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全春,李全春講師,李全春聯系方式,李全春培訓師-【中華講師網】
    54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量
    李全春:66、孩 子 哭 了 
    2016-01-20 43263
    客戶:中國聯通 地點:北京市 - 北京 時間:2012/2/19 0:00:00 66、孩子哭了 超超是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在家長和老師眼里,他是個問題孩子。據媽媽說,他從來語文考試,作文敢一個字不寫就交卷,因此,語文成績就總不理想。英語也學得不好,所以家長給他報了補習班。每次補習他都不想去,但每次又都不得不去。 他不僅學習讓人擔心,而且還很逆反,家長不好和他溝通。放學回到家,媽媽讓他先寫作業,寫完作業再吃飯、看電視,他卻偏要先看電視、吃飯,再寫作業,總跟家長拗著干。曠課、逃學之事時有發生,還有很多很多讓家長不好接受的小毛病。 面對兒子的現狀,和由此引起的來自老師方面的壓力,超超的媽媽整日憂煩纏心,一個人不知悄悄地哭過多少回。為了他的事,媽媽食不香、睡不穩,更無法安心工作了。 她說,就在她覺得走投無路的時候,突然在市醫院的墻上,看見了被風雨吹淋的只能依稀可見的那個心理咨詢電話號碼。那是李老師和趙老師前幾年的學生,在那里開辦心理咨詢所時留下的。 她迫不及待的撥通了那個電話,對方又告訴她另一個號碼——0473-2997644。順著這條線,她才找到了這里。 這些情況都是后來慢慢了解到的。 那是幾星期前的一個星期天早晨,學員們剛剛坐好,正準備聽李老師講課,突然李老師家的電話鈴響了起來。 接完電話,趙老師說:“又是一個因孩子出了問題來求助的家長。” 她把臉轉向李老師說:“就是昨晚電話聯系過的那位。” 然后又轉向大家繼續說:“這樣的問題天天在出,而國家只把目光盯在發展經濟上了,人們因心理空虛而出了這么多問題,卻怎么也引不起有關方面的足夠的重視。唉,僅靠我們,晝夜不停的救,能救幾個?” 說完這番話,趙老師出去了。十幾分鐘后,剛才打電話的女士被趙老師接了進來。她就是上面說的超超的媽媽——鳳霞。 她落座后,一雙顯得有些紅腫的眼睛,一直無目的的看著腳下的地板,獨自想著心事,思緒沒法從自己的小思維圈子里走出來,更無法集中到現場來。 李老師對她說:“每個人的問題看似特別,其實有著太多的共性。你現在先跟著大家上大課,你盡量去感受,去理解,能理解多少算多少。你的問題咱們明天再個別談,好嗎?” 鳳霞點點頭,表示同意。 李老師開始講課了: 中國的傳統觀念:“棍棒底下出孝子。”、“對孩子,寧給個好心,別給個好臉。”這都是害死人的觀念,害死孩子的觀念。 我們許多父母對孩子,物質的東西,什么都能給,一個笑臉卻吝嗇的要命。對孩子總繃著個臉,孩子怎么能不壓抑? 打個比方,我們一屋子人正有說有笑,但你一進來,我們都不說話了,也不理你,你搭腔我們也不理你,你想想你那個難受,我敢肯定,你連半小時也呆不下去。 可我們大部分孩子,就處在這樣一個狀態中。他放學回來看到的是,家長可以看電視、喝茶、不停的打電話,甚至打麻將、喝酒、聊天。而他就得回到小屋里寫作業,不許放松一會兒,只要一出來,馬上會被呵斥回去,可想,那份孤獨,那份寂寞,那份侮辱。這就是現在的家長與孩子的關系——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想想,孩子怎么能沒有想法呢?怎么去好好學習呢? 有個案例:父親花了6萬元讓兒子了當兵,兒子轉業回來,父親又花了12萬給他買了一個事業單位的工作。面對父親給一步步安排好的路,兒子幾乎連活下去的勇氣都沒有了。 