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創業不是心血來潮,不是激情蕩漾,而是準備經受災難的來臨,有一句話說: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許多人都贊成,而我認為機會是給那些“主動出擊并已經‘準備好了’的人”。實踐當中無不如此。主動出擊,何其容易,判斷,研究,經驗,閱歷,此時大派用場。度,把握準確與否直接關乎到創業成敗,這就是年齡無優勢各有千秋吧。
2、 有多少成就者,每一次擴張,都以創業心態來運營。特別是在發展中,更是以創業來發展,以發展來創業,互為輔助,攜手并進。
3、 當一個人在事業(職業人)順風之時,越往下走,做老板之必須具備的條件,總是在權衡之后,或安心做一個職業經理人,或自創業成就一番更大事業。無非二者之間去選擇。而只有一項在男人(女人)身上無有選擇,親人的諷刺,同事的陷害,自身的欲望,成功的誘惑等等恨源。這些恨源的產生無異于晴天炸雷,稍有血性之人,深沉之人,骨氣之人,傲氣之人,無不拼死一搏!據查證,上一代“成功者”,除了承接上輩的財富之外,無有一人不是在“恨天,恨地,恨自己”的“恨”上拼殺商海,決戰疆場,而浴血奮戰,硬是在無路之上踩踏出一條血路來,如成吉思汗大志所向“要一路殺將下去”擴充版圖,最后終于給兒孫們打下了統一中華的基礎。八十年代“成功者”在被人瞧不起的情況下,蹲地攤,走街串巷,烤肉串,開小飯店,挨家挨戶推銷產品,被人坑,被人騙,幾盡血本無歸,朋友棄,親人拋,家人怨,幾乎尊嚴全無……再說得重一點,“身無分文,只有買血,大年三十還在大街上頂風冒雪練攤……”其苦難常人難于忍受,太多的苦難,他(她)們承受著,沒有一本可以指點的書,也看不懂,無人給予指點,都說是趕上好時候,“改革開放”,有幾人不是血跡斑斑!現在的富豪排行榜上,隨便找一個民營大富,他不會有科班出身的狂傲理論,也不會有傲氣沖天,只會平白地道出人間之理,而且,深藏內心的那一股“恨”,不會讓你們知道,也不會去說。看現在的成功學書刊,在我看來全是表象文章,無一絲真玩意兒,有誰會說埋在心底的苦不堪言的“恨”。我在這里可以鄭重的言告,“恨”可以激發人的無限潛能,無論年齡大小,它可以讓你勇猛無比,策劃有度,沉穩有加,任何榮辱與身而不驚,任何再有大恥而不駭!不親臨之人無法體會,不親身體驗者無法言表,我曾經用五年時間去培訓,訓練十個人,至盡為止,每個人都可以獨擋一面,承擔重任,可總是離自身創業的距離差那么一步,雖然也同意出去幾位創業,可幾個月觀察下來,有其行無其意,雖也有其中一人曾經做過創業者,但,二次創業觀其下來,也還是無有其意,再細察之,終明一理,現在身邊倒有一人,以前不曾注意,近期其舉動,其進步神速讓其理明。讓其創業一公司,結果行、意具備,穩中求進,退二進一,章法有度,沉穩干練,激進而不熱情,熱情而不激進,可謂深得創業之法度。其因:此人,在公司時被受排擠……其慘烈與年齡極不相稱,從眼中漸漸收斂起的“恨”意時有表現。突發奇想,大膽一試,結果,大出意料之外!與其攀談,吐出心事,一切由于“恨”而起,“恨”自己無能,無力,無才,無智,“恨”己!一定要做出轟轟烈烈的事業,證明給世人,證明自己不是無能之輩……恨,無論認為偏激也好,取寵也罷,實際上的收效最是有發言權。在此,不再去探討,只是誠言相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