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年,發生在全球時尚
市場的交易、收購、并購案件不勝枚舉,行業內的人除了唏噓風云變幻的時尚行業變革,更多了些對國內時尚行業發展路徑的思考。楊大筠從他的視角對國內時尚行業,尤其是服飾企業,如何通過收購、并購整合集團資產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電子商務對中國傳統服裝行業的沖擊有目共睹。但這種影響只是暫時的,互聯網對傳統行業的刺激,正是制造業和零售業的發展動力。中國的服裝企業一定要從投機的心態中脫離出來,如果在十年前與中國的企業家談投資,談長遠發展,他們完全不能接受,但在目前的形勢下,他們必須要考慮資本運作與投資的問題。
從數量上看,中國的上市服裝企業數量并不少,但問題在于,我們的服裝企業在上市后缺乏有效運作資本、擴大集團品牌價值的能力。截至2014年12月31日,中國紡織服裝企業在全球主要證券
市場上市的企業已達292家。其中,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含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北京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新三板)上市或掛牌的企業(2014年主營業務仍為紡織服裝)數為139家。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的紡織服裝企業103家。其中2014年新增上市公司2家,主要是在德國法蘭克福上市的2家服裝企業:菲克體育、雪鳥實業。
上市獲取低成本的資本非常利于企業持續發展,但目前國內服裝企業上市后,業績頻“變臉”, 很難看到中國的服裝類上市公司運用資本運作手段,形成資產平臺,在領域中形成有影響力的企業。上市公司很少將融資用于主營業務,“投機”是他們飽受詬病的地方,企業拿著上市后的資本去賺“快錢”,投進
房地產、基建、礦產等,或者偏重投資廠房、設備等固定資產。這個經營思路和國際服飾企業偏差比較大,也是阻礙服裝產業持續深度發展的主要因素。
對于國際時尚企業而言,品牌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國際企業會把錢花在并購上,掌握多品牌及品牌集群。在掌握的品牌資源越來越多后,進一步把品牌當做資產,進行交易,通過不停地買進和賣出, 讓自己的手上始終持有最賺錢的品牌和最賺錢的資產,這樣才會形成企業平臺的“資產效應”,才能打造生態型的未來企業。更重要的是,并購的目的不僅僅是收購一個品牌資產,通過并購,企業可以在比較短的時間
戰略性形成壟斷性的競爭力,形成產業優勢,保持資產規模和資產價值,在并購過程中拉動股價,獲取更多資本。法國LVMH集團就是時尚行業并購的專家,通過并購整合,LVMH集團成為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團。而世界知名的奢侈品集團開云集團、歷峰集團無不是品牌并購、交易的贏家。
因此,國內的服裝企業在上市獲得可觀的資金后,下一階段應該通過資本進行并購和整合資產,而減少對投機性及固定資產的投資。讓資產價值最大化, 把“品牌資產”變為企業核心的、可持續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