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行業里資深的
培訓師,作為一個專門針對時尚行業有著10年以上
培訓經驗的專家,每月我本人接到的
培訓訂單應接不暇,每月需要花大量的時間游走于不同的城市,不同的企業去實施
培訓,在眾多的
培訓中,以我10年的經驗來看,企業的
培訓費用在最多的受眾對象是經銷商,我本人從事的
培訓中最多的也是經銷商的
培訓。10年下來大約有20萬人以上接受過我的專業訓練和
培訓。
培訓在中國作為一個新型行業,它對服裝行業的發展,比如說給企業經營者帶來新的概念,新的方式方法,還有提升經銷商的經營能力,改變經銷商的經營意識,跟隨企業行業發展區不斷調整資金的方向,都起了積極地推動型作用。自1998年我正式介入
培訓,一直到2007年的今天,真正認識到
培訓對提升企業和終端有積極作用的是在2000年以后。所以說2000——2007年,7年的發展過程中,企業的這種
培訓一時變得越來越強勢,越來越渴望。
培訓已經成為服裝行業快速發展的一個行業。因此這個行業自2005年以后,一夜之間誕生了無數的
培訓師和
培訓專家,像原先不關注服裝行業的咨詢公司也轉型服裝業
培訓,經過這3年的風風火火的發展,我從很多顧客口中聽到對
培訓行業這樣的看法:“聽起來興奮,晚上想起來激動,白天爬起來一動不動。”
培訓使很多企業花了很大的價錢,很多企業做了很多場
培訓,其結果就是很多企業并沒有因為
培訓帶來實質性的改變,并沒有因為
培訓給企業的發展帶來積極的推動作用。我從很多客戶口中聽到最多的就是:“
培訓究竟能起到什么作用?
培訓有用嗎?
培訓真的能解決問題嗎?
培訓真的是企業發展所必然的嗎?”
要解決這些問題,首先我要從企業角度來解釋
培訓的意義,
培訓本身它的目的主要是未來帶來最新的理念,協助企業提升員工素質,提高整體的經營水平,傳遞技能,傳遞最新的思想,這是
培訓所能解決的問題。關鍵在于
培訓有他因有的作用,關鍵字與采購
培訓的企業和需求
培訓的企業是否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我在接觸到的很多企業跟我談
培訓業務的時候,說的最多的就是,楊老師您的
培訓能使我的業績增長嗎?您的
培訓能使我的業績增長百分之多少?您的
培訓能夠使經銷商改變態度增加訂貨量嗎?您的
培訓能夠使我終端的
形象在我
培訓過后得到明顯的改變嗎?各種各樣的疑問紛紛沓來,我聽到這種疑問的時候都會耐心解釋。
培訓不能通過一場或兩場的活動從本質上改變人的意志和行為,這個世界上最難改變的是人的行為,要想改變一個
團隊的行為甚至是所有合作
團隊的行為,這不是一朝一夕的行為,這是一個持續漸進,循序漸進的問題。
中國服裝企業從摸索中依靠個人經驗和對
市場敏感發展的能力,依靠著產品的復制能力,依靠著自己對
市場的勤奮,一步步發展到今天。很多企業發展到一個瓶頸的時候就迫切地希望尋找一個途徑改變企業的現狀,通過這種途徑改變企業發展的思路,這種時候企業就走出企業,去參加各種各樣的咨詢公司搞得
培訓、公開課,并且請老師到公司里針對不同層面的人作各種各樣的
培訓,到這個時候很多企業對
培訓的理解還是初級的無意識的狀態,很多企業對
培訓的需求還是抱著試一試,是否真的有效,是否真的能帶來幫助的感覺來接受
培訓。這個階段過程中,很多企業真正的接觸到
培訓,真正請老師給經銷商,給公司內部管理人員,或者親自參加企業
培訓多次以后,他們得到的感覺是,光聽,光積發了感想,但是怎樣去解決問題呢?很多企業還是感到迷茫。這時候就產生兩種想法。一種時參加學習的人認為自己接觸的東西太少,不足以解決問題;還一種想法是學習無用論,不用學了,他們講的東西都沒有實際使用價值。主要的原因在于
培訓的理論思想,手中的基礎素質落差太大,這種落差太大主要表現在,企業的經營者,對企業的管理、營銷,還有對企業的策略本身就處于一個朦朧的狀態,而很多企業是依賴自己經驗的摸索,然后加上
市場的機會發展到今天的。突然之間發現企業需要
培訓而管理改變思想對于企業是多么重要,這個時候他的這種迫切,很多時候是帶有一種麻木性質的眼睛。所以說企業沒有冷靜的去思考、沒有冷靜的去接受,那么這個時候麻木的眼睛的
培訓,麻木的大大的眼睛,一些自己感興趣而自己并不了解的一些東西,這個時候企業得到的結果對
培訓的失望多過與他的期望,這是第一種心態。第二種心態就是,企業已經度過了麻木的