我告訴你們,人生路得自己走,自己親自一步一步地走了,才覺得活得有意義。別人給安排好的人生路,那是死胡同,自殺是必然的結果。 那個年輕人很痛苦的問我:“這樣行不?”我說:“行不行,我不能干涉,只有你自己慢慢的去撐。怎么撐?就是突破他們。” 紫旋的兩個姐姐那么優秀,她們很難想到,這個弟弟為什么不行。其實真正的原因是,這個孩子總在家人的關照中活著。一個人總被關照,他不會有自信的。因為每一次關照,都是在告訴他:“你不行!” 他母親到今天也不知道,為什么女兒那么優秀?為什么兒子那么沒出息?為什么丈夫那么消極、木訥、暴躁?誰都不敢觸動她,所以導致她越來越痛苦,越來越冤枉。 為什么你們好多人特想撐孩子,卻撐不起來?是因為你就沒起來。那就自己先撐自己——抗抗硬硬的說句話,利利索索地表現一把,然后孩子才有力量。 母親是偉大的,而任何母親的偉大都是因為有了丈夫,有了孩子。如果沒有他們,你只是個女人,跟偉大不著邊。所以你要知道,你偉大,他們更偉大! 笑是世界語,它不分國籍、膚色、性別、年齡,是人與人之間良好溝通的最好的手段。無論多大的怨恨,一個真誠的微笑即可化解;無論多大的病癥,都會在持之以恒的笑聲中痊愈——魔鬼的宮殿,在笑聲中倒塌。 家庭氣氛不好,是你遇事不是把眼睛“閉上了”,就是把眼睛“睜大了”。想要家庭和諧,你得學會兩招。一、眼睛看著對方;二、咧開嘴,讓笑容露出來。 給個微笑,給句好話,給個支撐,讓孩子壯大起來,你才會挺起胸膛、昂起頭,才會活得光彩。 人走在社會上,想找個支持很難。這是物競天擇、優勝劣汰的道理。到任何一個地方,別人不一定給你機會,但你完全可以給自己機會。怎么操縱自己、左右自己,怎么微笑,怎么昂首挺胸,是完全由著自己的。 一定要把好看的一面展現給別人。坐的端,立的正,走的帥,別人看你就順眼,慢慢的好事都會來找你。 在這個社會上,沒有人給你個好定論,父母親從心里也沒給過我們好定論。我們現在就開始了,對孩子擔心這,擔心那,看孩子怎么也不好,讓孩子看不到希望。 我們在心里給孩子一個好的定位,給一個好的想法,哪怕達不到,也一定錯不了。其實,只要堅持了,沒有達不到的。 給自己、給孩子一句好話——你沒問題!這樣,不管做的事大還是小,心里總是想的很大、很開。 我爺爺在世的時候說:“我的孫子是個全才,重孫子是個帝王。”我們就發展的很好。因為那個老人心中有一個心愿,有一個閃亮的東西。 現在的孩子是四面楚歌,在學校有那么多課程,那么多作業,要求成績、打罵、指責、懲罰、羞辱;眼巴巴盼來個雙休日、節假日,家長還給報了特長班;好容易回家上個網,或睡覺時聽個歌,想放松放松,父母就擔心的要命。一聲霹雷——關了!趕快睡覺,明天早點兒起!那就關吧。可睡是睡著了,又開始做惡夢了。 如果實在撐不住,不上學了,那誰碰見都會問一句:“這孩子怎么不上學了?不上學將來怎么活?” 其實,很多孩子現在就沒法活,要不怎么會有那么多逆反,那么多反抗,那么多自殺的,那么多殺父母親的?想過嗎?為啥?一句話——壓的! 我們不好改變外在環境,我們需要做的是自主,自主是要練就自己的硬功夫,把自己壯大。 別人都是在看你笑話的,這就是人性。所以自己一定要撐自己。 我們家長最初被父母、別人修砍,所以只要一有機會,就修砍別人——孩子、配偶。 人生的本質是修煉自己,別想著教育好孩子、丈夫、妻子,抱著這樣的心態,你沒法和別人相處。 整個一個上午,李老師就這樣侃侃而談,有時激情昂揚,有時風趣幽默,還根據個人需要,不時用提問、調侃、鼓勵、刺激等形式關照著在場的每一個人。 新學員從似懂非懂到漸有所悟,老學員聽得心扉大開,頻頻點頭。課堂上的氣氛可謂團結、緊張、嚴肅、活潑。三個小時的大課,不知不覺就結束了。 下午鳳霞把兒子超超也帶來了,當時李老師正在調試電腦,準備錄講課視頻。超超一進門就直奔電腦而去,他低著頭將身子靠在李老師旁邊的沙發扶手上。