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想到創業,人們最關心的就是創業項目的選擇。那么到底創業者應該選擇什么創業項目才能成功創業呢?創業者的創業項目選擇,一定要從自身優勢出發,才能有效提高創業成功率。
因為中國的創業者來源于不同群體,有大學生創業,有農民工創業,有打工者創業,有公務員創業,而創業的成敗在于資源的有效利用。創業者的出身不一樣,專業不一樣,經歷不一樣,每個人自然擁有的資源和優勢也不一樣。因為成功是優點的發揮,失敗是缺點的積累,所以創業者要想成功創業一定要學會揚長避短。做你最擅長的事,最專業的事,最熟悉的事,最有經驗的事,這樣你才能以最少的代價獲取成功。
因為企業的類型有很多種,有制造型企業,有服務型企業,有銷售型企業,有科研型企業。所以創業者在選擇創業項目之前就需要做好自己的企業定位,你要清楚地知道自己適合做什么企業。比如農民做種植業,養殖業比較有優勢;大學生做科研型企業有優勢;打工者做制造型,貿易型企業有優勢;公務員做政府類項目有優勢。創業者只有找到與自己的資源相匹配的項目,才是你的最佳選擇。
可是,現在很多的創業者不是這樣思考問題。他們選擇創業項目不是從自身出發,而是聽說什么項目有前景,什么項目好操作,什么項目利潤高就開始做什么項目,其實,這樣選擇項目的成功率并不高。因為行業好賺錢不代表企業能賺錢,別人能賺錢不代表自己能賺錢。俗話說得好“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創業者要想成為贏家必須成為專家。如果我們不能從自己優勢出發,而是為了創業做自己并不擅長的事業,那么你既沒有工作熱情,又沒有競爭能力,怎么能成功創業呢?所以創業者選擇創業項目前一定要不斷地問自己,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擁有什么?只有找到了這三個問題的答案,你才好選擇項目。
因為只有你想做才會有動力,只有你能做才會有競爭力,只有你擁有了更多的資源,才能降低創業成本,規避創業風險。如果創業者違背了自己的意愿,選擇了一個你并不想做,并不擅長的項目,那么一切都需要從零開始,這樣的創業方式,你需要付出沉重的代價,而且也不一定成功。
因 為創業與企業不一樣。創業者在未創業前沒有任何企業資源的積累,唯一的競爭力就是你自己。如果你放棄了自己的優勢,那么選擇什么項目都不容易成功。企業進行二次創業就不一樣,他們有了經驗,有了客源,有了商業模式,有了財富積累,所以二次創業者可以跨行業,跨企業的進行多元化經營,這也是創業與企業的主要區別。如果創業缺少自身認識,而是盲目地跟企業家去學創業,那么你會輸得很慘。
中國很多創業者之所以創業失敗,他們不是要想著創業前怎么辦,而是想著創業后怎么?如果一開始不把事情做對,那么后來你跟誰學都沒有用。因為創業跟企業做的事不一樣。創業者是想著如何把孩子生下來,企業家是想著如何把孩子養大。所以創業者需要思考的是企業贏利模式和生存法則,企業家需要思考的是企業管理制度和戰略規劃。如果你的企業都沒有形成,學管理有用嗎?
因為今天的教科書,企業培訓,MBA商學院都是在討論孩子生下了怎么辦,而不是在思考如何才能把孩子生下來。所以企業管理培訓對創業者來說,意義并不一大。學習創業和學習守業,內容完全不一樣。如果創業者的項目沒有選對,如同小孩一生下就不健康,那么培育孩子需要付出更多的代價,而且還不能保障孩子的成活率,所以創業跟婚姻一樣,也需要門當戶對,你什么背景,什么角色,什么優勢就選擇什么項目創業,這樣的成功率要比我們盲目地選擇項目要高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