培訓的需求期,企業這個時候對
培訓的理解就是:
培訓是一個培養人才長期的工程,
培訓是一個提升員工性能的有效手段,
培訓是一個改變員工思想行為的一個重要工具。這個時候很多企業每年會固定拿出營業額的一部分的受益,用來作為員工的福利,用來提升企業整體素質的一種手段,長期持續的進行。那么這個時候很多的企業會選擇一家優秀的咨詢公司,在
培訓上,首先對自己的
培訓體系所需求的課程、還有所需要的老師、還有針對自己企業所存在的現狀,拉出一個循序漸進的一個
培訓過程,這個過程我們管他叫做顧問式的
培訓。所以說,我們的公司在這幾年也在著重的把從
培訓簡單的縮到曾經,變成企業的貼身顧問,協助企業建立
培訓體系,建立每次
培訓后的評估,建立循序漸進的
培訓課程。隨著企業的成長,企業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拉出有針對性的體系與教材協助企業。讓這些問題在發展中得到有效的遏制。當然,作為
培訓一種管理工具,他所解決起來的問題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因為改變人的行為是否自身愿意去解決。企業是否有執行力,這個本身不是誰能解決的。所以說
培訓的局限性、
培訓的有效性也代表了
培訓對企業來說是一個長期的持續需要的一種工作,這是第二種心態。第三種心態都是一些外資企業并且比較大氣一些的公司,做
培訓已經上升為企業
文化的一部分,那么我們所知道的海爾管理學院,我們所知道的雅格爾管理學院,我們知道很多的企業,我們所知道的真維斯,在全國很多大專院校都有真維斯管理學院,為什么這些企業要把這個
培訓上升為學院制的管理,企業發展到這個階段,他要是解決的第一個是人才的持續的儲備問題,那么人才的持續儲備問題,第二個是具有一定技能人才的持續供應能力,第三個是企業
文化深度的離職跟發揚的問題,究竟從在職的員工抓起,還是從剛剛進入這個企業或者是馬上要進入這個企業的抓起呢?所以說這個時間大企業所辦的這種企業學院,很多時候會起到一個
文化傳遞、人才的儲備、人才的造血,三大最基礎的功能,同時還會起到一個公司的
文化傳播的重要作用,他也是公司品牌
形象的一部分,那么在這個過程中很多大型的企業,在這個階段,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所以說把人才從學生抓起,把人才從走向崗位抓起,把人才的塑造跟儲備從基層、
中層到高層,然后以學院的方式、以固定的方式作為企業持續成長的一個不可有利推動的力量,長期進行。這是國內很多企業比較高層的,世界500強的企業,百分之七十的企業,都有跟大企業合作,建立自己企業大學的集團,比如說像微軟,他們很多時候要對外
培訓,使企業
文化得到更大的傳播,不僅僅是為自己內部企業人才的塑造,同時也包含對外,那么在這個過程中,企業已經發展到對
培訓作為企業成長中一個核心力量,已經得到有效的重視,作為企業持續發展和有效的手段。那么回過頭來說,中國這些服裝企業,他們為什么愿意把大量的金錢和時間花費到給經銷商給經銷商做
培訓,原因很簡單,他們希望透過老師去把他們的想法和意愿傳遞給經銷商,透過老師從第三者的角度和專家的身份去收服改變經銷商的行為。其實企業在選擇這種
培訓的初衷開始,這種愿望是正確的,但是這種做法其實不會起到根本的作用。所以說企業一定要對
培訓有一個真實的認識,并且根據自己在不同階段
培訓不同的需要,需要搭建什么樣的
培訓方式和方法有一個明確的認識,那么這樣,企業在選擇
培訓產品和
培訓公司的時候,才是有一半為企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的作用。那種盲目的或是抱著試試的心態或是把
培訓切換馬上見效改變企業的生存機會的這種企業,那么您對
培訓,我相信失望現在存在,您對
培訓未來的失望也會存在。當然,我要講的第三個問題是
培訓之所以會失望,主要是就整個
培訓行業來說,兩手不齊。那么中國的很多
培訓師都是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很多都是企業里的
職業經理人,不管他是否在高層做過、經驗是否充分,這里有很多的
培訓公司本身的經營者也不了解
培訓,只是因為
市場中這種龐大的追求,還有客戶對
培訓認識的這種麻木性和粗魯性,為這個