接下來是這樣一段小聲的對話: 李老師問:你家有電腦嗎? 超超說:沒有。 問:為啥沒有? 答:我媽不給買。 問:你喜不喜歡電腦? 答:喜歡! 問:最喜歡干什么? 答:最喜歡玩游戲。 問:會玩嗎? 答:會。 問:家里沒電腦,你是怎么學會的? 答:在我叔叔家學會的。 李老師說:我現在沒上網,玩不成游戲,坐下參加我們的課程,好嗎? 超超說:好! 李老師說:你再往里坐一坐,就坐在這個沙發扶手上。 然后接著問:你最不喜歡學什么? 答:英語。 問:聽你媽媽說,你每星期都去補英語,是嗎? 答:是。 問:不喜歡,你還去? 答:我媽非讓去。(他小嘴一撅,有些嗔怪的說) 李老師:你媽讓去你就去?你這么聽她的話呀?我就不一樣,我媽的話,我從來不聽!(回頭看看李老師,超超露出了他進門以來的第一個笑容。大家都在靜靜地聽。) 李老師接著問:你們一共開幾門課? 答:八門。 問:你最喜歡哪門課? 答:體育。 問:為啥喜歡體育? 答:因為體育課可以自由發揮。 問:體育方面你最擅長什么? 答:跑步。 問:不怕累嗎? 答:不怕。只要能得第一,再累我也不怕。 問:得第一就好嗎? 答:嗯!得了第一,能得到老師的表揚和同學的喜歡,還能鍛煉耐力。 問:沒有別的原因了嗎? 答:有。還因為我是體育班長。 李老師:噢……。 問:除了英語,你還不喜歡哪門課? 答:《美術》和《品德》。 問:為什么? 答:因為,美術課需要代好多東西,忘了帶,老師就會懲罰。 問:那你上美術課怎么辦? 答:我就和老師聊天。 問:聊天? 答:嗯!老師特喜歡車,喜歡各種各樣的車,我也喜歡車。所以我就和老師聊車。 問:那你不喜歡《品德》課是為什么? 答:因為《品德》老師說話啰嗦,愛重復,一年級開始就這樣講,講到四年級了。如果忘了帶書,還會被她罰在外面站著。 長長的一段對話結束了,孩子進門時的緊張情緒,隨著這輕松的一問一答,在不經意間慢慢的消失了,他很自然的融入到了我們的學習中。 李老師拿出一篇《自主人生》對他說:你來給我們領讀一下,因為我們成人都離開學校很多年了,因為你的普通話標準,因為你的朗誦能力強。 聽了這話,孩子馬上臉一紅,不吭氣了。 我們知道,對于這樣一個將要輟學的孩子,讀文章,對他來說是很怵頭、很懼怕的事情。但是我們大家給他以熱烈的掌聲,把他推到那里了。 李老師說:“沒問題,讀吧!” 孩子一旦站起來,他越讀聲音越大,他讀一句,我們讀一句,一直領讀完。然后,大家給以熱烈的掌聲,孩子的好感覺很快就上來了。由于緊張,也由于興奮,他的小臉一陣陣泛紅。 李老師拍了拍他的肩膀輕輕的說:好,你坐下。 接著,李老師在電腦上打開一篇文章讓超超讀,那是一個學員給李老師寫的學習自主心理學的感悟文章。讀完后,李老師問他:“這篇文章寫的好不好?”他說:“好!只是有一個對地方錯了。”他用鼠標一拉,看看李老師說:“你看,多了一個句號。”周圍的人仔細一看,真的多了一個句號。 李老師說:你們看看,是孩子學習不認真嗎?這么長一篇文章,他一口氣讀了下來,不僅讀得有聲有色、起伏得當,還能同時檢查出其中的錯誤,這難道不是很難得的嗎?可見他在被鼓勵、欣賞的氛圍中輕松學習,不僅非常認真,還特別積極主動。這些,我們成人能做得到嗎? …… 到了下午四點半左右的時候,媽媽拿起書包對孩子說:“該去補英語了!”孩子看看李老師,再看看他媽媽,慢慢地低下了頭。看到孩子這么不情愿,李老師問他:“想不想去?”他說:“不想去。”又問:“為啥不想去?”他說:“想在這里聽課。”他又轉過臉用詢問的眼神看著媽媽。媽媽本著臉說:“快去。”孩子很不情愿的慢慢地走到門口,又低聲地問了一句:“給老師打電話請個假,行不?”媽媽一副不容商量的口氣:“不行!”孩子向李老師投去了求援的目光。 李老師發火了:“別去了!你們怎么這樣?孩子感覺這么好,為什么只要是孩子愿意的,家長就不愿意呢?這是孩子逆反,還是你逆反?” 