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企業最大的資源不是機器,不是產品,而是企業里的人才。有了這群人才,企業就可以不斷地開發新產品,購買新機器,建造新廠房。然而,有的企業老板對于這些人才視而不見,充耳不聞,卻不知道這是企業最大的浪費。
知識的價值在于運用,企業招聘人才不是目的,使用人才才是關鍵。即使員工學歷再高,能力再強,如果企業老板不給予員工展現才華的平臺,不給予員工充分發揮的機會,不給予員工使用能力的權利。那么員工只能是英雄無用武之地。這對企業是一種浪費,對員工也是一種浪費。
當然,員工也不能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到老板身上。你們自己也要發揮主動性,讓老板更好地接近你,更多地了解你,更快地相信你。你要知道,你學習知識不是目的,只有運用知識才能讓知識創造財富、知識改變命運。在學校里,你擁有了知識也許是一件非常值得驕傲的事情,但是到了企業,你就學會忘記自己的學歷,而重視工作實踐。因為企業沒有人會關注你的學歷,老板和員工他們更關注你的能力,你的貢獻。所以從學校到企業知識需要有一個轉化的過程。這個知識轉化的好壞就會決定你工作業績的好壞。因為學校學習多數是理論知識,在不同時代,不同環境下,這種知識與現實會有差距。所以員工在工作中要找到結合點,理論不能脫離實踐,員工需要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要活學活用,學以致用,真正做到學有所用,學有所獲。
然而,我們今天看到的企業景象不是這樣的,多少有點另人失望。因為企業里有一大批的知識分子,他們完全沒有意識到自身能力的浪費。這些員工進入企業以后,他們天天只在企業里比職位、比薪水、比資歷、比權利。好可怕??!他們工作只想到自己的回報,沒有想到過自身的付出以及自身的成長。他們只關注薪水的增加,卻不關注能力的增長,知識的積累。所以一群腦力勞動的人才,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地變成了一群體力腦動的人,他們完全已經忘記了自己的肩上還有一個腦袋。
人的腦袋不用,這才是個人或企業最大的損失。其實,學習也是一個投入與回報的過程,一個人從六七歲開始求學,直到讀完大學,努力了多少年?這十幾年的時間、精力、金錢都投入在學業上,對于農村家庭來說,也許一個人上學需要付出全家人的經濟代價。全家人的寄托,全家人的希望,全家人的風險都投入到一個大學生身上?。】烧l能想到一個靠多年知識武裝起來的人才,進入企業后成為了一個最普通的工人。雖然造成這樣的結果,社會環境是有一定的影響力,但是更多的問題還需要大學生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一個大學生,你可能沒有理想的工作,可能沒有專業的技術,可能沒有良好的背景,也可能沒有創業的資本,這些都不可怕。最可怕的只有一樣東西,那就是你沒有發揮你大腦的力量。腦袋才是你一生最寶貴的財富。如果你今天不用自己的知識和能力來改變生活和命運,那么當年為什么要苦苦求學呢?你要知道,沒有工作別人可以幫你找,沒有技術別人可以教你學,沒有錢別人可以借給你用。但是沒有開發自己的大腦,別人就拿你沒辦法了。人生最大的浪費不是時間和金錢的浪費,而是知識和智慧的浪費。
也許你會找到太多的借口,說明自己的知識沒有用。但是這些借口只會讓你變得更無能。事實上,知識經濟到來,未來最有競爭力的員工就是知識型、學習型的員工,因為他們具有創造力、學習力、應變力,所以這類型的員工將來成為企業最大的財富。然而,很多大學用說自己沒用,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何運用或開發自己的知識。既沒有開發意愿,也沒有開發能力。所以就造成多年積累的知識放進大腦倒不出來,然后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慢慢地退化。
一個員工,不管你在哪個企業,哪個部門,哪個崗位都有你運用知識的時候。因為沒有哪個企業,哪個部門,哪個崗位的工作是完美無缺的,每一項工作都有他需要改良的地方,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好點子、好創意都是通過大腦思考而得來的。所以一個好員工應該是用腦去工作,用心去工作,而不僅僅是用手在工作,用身工作。
知識的價值在于運用。你學習了知識,積累了知識,運用了沒有呢?如果沒有用,那學到干嗎?知識不是用來做裝飾的,它具有創造力。它是用來改變生活和命運的一種工具,一種能量。沒有知識很可憐,有了知識不會用更可惜、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