培訓市場提供廣大的機會。自2003年到2007年的3月中間,服裝行業誕生的所謂專門為服裝企業進行
培訓的公司,都會多達三四十家。這還不算很多自由的、游動于企業之間的個人專家在給企業做的這個服務。那么在企業龐大的需求和企業認知度不清晰的情況下,多給這些兩種不齊的咨詢公司提供了廣大的一個發展的機會。其實有很多咨詢師,其實這些咨詢師在進入這個領域都真的能生存下去嗎?在服裝行業里面的所有咨詢公司里面的能賺錢、并且能盈利的咨詢公司,我相信都不超過三家到四家,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服裝行業所謂的咨詢師和咨詢公司僅是在維持生計和生存而已。那么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自己的生存都是一種困難,怎么樣去指導企業去尋找生存的機會呢?怎么樣為企業提供生存的方向呢?一個連自己都經營不好的人,怎么有資格去經營企業呢?怎么有資格去指導別人的方向?所以說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在選擇咨詢公司、企業咨詢師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選擇有經驗、有實力、有能力的人,首先第一個在選咨詢師的時候,因為我認為,首先第一個服裝行業,他是對經驗依賴性非常強的行業,那么企業針對自己在終端內部管理上出現問題的時候,選擇咨詢師的時候,選擇那些著名的外資企業和著名的服裝企業,做過工程管理以上的工作的并且受過良好教育的,這樣的咨詢師去給你做
培訓。他給你帶來的那些企業的成功的經驗會對您的經營和管理會起到一個實用性非常強的、直接應用的一個作用。這是第一種咨詢師。那么第二種咨詢師是未有工作經驗,但是卻是大學教授和從事大學多年的管理研究,如果您不介意他的理政和實際拖欠,而你卻需要通過理論提升你的實踐能力。這些老師也可以在管理理論上跟你傳達有效的一些方式和方法。至于怎么利用,企業可以自己有選擇的去爭奪,并且去選擇。那么這是兩種。那么這個行業還有一種
培訓師是第三種,
職業培訓師,這些
培訓師一沒有工作,二對管理知道一些,但是這些
培訓師在
培訓的時候會針對某一個課題因為講的多了、講的久了,忽然透過這種方式,針對每一個企業講的同一個套路,重復的去講,講的多了、講的久了,他就可以很流利的把這些東西將給企業,這些重復的經驗,這些沒有升華的經驗,對企業有沒有幫助?也會有一定的幫助,但是企業在選擇的時候,一定要知道用之要甚之又甚。所以說,在整個
培訓行業不規范,在企業不懂的產品消費的時候,我就希望整個企業對這些東西應該有一個確切的認識。這也是我們在做這件工作所要考慮的一個問題。第四個問題就是企業發展一定階段的時候,如果想使
培訓成為一種有效的手段,那么一定要注意在
培訓上能夠自己有個專業,自己可以選擇一些有實力的咨詢公司進行外包合作,然后通過這種外包合作建立自己的
培訓體系,也有自己一套標準化的對終端管理的、對貨品管理的、對企業內部管理的標準化的課題,與其使自己的管理,擁有自己的知識產權,這樣使自己的管理可以更多的持續下去,在有一個基礎的情況下,在慢慢形成自己的
培訓風格。據我所知,一些很大的像 ,像我們了解的 ,很多外資企業的外資服裝企業,他們對終端的
培訓和企業內部的
培訓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八十,他們都有自己實施
培訓,自己建立
培訓教材,實施人才的
培訓教育,然后升級,然后再指教,然后再升級這方面系統的工作,這些系統工作也是給予他們跟一些咨詢公司合作,然后慢慢建立自己的
培訓體系,加強自己在方面的教育能力跟過程,所以說早期的時候我建議很多企業選擇和這些咨詢機構合作,慢慢地完善自己,建立一套自己的運做機智,所以說
培訓不要期望短時間能改變企業的命運,沒有
培訓的企業,我認為是萬萬不行的,因為沒有
培訓就意味著員工的素質、員工的理念,還有經營的技能跟在競爭過程中,跟對手比、跟
市場比,會處一個落伍的境地。所以說,
培訓和教育是企業必不可少的持續發展的動力。但是
培訓和教育也是一個企業要有意識的、有目的的、有計劃的實施的一個過程。所以說我希望很多企業
培訓一定有一個充分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