鳳霞說:“明天期中考試呀!” 李老師說:“明天期中考試呀,今天這半天能補起什么來?他該會的都會了,沒學會的,補一個下午也起不了多大作用。你放心,今天下午一定不是給他告訴考題的。同樣的書本,同樣的老師,同樣的作業,上了考場,成績好壞就在你的臨陣發揮。” 李老師停了停繼續說:“出了問題了,你沒辦法了,才來找我的。這么一種情況,你還這么固執,都不懂得順應一下,不懂得征求一下我的意見,更不懂得尊重一下孩子,可想,平時在家,凡孩子喜歡的、高興的事,家長就不讓做;凡孩子不喜歡的事,家長就壓制,就強迫。這還不出問題往哪兒去?……” 孩子又回來坐在了李老師旁邊的沙發扶手上。 李老師轉用一種緩和的口氣,和藹地說:剛才讓鳳霞承受了一下,必須這樣。也許就這一次,就把家長壓下去了,也把孩子撐起來了。 他接著講:你們看沒看見超超今天的座位有什么特別?我讓他坐在沙發扶手上,坐在比我高的位置上,我是做給讓你們看,讓你們感悟的,這就是孩子與家長應有的關系。把孩子往高放,孩子才能高了;父親母親默默地陪在孩子的左右,孩子才覺得有力量,有信心,有自信。 我們平時對孩子的支撐、陪伴有多少?請家長認真想一想。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代一代的好的信念、想法、語言、行為,源源不斷的往下傳,才有可能一代比一代強。 你們知道嗎?問題是哪兒來的?壓抑是哪兒來的?告訴你,就是這一次一次的不舒服導致的!腫瘤就是這樣得的,瘋子就是這樣瘋的。 一個人,你自己沒有力量,你是撐不起別人的。孩子一旦折騰你,讓你沒有抓拿。不受觸動,你不會轉彎兒的。 一個病人,如果不接受被觸動的那一剎那,你的病不可能痊愈的。不掉淚,不痛,你的頑疾是不會好的。 培養孩子,不受孩子的觸動,是不可能的。 不要看孩子啥也不行,啥也不對。家長,你得逐步往后退,得學會和孩子商量。 家長心中一定要有一個觀念——孩子永遠是對的。孩子的對是必要的——想扶一個人,就得怎么看他都對。 孩子的小家子氣、不光明正大、唯唯諾諾,都是家長培養的。學習的事,大家都盯著,他沒辦法積極主動。只要你們放手,不監督,他的學習一定能學好。 一個家,就一個當家的,家長不讓一讓,孩子怎么能挺起來?一棵生長在大樹下的小樹,大樹越高大、茂密,小樹就越發育不良。想讓孩子成才的父母們,請為他們讓出一片天吧!你不會吃虧的。 孩子,不想做的事就不做,堅決點。人做不想做的事,是一種時間的浪費,同時還是對自信心的浪費。 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只要孩子愿意的,就告訴他:你一定行! 五點剛過,鳳霞的手機上來了一個電話,是補課老師打來的,超超讓媽媽關機。 李老師問超超:“關了機,如果老師有重要的話怎么辦?“ 他回答說:“再重要,也沒有現在聽課重要。”那一刻,所有在場的人都為孩子純自然的、超正確的判斷力所感動,所折服。 我在想:這就是孩子,這就是沒有經過太多人為雕刻的孩子。他是那么純真,那么接近自然,那么接近真理,那么容易掂量出孰輕孰重。難道不是嗎?今天下午兩小時的英語補課,充其量是學一篇課文,學一個句型,或學幾個單詞。可這里今天給他的卻是他人生的及時雨,是有可能從此轉折他命運的東西,是他命運自主、人生幸福的奠基石,是此時此刻對他來說,比吃飯、睡覺都重要過千倍萬倍的東西。我們真的需要向孩子學習。 第二天,孩子參加期中考試去了。 接下來幾天的講課中,李老師繼續為家長們拓展著思維: 咱們有學員說,越學越覺得自己問題多了,有這種感覺是對的。人應該是這樣,越活越知道自己有問題。你如果總覺得別人有問題,就看別人不行,總想左右別人,擺平別人,扭轉別人,那你沒法活好。 看別人不順眼,是因為我們自己內心已經骯臟了,有塵土了,垃圾多了。 