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說到李力剛老師觀點結構是環境的產物,環境是影響結構的外因
二、結構是機制的結果,機制是影響結構的內因
當能量與能量之間放在一種結構中的時候,只有一種情況可以長久,那就是每個能量體都覺得有幫助,有收獲,否則這種結構也是不穩定的;只要其中任何一個能量體不“給力”,這種結構就會崩塌。因此,一種結構,實際上是在一種機制(相互關系)下形成的,機制好,則成員會綻放出活力,愿意長期支撐這種結構。如果機制不好,那就會從這個結構中脫離出去。
能量間的相互作用有:強勢單贏的掠奪機制,平等雙贏的交換機制等,雙輸的排斥攻擊機制等。
企業的機制不夠好,對運營環節中的各能量(人或人群)體沒有幫助,那得不到幫助的能量體就會“反抗”這種機制從而對自己有利。這種機制在企業中就是如何分名分利的制度。在自然界中就是一種法則,這兩者混合起來,我們可以稱之為“法制”,也就是“自然法則和分配機制的總和”。
獅子做為森林之王,統治著整個森林世界,原因在于他們能通過一種機制形成統一的團隊,形成更為強大的總能量體,“寡不敵眾”能很好地說明這個現象。因此,單個的月亮不能與地球抗衡,單個的地球不能與太陽抗衡,因此地球的生命不會很長。太陽在整個宇宙中也顯得太孤單了。它的能量總會耗盡。
O型血的人,為什么多半能成為一個企業的強大領袖,原因在于這類血型的人,血液特質收放自如,善于“拉幫結派”形成更為強大的組織。A型血的人雖然嚴謹,但終不能敵過寵大組織的“有權有勢”,因此A型血往往能成為“鐵血宰相”或“能力宰相”,但時間不會太長。
結構是由環境外因和內部機制形成的,它保障了某制機制的長久運行(哪人的結構使人類繁衍生息),機制決定了結構是否適應在整個環境中長期存在。
人類有句話叫:“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也就是外部因素造成的影響,還可以抵抗,但內部機制形成的破壞是更具毀滅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