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團品牌的7大溝通對象以及溝通目標
一般來講,多元集團品牌的每類溝通對象與功能基本情況如下:
溝通對象
溝通目的與品牌功能
1、投資合作伙伴(當前及潛在的)
獲取優質的投資機會,減少合作的成本,提升合作的成功率與收益。(多元集團公司一般有雄厚的實力,旗下有持續贏利能力較強的下屬企業,有穩定的現金流,擅長資本運作,具有較強大的融資能力。而資本和融資能力只有找到優質的投資機會和合作對象才能實現增值的目的。)
2、政府(包括企業所在地及商業機會發源地的政府)
爭取政府支持,獲取優質資源。
3、下屬企業產品的顧客
盡可能對旗下眾多不相關企業產品具有營銷助推力
4、主流社會精英(是“意見領袖”,把握了社會的話語權)
集團品牌的內涵與他們的價值觀吻合,獲得他們的支持,營造良好輿論環境。
5、資本市場
有能力降低銀行和股民的風險,良好業績推動股價增長。
6、一般商業伙伴(供應商、分銷商、金融界等)
愿意與集團的下屬企業形成長期的雙贏合作關系,減少合作成本。
7、社區居民
使企業所在地周邊的社區居民對企業非常有好感,對企業生產經營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
注:雖然一元企業和產品品牌也要溝通政府、主流社會精英、社區居民等公眾,但多元企業要獲取優質投資機會和資源,與這些公眾溝通的頻次和重要性要更高。
因此,要科學規劃多元集團品牌的定位,就要深刻洞察各類溝通對象的認同一個多元集團品牌的主要驅動力:
溝通對象一:商業合作伙伴主要指資本、技術、知識產權等合作伙伴(現有的和潛在的)
多元集團公司一般有雄厚的實力,旗下有持續贏利能力較強的下屬企業,有穩定的現金流,擅長資本運作,具有較強大的融資能力。而資本和融資能力只有找到,符合集團戰略原則的優質投資機會和合作對象才能實現增值的目的。比如和記黃埔、華立集團,讓更多優質投資機會主動上門,就能增加挑選的余地,選中最具價值的項目。
所以,多元企業集團品牌的重要功能就是能吸引潛在合作對象對自己的認同。從而各種與多元企業集團能產生優勢互補的資本、技術、知識產權等合作對象對自身的認同。而有效驅動潛在商業合作伙伴對多元集團品牌產生認同的主要驅動力為:
資金實力:很多商業合作對象主要是缺少資金而尋求與多元企業集團合作,所以對資金實力和現金流非常關注,對合資資金的到位更會具體到“投資多少”“何時到位”“如何兌現”“風險抵御措施”“何種方式支付”等細節。
創造財富增量的能力:作為合作,關鍵的是能否優勢互補,所以對方最看重的是能否實現任何一方獨自運作都無法產生的財富增量。潛在合作方也非常關注多元集團公司除資金實力以外的軟資源,如:經營管理水平、政府關系、技術、銷售網絡、人力資源等。對經營管理水平主要考察點為:管理理念、管理人才、管理經驗、管理流程、管理方式、工作規范性等。因為這些軟資源都是多元集團企業創造財富增量的主要能力。
企業信譽:考慮合作對象,不僅僅看對方做過什么,更要考慮做的怎么樣,即過往項目實施效果。在此過程中,最重要的參考點即商業信譽,包括做事態度、理念、規范、承諾與兌現度等。
合作觀念及態度:合作者還非常看重的是能否切實尊重和兼顧對方的利益,對被投資企業人員及企業文化是否包容,企業重組或者被參股后管理權在合資多方中的合理分配。由西子聯合派到西子奧迪斯電梯、西子石川島立體停車庫的員工從不以西子利益的代表者自居,而是以所有股東的利益代表者為己任。這種理念使合作者非常認同,西子石川島公司原來日本方派了財務總監監控合資公司的財務,后來干脆撤走。
所以,多元集團品牌要把“資本實力、政府關系、創造財富增量的能力、兼顧合作者利益”的形象有效傳遞給商界和自身有合作愿望的對象。
溝通對象二:政府
政府關系是企業外部環境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在中國,政府十分強勢并擁有極大的資源配置權,是中國企業生存之本。集團品牌要與政府積極溝通,爭取政府對企業更大的支持,讓政府的更多優質資源向本公司傾斜,至少要做到政府不來找企業的麻煩。
政府能夠認同一個企業的主要驅動力為:依法納稅、企業為社會穩定做貢獻如并購中不隨意通過下崗來減輕負擔、勇于承擔社會責任如推進文體衛生進步以及慷慨捐贈慈善事業、為政府解決的重大問題如推進技術創新成為創新型和資源節約型經濟的旗手。如西子聯合控股在與奧迪斯合資中學習美國企業的規范化管理即使可避稅也不避,在收購杭鍋中承諾不下崗分流增加社會負擔也一一兌現,所以杭州市政府對西子聯合控股非常放心,在與另外一家著名財團爭搶收購杭州百貨大廈的過程中,同等條件下,杭州市政府理所當然地傾向于西子聯合。