你總盯著別人的事,總認為別人不行,那他永遠是那樣,沒法好。 看不清大事,就做不好小事。放心、放手才是管。 我們的家庭到現在,已經災難深重。孩子提過分的要求,是孩子成長了,而家長沒成長,是孩子在逼家長成長。 我們家長每天盯著、盼著孩子學新知識,而自己不學新知識。家長自己不成長,就只有看著孩子聽話、順眼才不難受。孩子一旦稍微有一點進步(即:超乎尋常或與過去不一樣),有一點兒不順你的眼的地方,家長就難受得要命。 其實,這是我們家長雖然身體長高,了,年齡長大了,而心理沒成長的緣故。你的當務之急是放手孩子,成長自己——和孩子共同成長。 李老師平靜地講著,可每一句話都像一把重錘,狠狠地敲擊在每一位學員的心上。這入木三分的解剖,足以讓病態心靈的自私、渺小、無知、丑陋無處藏身,徹底暴露在陽光之下。 我猛然間從心里蹦出了這樣的感覺:這是課堂,這更是戰場,是真善美與假惡丑較量的戰場,是正義與邪惡、人性與魔性、和平與戰爭、天堂與地獄爭奪下一代,爭奪未來的戰場。要不然,怎么會有人逃之夭夭、退避三舍?怎么會有那一次次的淚雨滂沱?怎么會有那么多借口、逃避、推脫?怎么會有那長久而深重的痛? 這個戰場沒有硝煙,沒有武器。有的只是掌聲、笑聲;有的只是敬和捧;有的只是肺腑忠言;有的只是循循善誘;有的只是榜樣的力量;有的只是人格的感化。 笑聲中,魔鬼的宮殿搖搖欲墜;掌聲里,人性的光芒冉冉升騰;逃避的,逃不脫自然法則;面對者,從此漸漸脫胎換骨、靈魂超脫。 李老師繼續講著: 孔子說,吾日三省吾身,說的也是這個道理。讀書、行路越多,越覺得自己無知。一旦知道自己無知,知道自己存在很多問題,你才是一個健康的人,從而解決問題的思路也就開了。要不然你沒法解決,因為你本來就不知道問題的實質。其實,你知道了,問題也就沒了。因為,不去有意解決問題,就是解決問題的最好的辦法。 家長你不承受孩子的一次不上學、玩游戲,孩子怎么能學會承受呢? 在孩子身上出現的問題,家長一定得從自己身上下手,從別人身上下手,是不可能解決的。 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就因為大家都在強調,所以孩子自己就越來越不重視了。老師強調學習,是為了任務、為了分數、為了晉級、為了榮譽;家長強調學習,是為了面子,為了虛榮心。而孩子真正愿意學的,是自己感興趣的知識,是有新鮮感的東西。 一個人可以沒有興趣,沒有好奇,這問題不大,當他需要的時候,他會爭取的。可問題出在,我們現在的家庭、學校、社會,把什么都給孩子提供充足了,沒有留下一點讓孩子能夠積極主動的余地,那他們還用去努力嗎?。因此,一定要給孩子空間,不給空間他是不會注意到學習的。 人寢食無憂的時候,是什么感覺也沒有的。現在的孩子,大部分處在寢食無憂的狀態中,他們覺得什么也不需要,所以家長沒法給,所以不好管。 很多家長沒有自己的事做,沒有自己的目標,一有了孩子,就想把孩子培養成人,孩子剛會說話,就開始教兒歌,教《三字經》了,多殘忍的事!為什么說殘忍呢?這相當于孩子一出生,家長就把他放進了提前刻好的模子里。那樣做,你一定失望。因為這違背了“自主”這一人生本質的規律。 任何東西,千萬不要有意雕刻,讓他自然生長。一旦有意雕刻了,絕對出問題。 教育孩子就一定要重視孩子,重視他,放心、信任、興奮都會隨之而來。一想起他,就眼前一亮。想讓孩子成功,你必須這么做。 家長要想成長,你得有自己的事做。你如果有做不完的事,就專心去做,不用管孩子。孩子在這種環境中長大,勤奮、刻苦、上進、積極主動是自然而然的。潛移默化就是教育。 學會讓任何一件事、一句話,都能解決你眼前的問題。如果不能,那是你沒有讓自主意識在心里開花結果——沒有再創造。沒有再創造能力,你就給不了別人他需要的東西,別人給你你也要不了。 孩子每天做的,以及展現給你的,都是學習過程、學習成績。其實玩游戲、調皮,就是再創造。