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風暴已經一周年,全球金融市場開始重新洗牌與整合,「New Normal」時代的來臨,一個新的游戲規則已經出現,大家真正體會到——只有創新才是競爭的王道。
從去年九月開始到今年九月,金融風暴已經一周年了,哈佛國際顧問黃力泓提醒「New Normal」時代已經來臨。根據調查報告顯示:看到大部分企業也都已經找到了在不景氣中提升獲利的方法,而且值得慶幸的是,現在已經有80%的企業高層認為,未來幾個月的時間里景氣比較好。就是“New Normal”時代的來臨。一個新的游戲規則已經出現。理由有三:
第一,對于長期成長的曲線普遍悲觀。也就是說,大家對未來成長轉趨保守,認為過去10%的成長常態已經降到個位數。
第二,更重視成本的控制。各個企業在成本與財務控制上更有紀律,有戒心。
第三,對于政府角色介入的態度轉變。大家在制定策略和運營時,會開始把政府的介入考慮進來。例如政府的的租稅政策、投資方向、管制項目等等。大家在過去的一年里體會到的是,我們并不是一個完完全全的自由市場,必要時還要有政府對經濟活動的參與。
那么未來五年的經濟形勢又將如何呢?向來善于分析預測的哈佛國際顧問黃力泓表示:
第一, 區域性的金融市場角色日漸重要。大家談到對全球化趨勢的看法時,普遍都提到全球金融市場重新洗牌與更多的整合。而紐約或者倫敦也都不再獨大,區域金融市場角色越來越重要。
第二, 更多的貿易壁壘出現。而且每個國家對于自由貿易的承諾會減少。這其實跟政府的介入有關系。
第三, 全球化擴展的腳步不會因此減低。在企業成長的前提下,每家公司都會繼續全球擴張的策略,并對營收來自于海外的依靠程度越來越高。
第四, 對于組織國際化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各個企業對企業內的多元文化,不同的經管風格,以及對各區域市場的熟悉程度會越來越高
第五, 國際性組織的影響力會比以前來得大。在接下來的時日里,我們會看到更多關于氣候變遷的組織,例如在日內瓦開的第三屆世界氣候會議,還有今年十二月在根本哈召開,將討論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和京都議定書的下一回合,聯合國氣候大會等。
過去的一年內,市場需求都降低,大家的產品和服務都很難推出去。當繼續成長的動能不大,大家在壓縮成本,保獲現金的同時,也真正的體會到唯有真正的創新才能幫助公司勝出。隨著政府介入角色的變大,加之由氣候變遷所產生的新規定。在此時間點上,對于企業發展的優先順序可做如下參考:
第一,持續管理運營成本。繼續把成本做得更精實、可控性更高。
第二,確保組織有足夠的彈性,可以快速因應景氣的榮衰。這要求企業產品興衰的生命周期,不同市場的輪轉速度,都比以前要求來得快。公司也會要求原本在公司只負責一項工作的員工,能夠更有彈性的快速適應新工作的變換。
第三,開發新的,具有創新性的產品,來因應不同消費者不同的消費類型。
追根究底,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淀后,大家最深的體認還是來自怎樣加強組織彈性設計,做出創新,因為唯有創新,才是生存的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