溝通對象三:下屬企業產品的顧客
多元企業集團品牌還應該盡量具有對麾下企業的營銷助推作用,從而降低下屬企業的營銷成本,同時通過下屬企業營銷的成功反哺集團品牌。之所以說多元企業集團品牌還應該盡量具有對麾下企業的營銷助推作用,是因為很多集團品牌并不適合和下屬企業的產品品牌聯系在一起去對下屬企業的營銷產生助推作用,因為集團的品牌聯想和下屬公司的產品品牌的屬性有巨大的沖突。李嘉誠的和記黃埔的品牌資產對下屬的屈臣氏蒸餾水和新奇士橙汁不僅沒有促進作用,和記黃埔硬邦邦的形象氣質反倒會破壞屈臣氏和新奇士品牌具有的美感;又如華立集團控股了武漢健民制藥后,實在沒有必要在健民制藥的產品上標明這是華立的子公司,因為健民本身的品牌力非常強大,在醫藥行業的專業形象也不錯,華立與健民制藥聯系在一起反倒是增加了信息傳播的復雜性,干擾了健民制藥的專業形象。
但絕大多數情況下,集團品牌可以通過背書品牌和雙品牌戰略的形式對下屬企業的產品產生營銷助推力,如下屬企業顧客驅動力中信任感是主要驅動因素、下屬企業的品牌力較弱小的時候。如華立靠電表起家,但用于用作房產品牌也是可以的。因為華立的實力、誠信形象和公眾對華立掌門人汪立成個人魅力的認同會使大家對樓盤的品質有較大的認同,而樓盤的個性形象則可以通過項目品牌來體現。
雖然多元企業集團的麾下產品的顧客認同品牌的驅動力差異非常大。但驅動力的基本面上肯定存在一些共性:如基本的信任度、品質可靠、技術領先、利益能夠保障等。這時候,集團品牌如果輸出“實力雄厚、顧客利益至上、富有社會責任感的”等形象,就會產生對下屬產品品牌的強大營銷助推。因為顧客會覺得母公司強大的實力能確保下屬企業投資一流的設備和巨額的研發;大企業如果損害顧客利益一旦傳播開來會使集團多年化巨資建立的品牌美譽度受損,所以“顧客利益至上”的集團品牌形象能產生對下屬產品品牌營銷助推;富有社會責任感則讓客戶感覺到企業與自己的切身利益關系不大的一般大眾都那么富有責任感和愛心,對自己的顧客就不用說了。
溝通對象四:主流社會精英,主要是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和影響力的人群如行業協會領導、大學教授、律師、著名記者、咨詢專家、藝術家、娛樂界人士等。
他們不一定與企業有直接的商業利益關系。但對社會的輿論體系而言,他們是關鍵的“意見領袖”,把握了社會的話語權,對整個社會具有強大的影響力。故這部分影響力和公信力巨大的“小眾人士”也是多元集團品牌的主要溝通對象之一。主流社會精英受過良好的教育,事業成功并擁有較高的收入,有知識分子的良知和經國濟世的情懷,他們關注國家和民族的富強、關注社會公平正義、對弱勢群體富有同情心,并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理性思考能力。所以,上述政府關注點基本上也是主流社會精英非常關注的,此外社會精英還非常關注以下幾個點:企業除合理逐利外是否具有高尚的商業倫理、在商業思想和商業模式以及管理的創新給整個企業界帶來富有價值的商業智慧。這些是主流社會精英認同多元集團品牌主要驅動力慷慨捐贈慈善事業一次性捐資1200萬元辦小學、非常善于整合資源增加社會財富。
溝通對象五:資本市場
資本市場對集團品牌的期待是:信用良好、戰略清晰、核心競爭力突出,從而企業能持續發展、現金流充裕。
溝通對象六:一般商業伙伴如經銷商、供應商,形成良好的、長期的多贏合作關系。
一般商業伙伴非常關注的是多元企業集團的下屬企業與他們合作的時候是否具有即誠信和戰略合作的理念:如不店大欺客、及時付款與兌現承諾、提升經銷商與供應商的經營管理水平。
溝通對象七:社區居民,使企業所在地周邊的社區居民對企業非常有好感,對企業生產經營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
企業所在地周邊的社區居民與企業處于緊密的共生關系中,集團品牌要以實際行動獲得社區居民的支持,如在財力允許的范圍內贊助教育、醫療等公益活動,底線條件是沒有環境污染等危害社區的事件發生。
可見,多元集團品牌的戰略定位規劃的關鍵在于洞察各種溝通對象認同品牌的驅動力,并且抽象出能對各種溝通對象都有訴求力的內涵,同時品牌內涵還應該盡量涵括多種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