遇到了,趕快給個肯定。 一個人,他最高興的時候,就是他有成就感的時候。 我們家長對孩子擔心的不得了,而對孩子擔心,其實是自己不自信導致的,不自信又來自于自己沒有事做。想要自信就做自己的事,別管別人。目標在自己身上,收放自如;目標在別人身上,他不聽你的,即給你一個打擊,你就自信沒了。 即使想管員工,管配偶,管孩子,那也得先從管自己開始。管好自己,提高自己的吸引力、凝聚力,你越來越高大了,別人就很愿意聽你的,會主動讓你管的。 無論什么樣的問題來了,都宜疏不宜堵。比如孩子說:“我可以不做作業嗎?”我們馬上支持:“可以呀。”把后路留開,他反而不會不做作業的。 一說話就聲音高,就罵人,其實是自卑的表現。因為它是擔心、害怕,是推卸責任。 思維決定著一個人的言行,決定著一個人的人生走向,決定著你命運的興衰。思維放開,遇事多幾個解釋,多給自己一個辯解,就不會堵在一個地方動不了。 我們講的堅持,是堅持一個觀念——自主,而不是固定在堅持一個具體事情上。 把思維放寬了,你就會知道,孩子上學、寫作業是堅持,是積極主動;不上學、不寫作業更是堅持,是更大的堅持,是另一種形式的積極主動。難道不是嗎?一個孩子如果堅持三年不上學,從此不上學,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承受力?這難道不是能力?不是超凡的自主能力?而有了這樣的能力,還愁將來不成才嗎? 丁俊輝的故事…… 鄭元杰的故事…… 接著,李老師又從孩子講到夫妻關系,他說:一個家庭中,孩子出了問題,其實首先是夫妻關系出了問題。孩子身上出現的問題,其實是夫妻關系不和諧的一個具體反映。一個單位,如果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長期意見不統一,總在鬧矛盾,員工肯定處處無所適從。 要解決夫妻關系這樣一個重大問題,我還是那句話:考慮問題的基點一定要放在自己上。 男人一定要有責任感。責任感會讓男人越來越高大,越來越堅強。依戀女人,依戀家,那不是責任感,顧家才是責任感。 男人如果不知道妻子、孩子需要什么,是一定要吃他們的虧的。其實放開他們你就知道了。 女人對男人應該是惦記、依賴,而沒有任何要求。妻子有依賴感,丈夫才能越來越高大。對一個家庭的經營,不僅需要女人用盡心思,而且需要女人用盡才氣。第一是把丈夫安頓好,第二是把孩子安頓好,第三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給每個人空間,然后你才能做好自己的事。家庭的興旺與否,丈夫、孩子能走多高,直接取決于這個妻子會不會做女人。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妻子要從心理上推開丈夫,騰開空間,容得下丈夫心里同時有幾個事情。你在他心里就那么一點,讓他想起來時顧一下就可以了。當你想起他時,覺得像個擎天柱——高高大大的。 給對方空間,對他的事不要過問太多,過問的太多,是檢查,是盤問。對他好就不要有意干擾他,侵犯他,包括那個無情由的問。 我們不理解別人的時候太多了,想讓別人對自己的胃口太難了,因為誰是誰的胃口。想讓他對你的胃口,你得學會適應,慢慢就認可了。 如果你總認為“他怎么這樣?”,那他每天都有讓你看不過眼或不理解的事。想讓自己看過眼,辦法是不要太在意他。不在意不是不關心,關心是讓對方好受,而不是讓他難受,讓他怎么好受就怎么做。 要想公道,打個顛倒。如果不是這樣,會把一個人壓死的。 別人不理解我們的時候也太多了。怎樣對待別人對自己的不理解呢?最好的辦法是趕快想自己,想自己此時此刻在干什么。 思維別在一個地方轉不過彎,就容易出事。我們的辦法是,無論遇到什么事情,都從自身入手,管好自己。事實上,每個人都能管好自己的。 