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服裝產業的機遇與大未來
一、轉型之路是中國服裝產業的大未來
面對需求日益低迷的服裝
市場,現在所有服裝企業都有非常嚴重的危機感,原來屢試不爽的產品、營銷策略在今天全部都無效!面對
市場全面萎縮和蓬勃發展的互聯網帶來措手不及?未來之路如何走?利潤好的企業發愁,利潤不好的企業更發愁。 服裝企業面對的最大的危機,不是當下的利潤多寡,而是對未來能否持續發展。
總結過去,面對將來,中國服裝企業遭遇的核心問題有8個方面:
第一:傳統營銷的“大勢已去”
中國正在經歷24年來最大的危機,幾乎所有的服裝企業傳統營銷策略都找不到“勢”了,主要表現在2010年后的持續下降的利潤上。原來通行的老一套,
生產、加工、產品、招商、廣告、代言人,這一套路已經成為傳統服裝企業尤其是大企業的成功的套路。在今天突然產生了疲勞感,發現興奮不起來。無論請咨詢公司進行變革, 還是加大激勵措施, 也難以激發
團隊的斗志,這就是最大的問題,這就是傳統服裝行業的窮途征兆。小米雷軍說:“ 站對了風口,母豬都能飛上天”,風口就是勢,快時尚的大勢讓我們感到錯失的后果。 傳統固化的經營思路讓我們手足無措, 如何找回如火如荼的發展之勢,是所有傳統企業老板最大的命題。當潮流退去的時候,我們發現,不是每個人都是裸體,樂觀與缺乏遠見,讓投機付出了巨大代價,新的“趨勢”就是換個角度看
市場,需求依然在那里,只是我們此時才發現不改變就會被淘汰。
第二:不轉型等死,轉型怕轉死
轉型,這個詞匯已經被說爛了,但這兩個字的確關乎中國服裝企業生死。尤其是大企業,年
銷售額過10個億的企業,靠的就是傳統的渠道和
團隊,轉型談何容易。轉的動嗎?很難。諾基亞的企業
文化、管理規范、專利創新都是全球頂尖的,但為什么消失?答案很簡單,諾基亞和成就他的時代一起被消失了。對于中國服裝企業,轉型有兩種。第一種,被迫轉型,當問題集中到不能解決的時候,倒逼企業轉型,這種轉型成本是很大的,也是很痛苦的,但不手術必須死亡。第二種轉型,是預見式轉型,是企業領導人的
戰略洞察能力超強,這種企業家是稀缺的,比如IBM當年把PC業務賣給聯想,就是在PC機快不值錢的時候提前賣了個高價,IBM提前完成轉型,非常成功。但這種企業家在全世界也是鳳毛麟角。人,往往不愿意割舍過去的成功與光榮,戀舊情節是人之常情,但商業不能戀舊,李嘉誠警告自己的兒子絕對不能喜歡上任何一個行業或業務。往往動感情的時候,就是失敗的開始。
第三:緊隨互聯網的步伐,找準自己的節奏
馬云說過:“我在美國只是-點心,我在中國就是-主菜,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國服裝產業規模太小,很容易成為互聯網整合的對象; 美國是互聯網的誕生國,互聯網沒有對美國傳統零售業產生毀滅式的打擊,主要是美國服裝企業學會利用互聯網技術提高競爭力, 線上和線下互動,即在線下通過實體保持品牌
形象,利用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