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中國大學生創業呼聲很高,成功率很低呢?因為創業是一項系統工程,不是人人想創業就能成功創業呢?雖然大學生相對于社會青年來說,他們的學歷比較高、知識比較豐富,但是對于社會環境來說,大學生也許就相當于小學生。所以大學生盲目創業,只有成為市場的犧牲品。
因為中國的學校教育離社會教育、市場教育、企業教育太遠,學習教的是理論知識,而且更多是理想化的理論知識,而社會卻是一個殘酷的、真實的環境。如果大學生把學校學的知識搬進市場、搬進企業,你會發現市場或企業根本不是這么一回事。所以大學生創業,需要先進課堂,再進市場。
當然,這種課堂不等同于學校的課堂,而是企業與學校相結合,理論與實戰相結合,理想與現實相結合,思想與行為相結合的課堂。這樣的課堂老師不是來自于學校,而是來自于企業,來自于市場,來自于社會。他們需要把社會真實的一面、現實的一面、殘酷的一面告訴學員,讓學員在進入社會之前能夠清楚地辨別哪里是機會,哪里是陷井,使學員在創業前能夠規避風險,提高創業成功率。
因為大多數創業者,在創業前都是按傳統的固定思維模式在規劃他的創業夢想。比如選地址、蓋廠房、做裝飾、買機器、招人員、造產品、建渠道、搞促銷、最后才產生銷售業績。可是,他們卻不知道,現在的社會進步了,市場變化了,企業增多了,競爭加強了。如果企業還是按照這種思維去做企業,你的企業還沒有賺到錢,可是本錢卻花得差不多了。最可怕的是很多創業者以為前面的事情做好了,后面就可以等著收錢了。他們卻不知道經營企業除了銷售創造利潤以外,其他通通都是成本,企業只要最后一個環節沒有打通,前面所有的開支都打水漂了,這就是大多數創業者失敗的主要原因。
也許有人說,這個思維有錯嗎?以前的企業都是這樣做的啊,是的,因為過去企業的產品不愁銷路,當然,企業只有把前面的研發、生產、包裝工作做好以后,產品就可以等著銷售賺錢了。可是,當今天的企業增加以后,如果所有的企業都這樣思維,那么你做的產品賣給誰呢?所以今天的創業者一定要學會逆向思維。老板在創業前,先不要想著如何投資、如何花錢,而是要想著如何賺錢,如何贏利。企業只有讓賺錢有保障,投資才不會有風險。因為不管多大的企業都需要追求利潤,更何況是小企業,只要三個月不進帳,企業就拖不起啊!要知道,對于今天這個供求于求的市場經濟,用錢換產品太容易,用產品換錢太難。所以今天的創業者思維一定是先有市場再有工廠,先有買家再有賣家,先有客戶再有賣主。
因為今天的社會不缺少產品,只缺少客戶,所有的企業競爭最終都是客戶的競爭。所以創業者在創業前,最先考慮的不是企業內部,而是外部,不是自己,而是客戶。如果企業有了客戶,那么你沒有錢也可以創業。如果企業沒有客戶,那么有錢也不要創業。
因為現在企業最難找的就是客戶,即使老板花錢打廣告,客戶也不一定相信,所以老板如果對企業經營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營銷方案,千萬別盲目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