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糾結:孩子被打了,是不是該打回去?
還有幾天,劉女士兩歲半的女兒莉莉就要上幼兒園了,可女兒“懦弱”的性格卻讓劉女士不放心,擔心女兒在幼兒園被別的小朋友欺負。
劉女士說,她和老公一直教育女兒要謙讓,跟小朋友玩耍時,不能動手打人。可就在前兩天,莉莉在小區里玩耍,被一個同齡的小孩無故打了一巴掌。“當時莉莉剛下樓,那個小孩正好走過來,抬手就給了莉莉一個耳光。”劉女士說她和老公當時就驚呆了,雖然打人的小孩也很小,力氣不大,但估計指甲沒剪,在莉莉的臉上刮出了一條細細的血痕。
莉莉被打愣了,站在原地張嘴就哭起來。“我當時心疼得不得了,可看那個打人的小孩年齡也小,對方家長又不停道歉,只好把莉莉抱起來慢慢哄,可心里憋屈得不得了。”劉女士說。
回到家里,莉莉的奶奶看到孫女臉上的傷,問清楚狀況后,把兒子兒媳“臭罵”一頓。“說我和老公不會教孩子,只會讓莉莉吃虧。還告訴莉莉,上了幼兒園,如果有人再打她,一定要打回去。”劉女士說,莉莉奶奶主張的觀點很簡單,“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這讓劉女士很糾結,如果這樣教孩子吧,怕孩子太具攻擊性;不這樣教吧,又怕孩子吃虧,老被人欺負。
母親大學調查:還手還是不還手,家長很為難
在劉女士所在的親子群里,面對孩子被別的孩子欺負后,“打要還手”成了多數家長的共識。在親子群,又一篇帖子也引起了家長們的熱議。
“閨女寶兒前幾天從幼兒園回來,說有個小朋友(男孩兒)用手故意打了她臉一下,我問她還手沒有,她說沒有還手。我說那你別跟我說,以后記住在外面受了欺負要知道還手,打不打和打不贏是兩回事兒。打輸了回來,我向你檢討,是爸爸我授藝不精,咱以后繼續練;打贏了回來我給你慶功,別干那告狀打小報告的事兒,閨女也不知道聽沒聽明白,反正特認真地對我說好!”
這個帖子引起了家長的共鳴。北京的程女士說,有次她帶著兒子在小區玩,結果看到一位爸爸在“教訓”自己的兒子,“你這個沒用的東西,被人打了只知道哭。不是跟你說了,別人打了你,你就打回去。”程女士說,當時覺得這話不對味,可又覺得應該這么做。
不過也有家長表示,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如果讓孩子有了一點虧都不能吃的意識,將來會害了孩子。更多的家長仍然糾結于孩子被打了,到底該不該讓孩子還手。
母親大學專家解讀 別“摻和”孩子的游戲規則
孩子被同齡的小朋友欺負了,家長到底應該怎么辦?親子教育專家師周虹表示,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都有他們世界的游戲規則,成人不要用自己的規則去“摻和”孩子的世界。在談到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時,周虹先講了自己幾年前遇到的一件事。
讓孩子自己學會成長
幾年前,周虹的女兒還在中學讀書。有一天,老師把周虹請到了學校,并小心翼翼地表示,因為班上有男孩打架,不小心殃及了周虹的女兒。“額頭上被砸出血了。老師說,這個男孩當時就嚇哭了,并向我的女兒賠禮道歉。”周虹說,老師轉達了男孩家長的想法,愿意親自向周虹和她的女兒賠禮道歉。
“我了解到女兒的傷勢已經處理過了,并且女兒也接受了‘肇事’男生的道歉,原諒了他。”周虹認為,既然孩子已經用自己的方式把這個問題處理好了,那么她沒有必要再追究什么。周虹說,她想女兒會從這件事情中學到,看人打架要走遠些;而那個男生也懂得了打架應該要有尺度,不能傷及無辜。“孩子要在他們的游戲中學會合作、忍耐和協調,沒有這些東西,怎么學得會規則?”
教孩子目的別教過程
周虹說,在孩子上幼兒園的這個年齡,打打鬧鬧沒有錯,孩子要通過自己的實踐去學會成長,不要把成人的道德觀強加給孩子。
“說是孩子被打了,就是被欺負,如果不還手,將來就會變懦弱。被別人打了,一定要打回去。”周虹說,家長這種做法很危險。孩子會在家長的強勢參與下,失去自我成長的機會。
那么,面對孩子被欺負,家長到底應該怎么辦?母親大學專家周虹表示,首先要保護孩子安全,其次要教會孩子“制止暴力”。至于如何制止暴力,應該讓孩子自己去想。“不要忽視孩子的智慧,他們很聰明。”周虹說,如果孩子自己打了回去,那么他會懂得憑借自己的能力可以制止別人的暴力。這時,家長應該引導孩子“回擊時要注意分寸,不要攻擊、傷害”;如果孩子是告訴了家長或老師,則會懂得可以借助外界力量解決問題。
本文轉自:母親大學[https://www.muqindaxue.com/]
原文鏈接:https://www.muqindaxue.com/guandian/1332.html