又是一個雙休日,媽媽陪著超超來了。進門,娘倆臉上都掛著笑。超超給我們讀了他前一次考試和這次考試的成績,每門課成績相比上次,都上升了至少10分。他還帶來了這次期中考試的試卷,并當場讀了試卷上的作文,題目是:《藏獒進烏海》。 滿滿一片紙的作文,不僅語句通順、條理清晰,而且內容也十分精彩。他從幾個方面敘述了自己對藏獒的認識和了解,以及這次藏獒在烏海的展出情況,和自己觀看展出的感想和體會。 李老師問:“這次怎么敢寫作文了?”他回答說:“我也不知道。反正這次就想寫嘛。” “想寫。”——這就是秘密,這就是做事成功的秘密。想做,積極主動的做,思維活起來,就敢寫,就發揮得好。而超超這次積極主動的秘密還在于放松。 就因為期中考試前的那個下午,李老師、趙老師、以及我們這些素不相識的人,給了他一點支撐,一些鼓勵,一份放松。孩子就找回了自信,找到了靈感,找見了輕松。 如果我們家長在平時的生活里,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能多為孩子提供支持、鼓勵、欣賞、輕松等這些良性的東西,我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會成功的。 這次,我們還了解到,超超在班里身兼數職,他不僅是體育委員、勞動委員,還是“路隊長”(放學回家時帶隊的)、“門長”(給班里開門、鎖門的職務,也是老師給他的戲稱)。 李老師還讓超超當眾唱了他最喜歡的兩首歌。他唱得那么歡快,那么甜美。唱完后,他還教我們大家唱。教的那么耐心,那么負責。 對此李老師說:這么優秀的一個孩子,他有這么多優點、長處,家長和老師就看不見,就只盯著學習成績那一點兒事不放。他一個人兼了這么多職務,是不是可以說明他的管理能力、吃苦精神、責任心、膽略等各個方面都很突出呢?是不是可以說明他是一個能拿得起放得下、讓老師非常放心、值得托付的孩子呢?這難道還不能算能力嗎? 孩子有10個優點我們看不見,只要有一個缺點,我們就抓住不放,并無限擴大。我們就怕孩子比自己強。 接下來,李老師讓媽媽低位一點對兒子說句話。鳳霞走到兒子面前,慢慢地蹲下身去,仰起臉看著兒子,輕輕地拉住了兒子的小手,真誠地說:“兒子,你今天表現的太好了,媽媽也知道你什么事情都會做好的。” 聽了這話,兩行熱淚從孩子的眼眶里涌了出來,靜靜地,靜靜地在臉上滾動著。當與媽媽的目光相碰的那一瞬間,孩子看到了與平時不一樣的東西,那是不被遮掩的閃光的母愛,是孩子渴望的東西。那一刻,母子之間的信息是相通的,心靈是相通的。在場的許多人都流淚了,我也流淚了。課堂上的氣氛就此凝固了。 這樣的課堂,流淚,是很平常的是事。本來嘛,每一節課,都是對人生的解析;每一句話,都可能將心靈觸碰;每一個故事,都會把靈魂映照。所以,流淚是難免的。 當心靈深處的傷痛被掀開,當久久埋藏的壓抑被觸碰,委屈和痛苦一起被放了出來,讓柔弱的心靈再也不能承受的時候,淚水是最好的宣泄。 當病癥被一層層剝開,陋習被一步步揭穿,錯誤被一點點晾出來的時候,無知的靈魂震驚了。悔恨、內疚、自責一擁而上,不顧一切地啃食著一顆殘缺的心。心被啃破了,滴著血,一滴,兩滴,三滴……多了,心里盛不下了,就從眼里涌了出來,清清的,澀澀的,——血變成了五味俱全的淚。 當真相被揭開,發現自己竟是悲劇的制造者;當“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這通俗的理論,被鐵的事實證明了的時候,怯懦的靈魂害怕了,顫抖了。為了掩蓋退縮的腳步,灑幾滴淚吧,也許它可以將腳印沖刷。 在強勁的“手術刀”面前,頑固的“腫瘤”,帶著對讓它寄生已久的病體的無限的依戀,帶著深深的無奈,也帶著最終的失敗,留下了最后一行垂死中掙扎的淚,倉皇地逃跑了。 這樣的課堂,流淚,是很正常的是事。但每個人流的淚,味道都各不一樣。