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的培訓才能真正讓企業得益?
當前,各種各樣的培訓越來越多。
然而,在這場風起云涌的培訓熱中,到底有多少是物超所值呢?
有一次在南京講課,有位學員告訴我,他去年曾聽過多堂有關“銷售倍增”、“如何成為億萬富翁”的課程,當時現場氣氛是很熱鬧的,為配合內容,講師手舞足蹈充分調動大家情緒,搞起了俯臥撐、相互擁抱、高喊口號等動作,有的年輕人為此還熱淚盈眶,事后他回味自離開課堂后并沒學到多少東西,倒是堅持啊、激情啊之類的勵志詞語聽了不少,只覺得腦袋空空如也。另外,偶然的機會通過其他渠道了解講師背景后,他很奇怪,一個今年才27歲的年輕人,根本沒做過多長時間銷售,卻有膽量教別人如何實現銷售倍增,一個從未創過業僅賣弄賣弄嘴皮子的人卻也會給別人傳授成為億萬富翁的方法,真是開了眼界了,那位學員曾經這樣問我:于老師,培訓行業是不是水很深啊。
現在,企業尋找培訓師,普遍采取的辦法是與培訓公司溝通或者外包給培訓公司,這是最快也是省的一種方式之一。但是,相對于大多數國內中小型企業而言,企業尋找營銷培訓師。往往是現實中需要提升或者需要解決問題等的時候,實際上培訓承載著“知識、技能、態度”某方面的發展,相對銷售量提升、份額提高等具體指標來講,可能對企業有其它不可比擬的重要性。所以,不但應該多種方式來找,如同“大海撈針”還得講究原則“絲絲入扣”。
例如,首先是確定本行業還是一些在某些方面有建樹的實戰型職業經理人演化的講師,這就是一個困惑企業培訓部門的普遍問題。
如果是一些行業,行業的營銷能力不強,需要開拓與突破行業的營銷能力限制,那么,選取一些既有多年豐富經驗,又一直在進行總結,同時又形成自己的營銷體系的真正實戰型人士做營銷培訓師是最合適的。他們能給企業以最有沖擊力、最有效的借鑒與啟示,能使企業獲得競爭對手沒有的核心能力,有可能形成核心競爭力。
現在,由于激烈的市場競爭,大多數企業都認識到市場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的競爭,是員工素質的競爭,都認識到培訓是投資最小、回報率最大的一項投資。知道應該投入,問題是不知道如何投入,往哪里投入。沒有搞清楚企業到底需要怎樣培訓,只知道請人來上課,組織各類培訓,結果可想而知,投入了大量的財力、人力和熱情,員工可能不領情,許多人認為我需要的,企業不做,我不需要的你做培訓,反而嫌麻煩,老板和員工都認為是花了錢沒辦好事。
作為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的CEO ,我認為,作為一名真正對企業有幫助的培訓講師除了熟悉企業戰略品牌塑造與管理的理論框架及企業戰略制訂流程外,還應具備豐富的實戰經驗。因為只有擁有了豐富的實戰經驗才能對國內外在品牌塑造與管理上典型的成功與失敗的企業案例的背景與解決過程有清晰的脈絡和解析,使員工對企業大背景、出現某個問題時的小背景、再到思維過程、競爭環境,以及解決之道提煉辦法沿著一條清晰的思路去發現和獲取過程中的知識,從而從理論和具體案例上發散開來,對學員進行“舉一反三”的引導。還有無論是面對中層還是高層學員,授課及演講風格都應當時輕松、活潑和略帶幽默的。這一點非常重要。須知,自從離開課堂后,幾乎所有的成年人都在不斷的“動”中生存,枯燥的靜坐會使得大家非常痛苦和乏味。
一個合格的培訓師應該是一位具有豐富營銷實戰經驗的人,而不僅僅是一個出身學府,而甚至連“一根針都沒有親身麥賣過的人”,只有自身本來就具有豐富的營銷實戰經驗,才能使得自己的培訓引發大家的共鳴,須知所有參訓的學員都是市場實踐者,千萬不要將培訓變成理論的敘述,脫離了實戰的培訓只能是空談,莫要讓一道美味的餡餅大餐淪為致命的陷阱。
于斐先生,著名品牌營銷專家,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CEO兼首席顧問,中國十大杰出營銷人,人民日報社市場報等8家權威媒體和機構認定的“中國品牌建設突出貢獻獎”獲得者,《中國證券報》特約品牌顧問,中國《品牌》雜志首席專家,《銷售與市場》培訓聯盟專家講師,中國保健行業十大杰出經理人,中國最具影響力營銷策劃100人,中國國際健康科學研究院副理事長,中國保健協會保健品市場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醫促會醫療美容整形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醫藥保健營銷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十多年的營銷生涯,成功服務過多個著名品牌,其領銜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是“中國管理咨詢行業最具影響力十大品牌”,現專業致力于品牌策劃、公關傳播、新聞營銷、招商代理、市場推廣、實戰培訓等營銷服務,出色的企劃力、整合力、執行力在行業中享有盛譽。
于斐先生根據自身在外企、國企、民企豐富的工作經驗和資深閱歷,長期致力于把低成本實戰營銷理論上升到實踐和方法的高度,在行業中率先倡導了多個在全國深具影響的營銷策略和模式,創造了可觀豐厚的物質和社會效益。其營銷案例入選美國科特勒營銷集團《中國營銷創新文庫》,并著有專業論著《決勝在終端》(浙江大學出版社)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