出了他的緊急指令:立即節約開支,出售缺乏贏利能力的資產以緩和流動資金短缺的危機;立即著手制定和實施重要客戶戰略,重在響應服務客戶的需要;立即著手研制中期業務戰略;要求半年內開始精簡裁員計劃;要求次年開始贏利,以挽回公司的市場形象和客戶的信心。 郭士納最拿手的技法就是削減成本。他將IBM幾個不贏利的下屬企業全部出售:賣掉了承包聯邦業務在內的幾個缺乏競爭力的部門,套回大筆急需資金;去除不必要的固定資產,郭士納不僅賣掉了處于曼哈頓市中心的57層辦公大樓,還將公司從老沃森時代就收藏的藝術品一一拍賣;他一反公司不裁員的規定,半年內就果斷裁掉4.5萬人。他旨在徹底摧毀舊有生產模式,大規模削減成本,調整結構。 事實證明,“工廠是可以淘金”。僅1993年一年,IBM就節省下了35億美元。大規模的裁員使習慣于期待終身就業的IBM來說,是異常不快的,不過,裁員后的IBM的確煥發了青春,整個集團步入了正常的運行軌道。 而日本的豐田公司更是此中高手。在其公布的2002年度中期決算報告中,2002年4—9月,豐田集團銷售總額為7.88萬億日元(100日元約合人民幣6.74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4%。這6個月豐田的營業收入增長了44.3%,純利潤增長了90.2%,達到5537億日元。所有這些數字均為公司歷史最高紀錄。 一個引人注目的事實是,豐田多賺的這些錢,并非是靠多賣車取得的,而是通過降低成本實現的。豐田總經理張富士夫在會見記者時表示,增長的2243億日元收入中,1500億來自于降低成本的努力,900億來自于匯率的變化,只有800億來自于銷售市場的擴大。也就是說,在增長的營業收入中,豐田“壓”出來的錢幾乎是賣車收入的兩倍! 在微利時代,競爭日益激烈,原材料價格不斷攀升等條件下,成本壓縮已經成為我們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而一系列的企業實踐都表明成本壓縮是具有戰略意義的管理活動——成本必須壓縮,工廠可以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