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上午10點,由第二十八屆書博會執委會辦公室、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有限公司主辦,深圳書城寶安城實業有限公司承辦的“讓閱讀舞動城市——于丹教授談閱讀與深圳精神”講座在西鄉會堂開講。中國當代知名文化學者、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于丹教授擔任主講人,圍繞“閱讀和深圳精神的關聯”,講述她眼中深圳這座城市的魅力及國學經典,分享生活的智慧。
一開場,于丹就說起自己對深圳的感受,她表示深圳是一座讓人感覺親切的城市,是一個特別有故事的城市。她說:“很多人是把歷史放在了家鄉,但是把未來許給了深圳。”深圳這個多元自由的平臺,提供了無數的機會,人人皆有可能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深圳是給有故事的人住的地方
在深圳這座自由、開放的城市中,無數人帶著夢想和希望向它奔來,于丹教授認為,來到深圳的人都是有故事的人,這就帶來了深圳的人愛閱讀的必然性,有故事的人怎么能不閱讀!
都市人生活節奏忙碌緊張,孤獨成了一種常態,尤其是在夜半夢回、回憶往事的時候。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生活拼盡全力,沒有人該為你的焦慮、彷徨買單,于丹教授表示,這種時候比起向現實生活中的愛人、朋友尋求安慰,不如讀書,在閱讀和歷史中能找到知交老友,比如蘇東坡這樣經歷接連貶官,卻寫下“此心安處是吾鄉”的朋友,比如王陽明這樣忠心耿耿,卻被宦官欺壓,卻還說“敢將世道一身擔”的有識之士。有故事的靈魂給了有故事的人更溫暖的安慰,這就是閱讀的魅力。
深圳是給有判斷的人住的地方
于丹教授說:“在深圳要是沒有判斷力,那就是一場災難,在深圳如果有判斷力,那是莫大的奢侈。”因為在深圳人們遇到的挑戰和機遇更多,特區的“特”就體現在特別風起云涌,在這樣的環境下如果沒有判斷力,很容易被偽命題綁架,人云亦云。
一個人正確的判斷力從哪里來?于丹教授的答案簡潔透徹——閱讀,判斷力就是從書里來,從經驗來,從悟性來。于丹教授說:“我不主張全信書”。書里的知識也需要經過判斷,才能變成見識,升華為膽識,不閱讀一切基礎都沒有。明是非,守底線,是深圳的人需要通過閱讀獲取判斷力的精髓。
深圳是有創造力的人才能住下去的地方
關于創造力,于丹教授在講座中特別強調,這是深圳精神的源泉所在。深圳匯聚了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從一個小漁村發展成今天這樣全新的面貌,沒有創造力是不可能實現的。而這個高速發展的城市,需要源源不斷的創造力繼續前進,生活在其中的人,沒有創造力就沒有未來,這里,不是一個養老的地方。
于丹教授表示,毫無疑問,創造力當然更來自讀書。如果不了解當下的新變化,無論是從世界的格局,還是從專業的領域,都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必然慘遭淘汰。
于丹教授舉了今年世界杯的例子生動講述了成見對人們思維的影響。大家看好的德國、葡萄牙、阿根廷,一個個提前回家,而名不見經傳的冰島,炮火連天的克羅地亞卻讓大家驚訝,現實永遠改變著你的成見。
只有通過不斷閱讀、充電,在閱讀中修身養性,才能認識世界和自我,改變慣性思維,以理性面對這個日新月異的城市,適應它,預見它。于丹教授認為閱讀不只是一種學習方式,更應該是一種生活方式,她說:“今天的當下從容不迫,以后的未來就可能意氣風發”。
講座結束后,掌聲久久不停。在提問環節中,于丹教授通過《論語》等傳統文化中的經典之語解答了現場觀眾關于生活、交友、擇偶上的諸多疑問。很多觀眾表示,希望這樣知識含量豐富的講座多多舉辦,在現場感受于丹教授娓娓道來的講解更能觸發思考,現場交流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受益匪淺,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