是什么味道,只有自己知道。今天也毫不例外。 “別在孩子面前表現沒出息。你在孩子面前表現得沒出息,孩子就沒法有出息。 男孩一定要父親支撐。父親,你用你的行動告訴孩子,男人應該怎么做。讓孩子看到一種思維的大,語言的大,面部表情的大。 事實上,我們的問題已經涉及到了家長的為人處事。為人處事在于你適應,在與你恰如其分的順應。都認為自己好,別人不好。假如你真的好,不可能不影響孩子,不影響家人…… 課堂上,李老師還在苦口婆心地講著,講著…… 如此深刻的情景再現,仿佛我已身臨其境,李全春老師的教導終身受益。——這是張莉研看了這篇文章的評論。 吳翠蘭2011年6月10日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 www.transparencyisgood.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麻豆高清免费国产一区| 精品久久一区二区| 无码囯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国产三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天堂| 无码乱人伦一区二区亚洲| 波霸影院一区二区|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第一页一区| 清纯唯美经典一区二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成人| 精品国产aⅴ无码一区二区| 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亚洲美女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精品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福利一区二区在线| 变态调教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试看| 色狠狠色噜噜Av天堂一区| 久久一区二区免费播放| 亚洲码欧美码一区二区三区|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日韩专区|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精品| 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 午夜DV内射一区区| 人妻少妇AV无码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人妻丝袜乱一区三区| 红桃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无码AV | 精彩视频一区二区| 美女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vr| 色妞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日韩中文字幕精品免费一区| 国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无码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网站| 国产一区二区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