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是最古老的藝術之一。在所有的文學體裁中,詩歌是最富于美感形式的一種體裁。而中國古典詩歌之所以流傳幾千年而不衰竭,至今仍充滿了鮮活的生命力,除了它的內涵的豐富與精彩外,其形式上的美感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詩歌是用最凝練的語言、最豐富的情感、最美妙的想象組合而成的語言藝術,它有繪畫一樣的視覺,音樂一樣的風格,神話一樣的意境,在各種藝術門類里,最有魅力的莫過于詩歌,而且它比繪畫和音樂等藝術更易普及。
詩歌之美,包括形式美和內涵美兩個方面。形式美,指詩歌的文字美、建筑美、修辭美、音韻美、節奏美、畫面美、含蓄美等;內涵美,指詩歌的意境美、風格美、情感美、主旨美等共同構成了詩歌的美學表現形式。詩歌的魅力,也就是由詩歌的美學特征和美學意向構成,是通過情感、意境、聲韻、風格等多種形式來表現的。它或以境迷人,或以情動人,或以語驚人,或以韻悅人,是一種非常復雜的美學價值創作。總之,美才是詩的靈魂。
自古以來,人類對“美”的追求從來沒有停止過腳步。樸實無華是美,天生麗質是美,淡妝濃抹同樣都是美。詩歌猶如繪畫的“大寫意”一樣,需要由點染皴擦、水墨氤氳、行云流水、飛白焦糊等形式、手段、方法、途徑來構成其“獨特的藝術境界”。中國古典詩歌的形式美對讀者產生的美感視覺沖擊是巨大的,其形式美和內涵美的相互交融,共同建構中國古典詩歌的輝煌歷史。
寫詩是自然而然的事,詩歌就在我們的生活中,詩人的敏感細膩和多情,將生活中的一切賦予以生命。詩歌很美好,是一種意境,是詩人在抒發一種情感,表明一種態度,傳達一種信念。它高于生活,和生活保持了一定的距離。一首詩在潛移默化中給人解憂消乏,去浮掠躁,給人以生活的希望與信心。
真正的詩歌大家,是把他所看好的作品之美充分挖掘出來,不管是古體詩還是現代詩,不管是抒情詩、哲理詩還是敘事詩,都應講究詩歌的美學原則。他們的作品是千變萬化而又在不斷創新的,而無論怎么變化和創新,都遵循著美的原則,開拓著美的天地。
古典詩詞以它不可取代的情感魅力和美之集大成者的魄力巍然屹立著,盡管風雨飄搖,沉浮跌宕,但本質上卻不曾倒過。中國古典詩歌的形式美,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整齊對仗美、參差變化美、語言節奏美和語言色彩美。
“美”帶著有一種令人無法抗拒的魔力充盈在我們的生活中。近代文學大家聞一多先生曾系統地提出了新格律詩的理論,認為詩是“做”出來的,主張戴著格律的腳鐐跳舞,并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張:音樂美指的是詩歌的音節,讀起來富有節奏感,抑揚頓挫,朗朗上口;建筑美是指節的勻稱和句的整齊;繪畫美指的是詩歌的詞藻,用詞注意色彩,形象鮮明。
詩歌的形式是為表達服務、為內容服務、為接受服務。現代人用電腦打字,字體可以作出多種多樣的選擇,版式也可以有多種多樣的講究,不同的字體、版式也表達出不同的審美。如:形象之美、動態之美、熟悉之美、鋪陳之美、簡約之美、創新之美。詩歌中一定要強調意境,句子要有句子的形象,詩篇要有詩篇的形象。詩和畫是同卵雙生的兄妹,哥哥樸實,妹妹艷麗,無畫難成詩。
一首好的詩歌,言簡意賅,約言萬象,大巧若拙;散句堆積,整句集結,參差錯落;想象豐富、色彩斑斕、鱗次櫛比、意象層疊等等,積極調動語言因素和非語言因素,以加工后的最完美的語言形式來獲取最理想的表達效果。我們可以通過用眼睛看來發現其文字美;通過用心感受來發現其情感美;通過積極的思考來發現其思想美,通過吟誦來發現其韻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